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开放获取发展及学术期刊发展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化学术期刊数据库订阅费用不断攀升,而图书馆的订阅经费预算有限,订阅压力增加,无法很好地满足学术界便捷地进行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的迫切需求。开放获取是打破学术垄断、促进知识共享与学术交流的一个可行方案。文章分析了开放获取的提出以及发展情况,通过国外开放获取发展的实践分析其中的主要特点,并对我国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开放获取;知识共享;学术期刊;出版模式
1引言
作为中国最为普遍使用和认可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在中国学术出版传播市场上独占鳌头,但近年来也面临一系列困境。2021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德馨因版权问题起诉中国知网获赔70万元。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因千万续订费而终止续订知网数据库。2022年5月,知网因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这一系列事件把知网推到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其实,放眼全球,类似的事件此前也发生过。比如,201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爱思唯尔关于期刊订阅合同的谈判破裂,直到2021年3月16日,加州大学和爱思唯尔最终达成为期四年的协议,“爱思唯尔同意改变先前加州大学的期刊订阅模式,加州大学所有研究人员从此能以开放获取方式在爱思唯尔期刊上发表文章”[1]。无论是知网困境还是爱思唯尔的调整,都折射出知识共享与学术期刊数据库商业化运营之间的矛盾,尤其在以分享为精神内核的数字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这一矛盾,打破学术垄断、促进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再次成为被热议的话题,而开放获取或许有望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2开放获取的提出及发展概况
2.1开放获取的提出
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正式提出了“开放获取”(openaccess,OA)这一概念,意指在公共互联网上的免费可获得性,即允许任何使用者通过公共互联网阅读、下载、复制、发行、印刷、检索已发表文献,或者实现对作品全文的链接、为作品建立索引和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而不受经济、法律和技术的任何限制[2]。根据这一倡议,使用者将可以通过开放获取期刊自由和免费地获得最新研究成果。开放获取意味着学术出版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在传统的出版中,期刊在发表文章后通过订阅和发行获得收入,即出版费用由订阅者或使用者承担。在开放获取出版中,主要存在三种方式:绿色开放获取、金色开放获取、混合开放获取。绿色开放获取不需要作者付费,金色开放获取要求作者付费后才能发表论文,而混合开放获取中作者可自行选择支付文章处理费使论文发表后实现开放获取,或者选择不支付费用发表论文———在后一种情况下,使用者需要付费才可以阅读相关论文。从出版运营的角度而言,承担出版费用的主体和环节前移了,从之前的出版后通过订阅或销售获得收入转变为论文发表前通过收取作者文章处理费的方式。
2.2开放获取的发展概况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反响,开放获取运动持续推进。2002—2003年,《贝塞斯达开放存取出版宣言》《关于开放获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的柏林宣言》陆续发布。2003年,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推出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涵盖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各个学科领域。2016年,德国马普学会等机构发起了OA2020倡议意向书,旨在用开放获取模式代替现有的订阅模式。2018年,欧洲11个国家的11个研究资助机构发起了“S计划”,要求其资助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必须在公共存储库或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作品。Larivière和Sugimoto的研究显示,2018年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4个基金会和700多个科研机构对其资助的科研论文有开放获取的具体要求[3]。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开放科学建议书》,为包括开放获取在内的开放科学制定了国际标准,参会的193个国家一致通过。随着开放获取的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国外知名的期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营机制,打造出了不少享有高知名度的开放获取期刊,如《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PubMedCentral(PMC)等。同时,涌现了一批开放获取平台,如arXiv、PLoSONE、ResearchGate、Hindawi等。权威开放获取指南DOAJ收录的稿件也由最初的300种增加到目前(截至2022年6月)的17500种[4]。
3从国外实践分析开放获取发展中的特点
在开放获取模式下,科研机构、期刊社和图书馆的关系发生变化,承担出版费用的主体发生变化,对期刊的出版也产生了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开放获取运动持续推进、如何保障期刊社的正常运营以及如何保障期刊的质量是重要的问题。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国家积极支持、期刊社通过多渠道保障资金来源以及通过审稿流程控制期刊质量是三个重要特点。
