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媒体融合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探究

[摘要]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的阅读趋势,满足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科技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出台的方针政策,并以《施工技术》杂志实践为例,介绍其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即以刊、网、机、会为主体,以教、电、询、投为拓展的融合发展实践路径。本文结合《施工技术》的媒体融合实践,提出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加强能力建设,进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优化布局结构的策略建议,以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施工技术》;数字化转型;移动终端

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在其著作《自由的技术》中指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1-2],其融合方式及特征表述如图1所示。

一、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以及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表1所示)。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点阐述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大任务[3]。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做出顶层设计,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指明方向。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面临的问题

科技期刊是发布与传播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知识资产与科技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科技期刊总量为4958种,仅次于美国(12274种)和英国(6214种)。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据化、移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型阅读方式不断发展,科技期刊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品不断丰富,电子期刊、网站、微博、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交互性与及时性更强,可以弥补传统科技期刊传播速度慢、传播形式单一的不足;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及数字产品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科技期刊的生存带来巨大压力,杂志社面临纸媒发行量降低、发行成本增加,被数字化出版物抢占市场的困境。当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缺乏资源和资金支撑

媒体融合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成本,如平台建设、软件开发、硬件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新媒体在短期内还不能给杂志社创造经济效益。因此,从经济角度考量,科技期刊杂志社对媒体融合的建设是被动接受,而非主观意识驱动。

(二)缺乏内部奖励和激励机制

一般的科技期刊杂志社规模小、人员少,且机构设置简单,很少有单独设置的融媒体或新媒体部。目前,科技期刊一般由期刊自身编辑部或经营部负责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导致员工的工作量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而杂志社往往对此项新业务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制订不明晰,不能与绩效奖金等严格挂钩,员工收入难有大幅增长。因此,员工对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三)缺乏人才支撑

一般的科技期刊杂志社缺乏专业的新媒体编辑及运营人员,传统科技期刊编辑的互联网经营意识较弱,对网络语言的运用能力有限,新媒体平台建设质量不高、动力不足,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较低。

三、《施工技术》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

《施工技术》杂志创刊于1958年,曾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2021年转为由上级单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主要面向工程建设领域,报道国内外重大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科研成果。近年来,《施工技术》在媒体融合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刊、网、机、会,教、电、询、投”的融合发展目标,通过积极实践实现了品牌延伸,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以刊、网、机、会为主体

刊、网、机、会是指传统纸质期刊、网站、手机平台和学术会议。1.传统纸质期刊《施工技术》传统纸质期刊借助国内大型知识或公共服务平台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微信互动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其借助中国知网等知识平台的大数据功能,对期刊近年来的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高影响作者进行分析,并指导下年度的选题策划及约稿方向,用新科技手段辅助期刊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施工技术》通过网络首发、电子出版,优化编校流程,缩短发稿周期,加快学术成果传播速度;其应用论文精准推送系统,提高学术成果和知识传播的高效精准性;并应用OSID开放平台增强数字出版,增加作者语音介绍和小视频、主要数据图片等,加强读者认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以弥补传统纸媒论文由于平面表达、单色印刷等带来的不足。2.网站《施工技术》官网通过链接“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可让作者投稿、查询,主编分稿、编委审稿均在线完成,有利于各方进行无纸化办公;作者来稿可自动进行学术不端检测,使编辑能够便捷、高效地完成论文预审;系统的移动端产品掌上腾云App可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便于编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工作,使编辑部的工作方式实现了数字化转型。除了在线投稿系统,《施工技术》官网还支持杂志社的多元化经营业务,如其具有科技查新在线委托、学术会议在线报名缴费等功能。3.手机平台《施工技术》微信公众号自2013年2月运营至今,已拥有48万粉丝,除了实现延伸期刊的品牌影响力、积累专业粉丝资源,其还通过“期刊导读”“好文推荐”等形式推送论文目录及优秀论文,利用新媒体互动出版,提升期刊传播效果,加强与学术作者、读者的联系和互动。微信运营采用编辑轮值制度,共3位编辑,其中1人为编辑部员工,2人为事业发展部员工。这种制度打通了编辑与经营渠道,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将发布高点击量(点击量在1万以上)文章、原创文章数量纳入年度考核指标。2021年,杂志社申请开通《施工技术》微信视频号,以短视频的形式传播行业创新技术。其配合杂志出版内容以及杂志社举办的“工程建设行业杰出科技青年评选”活动,策划了“鲁班奖工程巡展”“杰青来了”等短视频系列,并策划举办了“建优杯”短视频大赛,征集短视频近500条,既丰富了知识资源,又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渠道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杂志社基于手机微信平台自主研发了“施工云学堂”平台,设置《期刊阅读》《会议视频》《在线课程》等栏目,打造自有知识平台。“施工云学堂”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拓展在线教育新业态。同时,其还具有在线订阅、购书、缴纳会议费、提交电子发票信息等功能。4.学术会议《施工技术》每年结合行业热点举办多场学术活动,其中“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举办8届,“全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创新技术交流会”举办5届,“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论坛”举办4届。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杂志社又及时推出了线上直播论坛,“施工云论坛”“菁英讲坛”两个品牌论坛至今已播出10余场,观看近万人次。

