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线学术会议的特点,探讨科技期刊如何通过举办在线学术会议来促进学科建设,归纳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总结在线学术会议的优势及助力学科建设的作用,发现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能够在提升科研队伍、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科研水平、推进成果转化四个方面促进学术交流。
关键词:科技期刊;在线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学科建设
1引言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知识和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并且为科研工作者交流学术思想与研究理念、展示学术成果提供了渠道,具有创新性、时效性、连续性等特点。它是争夺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话语权和首发权的阵地,在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肩负着引导舆论、传承文化、与培养人才等使命[1,2]。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有着密切互动[3],并在人才培养功能上具有鲜明特征[4,5]。时至今日,科技期刊如何与新媒体变革深度融合、更好融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教育链,已经成为科技期刊面临的新挑战[6,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科研人员之间交流方式的变革,基于互联网视频直播模式的在线学术会议应运而生。目前在线学术会议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的线上学术会议,另一种是线上线下同步共存的会议模式[8]。与传统的学术会议相比而言,在线学术会议具有更加开放、高效、及时、互动等特点。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有助于将学科发展信息整合、归纳、总结、演绎并形成可传播可复用的知识,即可提高期刊的知识工程能力。科技期刊也可根据在线学术会议内容提炼学科知识为学界提供增值服务,即提升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在线学术会议是科技期刊丰富知识交流形式、扩大知识利用价值的有效手段,即增强了科技期刊的知识共享能力。因此,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学科建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对学术交流的推动作用
2.1扩大科研队伍
科研队伍建设重在遵循科研人员成长发展规律,尤其需要重视中青年科研人员。中青年学者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均处于压力大、负担重的职业阶段,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一群体,是科技期刊服务学术交流的关键。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契合中青年学者的诉求,提供高效、灵活的学术交流模式,助力建设中青年学者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科研环境。以《微系统与纳米工程(英文)》为例,该刊2020年7月7-10日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举办第七届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国际会议暨青年科学家论坛(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Summit2020),青年科学家参会踊跃,会议直播观众达到25800人次,超过了前6届线下会议参会人数的总和。在线学术会议的参会人员数目没有上限,任何领域的科研人员均可参会并向演讲者提问,会议形式更开放、包容;也更易拓宽受众的范围,扩大学科和期刊的影响力;不同研究领域的参会人员可以自由交流、碰撞思想,有利于建立跨领域学术合作。再比如,欧洲中风组织举办的ESO-GAINS-WSO青年卒中学者职业发展2020研讨会(线上),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全球临床研究研讨会,参会者通过会议交换研究思想,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通过会议探讨研究生涯中面临的挑战。又例如,《纳米研究(英文版)》网格化学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6日通过B站等平台进行全球直播,国内部分院校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在线观看,会议期间观众通过直播间、微信群等渠道提交专业提问近百条,在纳米相关领域中反响强烈,会议视频公开仅一周时间,观看人数达到15万人次。因此,科技期刊应积极举办在线会议,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助力培育交叉学科、交叉领域的创新团队。
2.2深化学科研究
