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化学类中文期刊吸引优质稿源策略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化学是我国的优势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优异表现。文章以我国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为研究对象,除了了解其基本出版情况,还深入剖析它们在吸引优质稿源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发现,化学类中文期刊在网络出版、策划出版专题方面表现突出,但仍然需要在青年人才培养、论文呈现方式、多渠道传播等方面加强建设,并加快化学期刊集群化,促使优秀论文回流,推进我国化学学科发展,以建设期刊强国。
[关键词]化学;中文科技期刊;优质稿源;策略
近些年,受“SCI至上”“以刊评文”等不良影响,我国优秀的科研成果严重外流。目前,我国大部分英文科技期刊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合作,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但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我们要创办高水平英文期刊,探索“造船出海”的模式,以防止我国科技核心技术外流、提高国际学术话语权、减少科研经费流失、保护国家科技信息[1]。《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的数据表明,2019年接受年检的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其中中文科技期刊4429种,占总数的89.33%[2]。因此,要推动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就要全力加强中文科技期刊建设[3],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深谋远虑的百年大计[4]。化学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学科,我国化学学科科研成果数量和总被引频次的国际占比逐年增大[5]。在SCI收录的18种中文科技期刊中,化学类中文期刊占9种,这说明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在世界上具有领先优势。但我国化学类中文期刊的数量较少,国际影响力不大,与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水平不匹配,不能满足化学学科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需要,导致大量优秀的化学类论文成果严重外流。本文从期刊出版时效、学术引领能力和出版服务等方面分析化学类中文期刊在吸引优质稿源方面所做的工作,就发现的问题给出建议,以促进我国化学类中文期刊与化学学科的共同发展。
一、化学类中文期刊出版情况
文章以《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收录的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为研究对象,其中月刊23种,双月刊10种(出版情况见表1)。2017—2020年,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的年均载文总量为7567篇,各期刊的年均载文量基本保持稳定。在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中,与中国知网签约“网络首发出版”的期刊有25种;通过各期刊官网可免费全文下载的期刊有25种;用图文摘要展示论文核心内容的期刊有16种;对前沿性科研成果进行亮点点评的期刊有6种;使用封面文章的期刊有18种。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的编委会平均由72人组成,其中17种期刊设立了青年编委会;15种化学类中文期刊进行了专题出版策划,22种期刊使用了微信公众号进行增强出版。
二、化学类中文期刊吸引优质稿源的策略分析
我国化学类中文期刊无论是在内容生产方面,还是在内容呈现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其通过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来吸引优质稿源,从而促使我国优秀科研成果回流。尤其是9种被SCI收录的化学类中文期刊,它们运用国际化出版流程和先进经营方式,以吸引优质稿源。文章从期刊的出版周期、编委会建设、专题策划、增强出版以及集群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吸引优质稿源的策略,以提升化学类中文期刊的竞争力。
(一)缩短出版周期,保护论文首发权
有研究表明,出版周期对作者投稿行为的影响比期刊的影响因子还要大[6]。我国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的年均载文量为229篇,整体载文量偏少。我国化学类中文期刊应在保证稿源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刊期来加快科研成果传播速度,以吸引科研工作者将优秀的科研成果首发在我国期刊上。在纸质期刊出版周期受限的情况下,网络出版形式可以解决出版时效的问题。在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中,25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与中国知网签约“网络首发出版”,《质谱学报》实现单篇论文在3个月左右即可网络首发出版,《电化学》在官网上设置了“最新录用”栏目,论文一经录用,即可在线发表。可见,化学类中文科技期刊应优化编辑出版流程,采用先进的出版形式,缩短论文发表时滞,提高科研成果发布效率,保护创新性科研成果首发权。
