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现状与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现状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现状与发展

摘要:笔者通过网络搜索统计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新媒体应用情况,并利用文献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新媒体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融合发展进程缓慢,主要体现在PC端建设水平低、功能弱;移动端应用种类少,微信公众号运营水平不高。因此,笔者通过对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现状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融合发展,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林业科技核心期刊;融合发展;应用现状;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并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自此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国家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发挥着核心作用。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林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之一,而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是林业科技成果、展示与传播的重要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发生了较大转变,对传统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学界和期刊界针对科技期刊的新媒体建设已陆续开展起来,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鲜有关于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2019-2020年度)》收录的林业科技期刊目录,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了22种林业科技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新媒体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当下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发展提供策略支持,使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一、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总体情况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挑战与机遇并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林业科技核心期刊陆续开始尝试利用新媒体服务期刊影响力提升。本文主要对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门户网站、开放获取、在线搜索、E-mailAlert、RSS订阅、优先出版、在线留言咨询、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Endnotestyle输出、分享至社交平台、二维码、微信公众平台、微博、QQ/微信读者交流群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目前应用的新媒体主要有13种,其中官方网站、在线搜索、开放获取、Endnotestyle输出、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较为普遍,占比超过80%;其次是RSS订阅和E-mailAlert,占比分别为54.5%和40.9%;在线留言咨询、分享至社交平台、微博、二维码、优先出版、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等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使用率依次降低;QQ或微信读者交流群功能及专属客户端的功能尚未受到关注,使用率为0。从上可知,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的发展进程整体较为缓慢,使用类型较为单一,与纸刊的融合程度较低,总体上呈现“少而散”的特点。

二、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典型新媒体应用情况

笔者选取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应用较多的7种新媒体平台,具体分析其应用情况、特点及问题。1.官方网站。门户网站是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宣传展示杂志风采的重要媒介,也是读者和作者了解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重要渠道之一。所有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均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较为详尽地介绍了期刊概况、投稿指南、编委会、联系方式等信息。然而,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官网认证率不高,仅为63.6%,在所考察的22种期刊中还有8种的官网未完成这一认证。这些建设水平低、未进行认证的期刊网站给予不法分子假冒网站、诱骗科研人员投稿、缴纳审稿及发表费等,对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2.开放获取。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的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研究表明,开放获取可以显著提高文章的应用率。虽然22种林业核心科技期刊的论文当下均提供了开放获取,但《木材工业》和《林产工业》直到2019年6月份才开通此项服务,《林业资源管理》的论文并非在本期刊的网站,而是在中国林业网上提供开放获取服务。此外,仅有7种林业核心科技期刊同时提供了HTML格式和PDF格式论文的开放获取,占比仅为31.8%。3.优先出版。优先数字出版是指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仅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种林业科技核心期刊采用了优先出版,占比仅为13.6%。4.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实现了无纸化期刊论文生产与管理全过程网络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期刊质量、方便作者实时了解文章最新动态、推动文章在移动端和PC端的阅读和传播。林业科技核心期刊中仅有《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和《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采用了这类平台,占比仅为9.1%。5.Endnotestyle输出。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可极大方便科研人员检索、管理和引用文献,因而被科研人员广泛采用。而文献信息导入Endnote软件需要符合其规定的格式要求,因此,若期刊编辑部为每篇发表的文献提供符合Endnote要求的著录格式,可为科研人员提供较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概率,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目前,林业科技核心期刊中有20种期刊提供了Endnotestyle输出服务,占比为90.9%;有15种期刊同时提供了中英文格式的Endnotestyle输出服务,占比为68.2%;仅有《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尚未提供该服务。6.分享至社交平台。科技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价值在交流与分享过程中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因此,国外顶级科技期刊均非常重视论文的传播和交流,通常设置了Twitter、Facebook、LinkedIn、Mendeley、Google+等社交媒体的转载和分享功能,对论文的扩散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观我国的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目前仅有7种启用了文献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功能,占比为31.8%。7.微信公众平台。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因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及成本低等优势迅速应用于各领域。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普遍意识到了微信公众平台对于期刊影响力提升的积极作用,仅有《西部林业科学》、《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种期刊尚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率达86.4%。通过进一步调研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现状发现,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绝大部分在2016年以后才开始启用微信公众平台。公众号类型有服务号和订阅号,占比分别为47.4%和52.6%,绝大部分公众号完成了认证,认证比率达84.2%。从推文频次来看,绝大部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文频次极低,尚无法保证每周更新一次的频率,仅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木材工业》《林产工业》4种期刊推文频次超过10条/月。从推文内容来看,绝大部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期刊目次和编辑部动态为主,其中《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林业工程学报》和《世界林业研究》还定期期刊论文;而《木材工业》和《林产工业》微信公众平台已超越了纸版期刊的报道范围,经常推送行业新闻、会议通知、人物访谈、政策标准专利动态和技术进展等。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认识较为迟缓,虽然大部分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盲目跟风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但运营状况惨淡,并未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以提升期刊影响力。