(二)以教、电、询、投为拓展

教、电、询、投指教育、电商、咨询和投资,是目前《施工技术》在以刊、网、机、会为主体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融合发展愿景。由于杂志社拥有强大的专家和作者资源,且编辑多为建筑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人才,其具有开展教育、咨询工作的人才保障。同时,传播渠道多元化,与行业学(协)会、教育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等优势也为《施工技术》拓展教、电、询、投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对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能力建设

孙明等人指出“互联网+”时代行业期刊需要持续提升的能力包括媒体传播能力、行业研究能力和数据服务能力[4]。李荃提出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将从内核基础维度、本体形态维度和价值追求维度出发,有序推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5]。李娟提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的能力建设根本在于编辑出版人才,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6]。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1.加强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建设科技期刊应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加强出版大数据分析,使出版内容更贴近大众需求,以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为主旨,聚焦行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围绕有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和应用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快速、多渠道、多平台融合出版,提升期刊在行业内的学术引领能力。2.加强编辑出版人才的能力建设科技期刊要提高编辑的策划和把关能力,围绕重大工程、重大选题及时策划出版专栏、专刊,不断丰富内容,创新栏目设计。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科技期刊应注重新媒体编辑人才的培养,新媒体编辑不是传统纸质期刊内容的“搬运工”,其应侧重不同载体形式以及受众特点对期刊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对传统期刊编辑而言,科技期刊应加强对其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掌握互联网传播特点,顺应互联网传播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打造新的产品,实现期刊内容生产模式的升级和创新。3.加强出版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期刊要优化出版流程,缩短发稿周期,通过网络首发、增强出版等形式,提升优秀论文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科技期刊应加强用户数据库建设,通过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增强用户黏性,利用大数据按需服务、精准推送,同时加强互动,扩大用户规模及媒体覆盖面。

(二)进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张敏等人提出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求创新科技期刊的载体形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要丰富期刊内容,及时调整栏目设置,开展学术交流等,建设有影响力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7]。刘天浩等人提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可能存在较大的网站建设和功能升级需求;科技期刊应运用新技术,加强自身网站建设,助力期刊创新与转型升级[8]。科技期刊应通过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选题策划、协同编辑、结构化加工、全媒体出版传播的一体化数字平台,实现同一内容多种创意、同一创意多种产品、同一销售多种渠道的生产经营模式,激发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活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刊、网、机、会”相结合的模式较适合当前科技期刊以小投入实现转型发展的需求。

(三)优化布局结构

科技期刊除了在内容生产上推进数字化改造,借助国内外成熟的数字出版平台进行网络传播,丰富网站在线服务与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媒体阅读、个性化定制、行业信息、互动交流、继续教育等增值服务,还应探索刊群集约化管理与运行模式[9]。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应以优质学术期刊为龙头重组整合资源,建设一批导向正确、品质一流、资源集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期刊集群。《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数据表明,统计到的4958种科技期刊分布于1291个主管单位,3083个主办单位,4288个出版单位。其中只出版一种期刊的出版单位有4108家,占全部出版单位的95.8%。可见,我国科技期刊的分布过于分散。科技期刊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可优化资源配置,产生规模效应,提升学术影响力,顺应国际期刊业的发展趋势,使传统期刊做大做强,焕发新的活力。传统科技期刊应寻找适合自身转型发展的道路,加强和优化融合发展布局,整合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进融合发展平台的建设。

五、结语

当前,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科技期刊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探索网络优先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

作者:梅阳 单位: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