(二)加强编委会建设,拓展优质稿源
编委会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组织。编委在拓展期刊稿源、保障学术质量、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7]。在化学类中文期刊中,SCI期刊和非SCI期刊的编委会人数呈现两极分化,SCI期刊编委会的人数明显高于非SCI期刊的。因此,化学类中文期刊应扩大编委会人数,以覆盖更全的学科领域,优化编委会的组成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编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编委在期刊发展中的作用,鼓励编委带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化学类中文期刊可以通过组建青年编委会,给青年编委创造展示自己及团队的机会。编辑部也可以邀请青年编委在学术会议上介绍期刊,利用自媒体发布与期刊有关的信息。这既是对青年编委科研工作的肯定,又对期刊宣传起到积极作用。
(三)突出期刊特色,提升学术引领力
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担任客座主编,策划学科前沿方向的专栏、专刊,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期刊出版行业的普遍做法。我国化学类中文期刊在2017—2020年共出版了152个专题,其中专栏28个,专刊124个,策划专题的数量逐年增加。科技期刊应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栏目,向“专、精、新、特”发展[8]。而化学类中文期刊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特殊纪念日、特定群体来进行选题策划,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内容原创性,加强选题策划和组稿能力[9]。例如,《高分子学报》推出了“虚拟专辑”,通过在官网上集中展示近年来发表的某一领域论文,更好地突出了期刊特色,吸引该领域的学者阅读。又如,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Nature设置了由资深专家对某一领域近期发表的开创性论文进行评述的“highlights(亮点)”栏目,起到非常好的“吸睛”作用。而我国仅有6种化学类中文期刊设置“highlights”类栏目。可见,化学类中文期刊设置“争鸣”“点评”类栏目,可以活跃办刊气氛,促进思维创新,给期刊带来更好的声誉和更高的关注,对吸引优质稿源具有积极作用。
(四)注重增强出版,提高论文显示度
科技期刊封面文章是学术与艺术的结合,融合前沿核心科研成果“言值”与视觉艺术“颜值”的封面是展示科研成果的一种形式[10]。我国有近半数的化学类中文期刊对封面进行了设计,其中《有机化学》在封面设计中加入了中国元素,在传播科研成果的同时,更好地体现文化自信和办刊特色。被选为封面文章的论文作者及网络媒体也愿意推广封面文章,从而使期刊获得更高曝光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8]指出:“鼓励中文学术期刊提供论文英文长摘要。”使用英文撰写的论文易被检索及引用。因此,化学类中文期刊应采取图表题中英文对照、英文长摘要等形式,从而提高论文在国外数据库的显示度,吸引高质量论文。自2015年起,我国科技期刊陆续开通微信公众号,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据统计,在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中,66.7%的化学类中文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各期刊的整体推文次数较少,63.6%的期刊月均推文次数少于5次。其微信推送内容主要以本刊发表的论文为主,还包括编辑部新闻、会议通知、行业资讯等。化学类中文期刊微信公众号不应仅发布与期刊紧密相关的内容,还要注重消息推送的多样性[11],其活跃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服务作者,可以给粉丝留下积极向上的印象,从而增加用户活跃度和黏性。
(五)建立化学期刊集群,促使优秀论文回流
为了实现高效快速的发展,化学类中文期刊应在政策引导下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资源整合,通过重组实现集群化运作[12]。在研究的33种化学类中文期刊中,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的期刊就有12种,中国化学会发挥着组织全国化学工作者学术交流,加强与国外化学研究机构联系的作用,具有牵头建立化学类中文期刊集群的能力。目前,中国化学会正在筹备此项工作,相信在其引领下,化学类中文期刊能跻身世界一流期刊行列,促使化学类原创性、重大突破性成果首发在我国科技期刊上。
三、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除了要坚持“内容为王”,还要加强出版、传播、服务等方面内容建设,借鉴世界一流期刊的办刊经验和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的经营方式,努力提升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扭转我国优秀科研成果外流的局面。同时,化学类中文期刊应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改革创新,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共同发展,构建学科结构设置合理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体系,以建设期刊强国。
作者:沈莹 王迎真 骆淑莉 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