三、林业科技核心期刊新媒体发展建议

当前,互联网正以风卷残云之势改造着传统行业。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仍以纸刊的印刷、出版周期确定论文审稿、编辑、排版的工作计划。对新媒体的认识仅停留在建设期刊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等层面,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因此,这些期刊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主管机构,要充分解放思想,打破固有思维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深入学习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发展理念,使之助推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全面提质增效,加速转型升级。为此,笔者提出三点方向性建议:1.强化新媒体意识,提升运营水平。当前最为火爆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搜狐号、百度百家号、腾讯企鹅号、一点资讯号、UC大鱼号、网易媒体号、新浪微博,以及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而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目前对新媒体的认识仅为微信公众号,且绝大部分运营水平极低。虽有6家期刊开通了微博但基本处于零运营状态。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要强化新媒体意识,应建立多平台立体化传播格局,实现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应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的运营水平,根据每个平台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内容,不应只是简单地将纸刊内容机械搬运至不同的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定位不应是纸刊的延伸产品,应超出纸媒的报道范围,将内容延伸至论文的前端——科研人员选题、试验的过程,以及论文的后端——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过程;此外,还应积极报道科技前沿、行业资讯、技术进展、人物专访、政策标准、林业科普等,并就与林业有关的社会热点事件从专业的角度积极发声。2.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当前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编辑绝大部分为“60后”和“70后”,“85后”和“90后”的编辑较为稀缺,急需既懂林业又精通新媒体的青年编辑人才。然而,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均为林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学会主办,期刊编辑大多具有事业编制,人才引进受到主办单位属性、编制名额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无法根据现实需要引进所需人才。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核心期刊出版管理机制,赋予编辑部更大的自主权,让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强青年编辑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已有青年编辑互联网技术、新媒体运营技巧等方面的培养力度,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3.拓展新媒体的应用种类,推动与纸刊的深度融合。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门户网站的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功能单一,内容单调,缺少特色,千篇一律,因此应完成官网认证工作,结合自身刊物特色,重构官方网站,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标识度。同时,完善E-mailAlert、RSS订阅、在线留言咨询、社交平台分享等功能,为每篇论文生成二维码,提供Endnote要求的论文引用格式。另外,在开放获取方面应提供HTML和PDF格式的论文下载服务,推动已的传播和扩散,提高其被引用的概率。而积极提供优先数字出版服务和启用XML在线生产一体化平台对优质稿源的吸引和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编辑与我国林业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林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等具有密切联系,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的读者范围涵盖科研、高校、质检以及企业等单位从事管理、研发、技术和营销的专业人员。因此,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编辑部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科技核心期刊编辑部目前尚未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目前的主要产品就是纸刊。未来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专业优势,创新办刊模式,通过新媒体深入挖掘广大用户的需求,调动各方力量,全面整合资源,以满足新时代林业工作者日益多样化的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文营.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3(08).

[2]屈家树.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林业经济,2002(10).

[3]杨淇名,庞洪,谢小平.中国科技期刊面对开放获取的疑虑及解决思路[J].编辑学报,2014(S1).

作者:劳万里  唐召群  徐佳鹤 单位:中国林科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