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可以充分发挥期刊的教育科普作用[10]。早期科研人员经常出现由于不熟悉专业术语而造成参会效果欠佳的情况,在线的学术会议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科研人员在参会的同时可以随时截屏幻灯片,便于记录会议笔记和后期的复盘。参会学者可以通过网络联系主讲专家、跟进后期的科研进展,深入了解会议内容。以《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2020年6月13日举办的“后疫情时代医学教育专家面对面”研讨会为例,活动通过超星“学习通”以及上海交大B站账户等渠道进行网络直播,在线参与逾5万人。广大医学师生和网友与参会的医学教育嘉宾探讨临床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全科医生培养等问题,学习效果显著。又如《国家科学评论》与理文编辑公司合作举办的2021春季讲座,邀请了期刊编辑行业资深学者与参会听众交流探讨开放科学中作者与期刊的互信关系、开放科学的未来以及“什么是‘伟大’的学术论文”等话题,为期刊从业人员了解行业发展、学习最新的热点领域、探讨如何在工作中加强实践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线会议形式也有助于实现科技工作者的个性化培养,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和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3传播优秀成果
作为学术信息的权威媒介,科技期刊通过举办专业的在线学术会议,能将最新、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密集地传递给参会人员;可以着重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导向举办高水平在线学术会议,特别是围绕国家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和领域举办重大科研项目在线专题学术会议,服务国家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分子植物》举办的“作物科学前沿暨中衡山论坛”“小麦遗传与基因组学小型专题讨论会”等一系列在线会议,关系到国计民生重大话题并对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参考意义,为该领域的同行交流合作、科研成果推广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前所述,科技期刊拥有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可以将重要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助力打造新型智库,提高服务国家的能力。此外,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向国际推广我国一流研究成果,提升我国学科和科技期刊的国际声誉。例如《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在2020年8月3日组织的“合成生物学”在线论坛,主要讨论疫情期间合成生物学研究者在检测、治疗、疫苗研制等方面的进展和贡献,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信息和指导。
2.4助力成果转化
学术会议也是科研人员与产业相关企业互动的重要平台,为产业技术升级变革提供对接信息。在线学术会议通过网络的快速便捷传播,能够更好地满足业界快速分享科研成果的需求。在线学术会议的参会人群更广,可以吸纳感兴趣的企业科技人员参加,有助于拓展创新成果与产业的对接渠道,加速信息对流,提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效率。例如《光:科学与应用》2020年创办的“0学与在线”品牌直播是以“新媒体+社群”为主要服务模式,“学术+产业”双驱,吸引了华为、三星、微软等国际知名企业研发设计人员参与学习与交流。截至2020年9月,单场最高直播观看人次超过35万。此外,科技期刊通过举办在线学术会议,还可以不断增强创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辐射作用。例如,由IOP出版社和英国物理学会主办的“2020量子在线大会”,专门设置了一场由IBM、微软、Xanadu、IDQuantique和ORCAComputing等公司的演讲人组成的行业会议,讨论量子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又如《控制工程(中文版)》在疫情期间为工控自动化企业免费举办在线会议,同时以微课堂、在线会议的形式为企业举办新品会、技术研讨会、内部培训会等,解决企业受疫情造成的市场推广难题。
3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优劣势分析
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线学术会议与之科技期刊而言,也不例外。具体而言,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存在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劣势。
3.1优势分析
3.1.1足够的号召力科技期刊紧密跟踪行业发展趋势,能够较好地把握当前热点领域前沿。同时,科技期刊拥有人数众多的作者、审稿人、读者群体,尤其是其主编、编委团队往往在学术界内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因此科技期刊组织在线学术会议具有人员方面的优势,容易发起会议并且召集足够的参会者。
3.1.2大幅节约会议成本首先,在线学术会议相对于线下会议而言,节约了包括场地、住宿、交通等会议支出,节约了经济成本。其次,在线学术会议节约了主讲专家和参会人员的时间成本,免去了差旅之苦,更易于邀请到高水平的专家,吸引更多的参会人员。最后,在线学术会议的形式非常适合时长短、目的明确的专题学术会议,效率高,有利于学术期刊自身的稿源建设[9]。
3.1.3有利于品牌宣传和成果挖掘在线会议的形式,使得科技期刊易于展示和推广其平台和成果,比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促进科技期刊各方面信息的宣传推广。在线会议可以全程录制,会后经过剪辑进行传播推广,也可以在会上邀请专家学者做1对1访谈或者群访,采访视频录音剪辑后方便留存、推广和碎片化传播。此外,通过会议交流,可以帮助编辑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加强与广大科研人员的交流,有利于开展审稿、组稿等工作。
