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提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融媒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已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在办刊过程中的重要性,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从运营实践中发现,已开通的期刊微信公众号存在着平台推送内容无特色、信息推送频率低、互动性不强等不完善之处。所以,期刊应发挥微信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丰富传播内容,增强作者和期刊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术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升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学术影响力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社交软件,因其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优势,很快成为大众进行社交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据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每天有11亿用户登陆微信,每天用微信发送信息有450亿次,每天有4.1亿音视频呼叫成功,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和最为广泛的新媒体平台[1]。2012年8月23日,作为微信的附加功能模块,腾讯公司推出的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很快成为传统媒体助力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在媒介融合新背景下,学术期刊也需要借助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动,实现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保证信息送达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1学术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的优势
学术期刊作为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传播学术信息、推动学术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更多受众用户,传统学术期刊纷纷顺应时展,开始尝试通过微信这一平台传递信息。期刊开通微信公众号有以下优势:
1.1信息传播速度快
传统学术期刊需经投稿、审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出版,制作周期较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无法满足读者对最前沿研究成果的需求。而微信公众号因其具有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优势,可使学术成果在最短时间进行最大范围的传播,保证了信息送达的时效性与精准性,更好地提升了期刊的核心竞争力[2]。
1.2推送形式多样化
微信公众平台依托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一改传统媒体只能依靠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传递信息的特点,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融合在一起,用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多元化的内容,给读者创造了可视化、立体化的阅读环境,全方位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而增加了文章的点击率和关注度[3]。
1.3受众互动零距离
传统学术期刊的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只能通过信件或是电子邮件的方式来实现,编辑、作者和读者之间无法建立便捷、实时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而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论坛和留言板功能,可以让读者在这里畅所欲言,大大增强了平台与读者的互动,实现了编辑部和读者之间“零距离”的交流互动。
2期刊设立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
在新媒体空前活跃的当下,期刊从业者已清楚地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在办刊过程中的重要性,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送,方便了作者和读者的阅读,也使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得以几何倍数的扩张。但从已开通的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情况来看,存在着如下问题:
2.1内容缺乏整体策划
内容的即时出版和超链接推送是公众号的显著优势,也是公众号吸引更多用户的一重要原因。但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期刊只是为赶潮流而注册了微信公众号,注册后编辑并没有将文章内容按照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来加以改造,而只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照搬,相当于把微信公众号变成杂志电子版。此做法虽然保留了学术文章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但却忽略了不同平台对内容的不同要求,也削弱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媒体的特性和优越性,难以适应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传播特色要求,也不利于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
2.2平台功能开发不全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大部分关注者都是想通过微信平台获取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各类信息。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运营的学术期刊公众号中,只是一些通知通告、期刊简介、当期或过刊纸质期刊的全文复制。而那些与读者相关的信息,如投稿指南、审稿进度查询、最新录用文章目录等信息却鲜少涉及,降低了读者的关注兴趣。
2.3信息推送频率低
公众号的推送量也是衡量一个公众号活跃度的指标之一。在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术期刊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例如,一些学术期刊在印刷版发行很久后,并没有及时将当期目录和文章内容推送到微信公众号。还有一些学术期刊的内容已随时间的推移失去了实效性,但在公众号上仍未及时更新。这些低推送频率的微信公众号,造成了内容的重复、资源的浪费,已有的读者都很难留住,更别说吸引更多的订阅者。
2.4未充分发挥互动优势
无论是互动渠道或互动频率,微信公众号都比传统学术期刊好,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术期刊公众号并没有设置与用户互动交流的模块,因此读者无法在平台上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建议,更无法将好的建议反馈给作者。还有一些期刊只考虑到推文内容,而对微信公众号上的评论和消息回复不及时,甚至没有回复。这就丧失了微信公众号的互动优势。微信公众号另一大优点是它可以提供读者数据,例如阅读量、阅读人群、阅读时间和感兴趣的文章等信息,可以说,这些数据是与读者深度互动的基础,但许多编辑部都没有关注过此类数据。
3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的成因分析
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造成微信公众号“有人建,没人管”或“有人管,管不长”的客观现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3.1数字化思维淡薄
传统学术期刊的办刊人尤其是年龄偏大的主编(执行主编),多数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发挥的作用了解不深,他们对公众号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朋友联系、发朋友圈文章等方面,没有意识到微信公众号在期刊品牌建设上所具有的优势,认为开设微信平台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将纸质文章利用微信这一新的传播平台推送出去。由此导致对公众号开通后的正常运营并不重视,觉得编辑部的本质工作是组稿、约稿、编辑、校对,对微信公众号有时间就维护一下,没时间会被搁置下来。