3.2劣势分析
3.2.1面面交流缺失导致互动性不足从传播学视角来看,鉴于人的表情、肢体等信息传播能力,面面交流是最能保证传播效果的方式。而线上会议这种形式,无法近距离的让传者和受者之间进行交流,因此,科技期刊举办在线会议时,需要重视加强会议的互动性。一些参加过在线会议的科研工作者认为,报告的演讲者与听众没有构成直接面对面的互动关系,因此演讲者在报告过程中难以捕捉听众的表情、会场的气氛等信息,造成报告冷场、听众走神等现象,最终导致报告效果欠佳,阻碍了科学交流的深入。
3.2.2开放式线上场景导致监管不足科技期刊举办在线会议,目前主要是通过腾讯会议、钉钉会议、ZOOM等平台,这些技术服务商如果在会议监管技术上迭代较慢,会导致出现一些因技术所限出现的违规行为。比如,演讲者在介绍新发现、新动态时,难免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甚至涉密信息,亟需通过技术来实现防止截屏或录屏导致侵犯演讲者的利益。再比如,一些在线会议出现参会者一些不当言论,这些言论通过网络散布到社会上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甚至触犯道德或法律,难以挽回。
4学术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的建议
在线学术会议作为一种新的会议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促进学术前沿领域早期研究成果的数字化交流,到期刊出版和盈利新模式的探索,以及学术伦理管理等方面,在线学术会议均具有重要意义。
4.1加强实时互动
一方面,科技期刊可以将主要演讲者的报告进行预先录制,在会议直播过程中由演讲者实时进行在线讲解和答疑,参会学者在听报告的过程中,随时可以与演讲者进行交流。预先录制可以降低演讲者的演讲压力,解决全球不同时区的问题,后期播放时添加字幕便于观众学习。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会议期间还可以提供同声传译服务,利用实时翻译软件和实时录入软件,支持多种语言在线交流。
4.2加强成果宣传
在计算机科学等与产业高度互动的学科领域,很多原始创新成果发表在会议论文集里,在线会议的视频、PPT、摘要、海报均具有学术参考价值,科技期刊可采用预印本模式及时这些文献。
4.3加强数据分析
科技期刊可以通过在线问卷收集参会者包括研究兴趣和研究领域在内的个人资料,利用算法将对参会者进行关联匹配,组织小范围交流,以此弥补类似线下会议茶歇、晚宴等社交活动。此外,学术会议直播平台也需要不断完善在线会议评价数据的计算方法,更准确地反映学术会议的实际观看效果。最后,编辑部可将会议视频素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形成有针对性的产品,供学术界交流使用,同时此基础上探索新型的盈利模式。
4.4加强伦理把关
在线学术会议易于记录、存档、溯源,因此论文集里的文献一旦发生剽窃抄袭等学术伦理问题,处理操作更加简便,能够准确清晰核实。科技期刊在线会议要加强对文献数据的管理,甄别虚假学术会议、“论文工厂”等学术不端行为,保证高水平会议文献的保存传播。
5结语
本文分析科技期刊举办在线学术会议对助力学科建设有四方面的促进作用,包括提升科研队伍、培养创新人才、提升科研水平、推进成果转化。科技期刊与学术交流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积极举办在线学术会议,科技期刊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科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俊丽.从《力学学报》发展历程看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6):571-576.
[2]黄英娟.从《高分子学报》发展历程看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J].编辑学报,2020,32(4):469-472.
[3]杨保华,袁赛前.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相济相成: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0(5):116-120.
[4]陈小强.高校科技期刊人才培养功能弱化致因的深度探析[J].编辑学报,2019,31(3):351-354.
[5]李世秋,蔡斐.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人才培养功能:《航空学报》举办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讲座的实践[J].编辑学报,2016,28(3):284-286.
[6]崔海媛,罗鹏程,聂华,等.新一代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研究与构建:以北京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2):22-31.
[7]马素萍,陈丹丹,马瀚青,等.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新模式:在线学术研讨会[J].编辑学报,2019,31(4):424-427.
[8]张士成,刘玉秀,史兆荣.网络视频直播介入医学学术会议实践再思考[J].东南国防医药,2019,21(5):546-548.
[9]段思怡,李劲,马劲,等.疫情背景下举办医药专业在线学术会议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药房》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6):677-681.
[10]甘小亚.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课程的教学模式[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6):13-20.
作者:任锦 单位: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