3.2人员经费投入不足
造成对期刊微信平台的建设不重视,也与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有关。一方面,编辑部无法分出更多的人员去从事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现已开通的许多期刊微信公众号,并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日常运营,都是由期刊编辑人员兼任的。因体制原因,编辑部人员本身就较为紧缺,他们除了完成自己繁重的编辑、校对等工作外,还要承担着微信公众号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推送等任务。另一方面,编辑部缺乏专业的数字化、微传播等技能的人员,无法为读者可读性强、图文并茂的微信文章。而且,期刊对微信平台的经费投入也相当有限。经济投入的不连续或人员配备的不足,都造成学术期刊无力开展微信平台的建设和拓展。
3.3阅读习惯不同
学术期刊所刊发的文章是特定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专业性强、逻辑严密是区别于其他普通刊物所发文章的关键。这就意味着,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需要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才能理解文章的精髓。微信平台是通过手机移动端对信息资讯快速分享转发,信息交流呈现碎片式、浓缩化的传播趋势。在这里,读者更希望通过零碎时间来获取更多信息,这与学术期刊“深阅读”的特性产生错位。
4提升期刊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策略
微信公众号是独立于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吸引读者和服务读者的新模式,这不仅能够增强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4]。优质的微信公众号,绝不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摘编或复制到微信平台上。为了利用好微信这一新的信息传送平台,将期刊的学术信息从被动等待读者阅读转变为主动向读者推送,除了优质的内容,还要依靠一些策略,以此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和活跃度,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4.1加强微信运营团队建设
现在很多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并没有专门的运营队伍,都是编辑人员兼任,其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自然是有限。因此,要想打造一个运营情况良好,并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所认可的微信公众号,必须组建一支优秀而专业的微信运营团队,推动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这支队伍除了具备专业的出版知识外,还应不断提高微信工具掌握水平,如图文编辑、平面设计、图片筛选、排版等多媒体的操作技能,了解网络通讯、智能终端等设备的运行原理。总之,只有拥有一支专业的设计和管理队伍,才能成功运营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平台。
4.2实施精准化的内容推送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数量不断增多,要想让用户对平台产生黏性,就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微信公众号强大的后台数据统计功能,可以使运营人员清晰地了解到阅读量、点击量,以及用户的一些基本资料。所以,期刊微信公众号在进行内容推送前,可利用后台用户大数据资料,细化关注群体的类别,以期刊论文为核心,整合期刊优势,推送适于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高质量的文章,让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并分享这些有价值的内容,以此引起读者共鸣,提高点击量,扩大宣传,拉近读者和期刊的距离,增强用户黏度,增加公众平台的活跃度[5]。
4.3二次加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在融媒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越来越习惯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获取信息。在这些移动终端获取信息,多以大概浏览为主。学术论文因其字数繁多、艰涩难懂,不适合读者现阶段的阅读需求。为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公众号在推送论文内容时必须进行二次加工,使专业内容大众化、通俗化,保证读者可以快速阅读到刊物的热点与精品论文,以此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学术性才是学术期刊得以安身立命之本,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需求,而放弃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否则,不仅不利于学术交流,还会导致有学术研究基础的核心读者的流失。
4.4强化作者、读者、编辑三方沟通
在微信平台上,读者已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平台上发表观点,实现编辑部与作者、读者零距离沟通,提高微信文章的点击量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编辑部也可利用当前社会生活上的热点话题,组织线上线下的学术互动交流活动,调动平台读者利用论文和作者的观点来解释当前热点问题,代表性的评论可在母刊或微信平台上予以发表。此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平台用户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以此提升微信公众平台订阅者的活跃性,提高学术期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4.5加大平台宣传力度
微信公众号粉丝量的增加一部分是靠优质内容,另外一部分还要靠持续不断的宣传推广,毕竟现在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为了避免期刊微信公众号无人问津或只有很少读者关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微信公众号,以扩大其影响力:一是定期向相关微信群推送信息。编辑可将每期刊物中重点文章的题目和全文链接发到相关的专家群或会议群中,满足专家及时获取信息的要求。专家也会把内容分享到朋友圈,以此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二是加强二维码的推送。可在纸质期刊的封面、官网、宣传册等比较显著位置印制期刊公众号的二维码,也可置入给投稿人的电子邮件中,以方便读者进行关注,将更多的读者转变为该期刊公众号的订阅者;三是建议作者关注并鼓励他们转发微信公众平台至朋友圈内,利用读者、作者朋友圈加以传播;四是通过编辑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时进行推广;五是通过与其他微信公众平台合作推广,实现共赢。在新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微信公众号为传统期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推送渠道,为读者和期刊之间搭建了新的桥梁。目前,我国许多学术期刊都已经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借力微信公众平台实时互动、形式多样、用户众多等特点,加强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管理,提供优质内容,加强互动、做好推广工作等,实现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弥补传统媒体的传播短板,增强学术辐射度,提升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2018微信数据报告.每天10亿用户登陆发消息450亿条[EB/OL].(2019-10-22).
[2]孙文.《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2):49-51.
[3]杨文燕,王瑶,张晶晶,孙娜,孔春燕.27种肿瘤学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号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肿瘤,2017(7):578-580.
[4]乔倩.期刊数字阅读中流媒体全文表现形式的应用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4-56.
[5]黄锋,辛亮,黄雅意.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和运营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79-84.
作者:马睿 单位:广东警官学院《政法学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