3.1国家积极支持
开放获取运动涉及科研机构、期刊社、图书馆,而三方主体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取向。科研机构希望尽可能便捷地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图书馆希望可以在预算范围内订阅数据库,而期刊社则更关注自身的发展与利润。对于开放获取模式,图书馆和学术界乐见其成,而期刊社最初并不认为是理想的选择,尤其是知名期刊社最初对开放获取是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因此,各方在这场学术出版转型中关注的问题也各不一样,必然涉及三方的利益协调问题。综观国外开放获取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引领开启了开放获取运动风潮,而国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积极作用。比如,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统一拨款法案”中明确规定,凡是受政府资助的生物学、医学领域科研成果必须向PMC提交[5]。2011年,英国的科学暨大学署大臣大卫·威立兹(D.Willetts)表示,受公共经费补助的研究,都要在互联网上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6]。2013年5月,德国内阁通过促进公共资金资助研究结果开放获取的草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NBF)优先考虑资助与开放获取相关的项目[7]。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都在开放获取发展中发布过支持政策。这些国家层面的支持使得开放获取运动得以更广、更快地开展。
3.2期刊社通过多渠道保障资金来源
在开放获取模式下,承受经济压力的主体转移到了期刊社。期刊社虽然主要通过网络方式提供开放获取内容,出版成本大为降低,但是审稿、编辑资源维护等的正常运营都需要经济支持。没有了订阅收入,期刊社严重依赖作者投稿付费的方式维持经营,即便如此,也往往难以达到经济平衡。例如,英国伦敦的生物医学中心(BMC),即便通过论文处理费、举办会议等多种方式获取资金,依然难以盈利,最终被施普林格收购[8]。反观那些发展得比较成功的开放获取期刊社,大多在早期获得了外部资金赞助,后期逐渐建立了一套运营模式,在收取文章处理费的同时,通过多渠道拓展收入,从而在新的出版模式下更好地发展。以PLoS系列期刊为例,其创立之初得到了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900万美元的资助。此后,其又从德国科学基金会、埃里森医学基金会等机构获得经费支持。此外,它还通过作者的文章处理费、机构会员付费、开展电子商务以及按需印刷等业务获得持续稳定收入[9]。又比如,PeerJ期刊也是采取分级会员制获得资金收入,通过一系列设计,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作者开放获取出版的费用,另一方面吸引越来越多的会员,保障资金收入的同时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10]。
3.3期刊社采用同行评审等方式控制期刊质量
金色开放获取和混合型开放获取都涉及对作者收取文章处理费,这使得出版的主动权在某种程度上被转移到了作者手上。一方面,获取利润是期刊社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可能导致期刊社因此降低学术标准。另一方面,如果期刊社因为资金来源的缘故而降低学术标准,势必损害期刊的权威性。如何兼顾经济效益和实现质量控制是开放获取出版的现实挑战。同时,从现实的角度而言,DOAJ数据库对收录期刊质量控制严格,要求所有期刊均需通过同行评议,且不断提高、规范期刊甄选和收录标准,特别是对各种办刊规范提出更细化的要求[11]。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控制期刊质量都是开放获取出版的应有之义。从现有发展较好的开放获取期刊来看,基本上都执行已有的较为成熟的稿件审核机制。比如,爱思唯尔、斯普林格、泰勒-弗朗西斯的开放期刊都采用了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这一点基本与其传统出版模式相同。这种做法也使它们在学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优质的稿源,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其学术声誉。
4我国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的建议
在开放获取出版方面,我国虽然也积极加入相关国际开放获取计划,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仍然起步较晚。目前虽然有不少期刊实行不同程度上的开放获取,但总体发展较慢。我国论文发表量全球第一,但有大量论文是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根据对开放获取期刊论文的研究,2021年2月,在WOS核心合集采集到我国第一通讯作者2020年发表的article和review共53.3万篇,其中混合订阅论文37.6万篇(占70%),OA论文15.7万篇(占30%),出版费共3.3亿美元,约占全球STM期刊OA出版费的1/3[12]。无论是从出版费用还是传播优秀成果的角度而言,这对于我国而言都是重大的损失。随着开放获取近二十年的发展,全球期刊出版商纷纷加入开放获取计划,未来开放获取期刊将可能进一步集中到这些主要出版商手中。因此,作为开放获取运动的重要主体,我国学术期刊社应该重视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转型发展。结合国外开放获取发展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学术期刊开放获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多渠道获取运营资金
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下,如果期刊社没有主管主办单位的拨款或其他财政补贴,那么就会严重依赖于收取文章处理费用。如果作者没有得到项目基金资助,需要自行支付文章处理费用,那么这笔不小的费用可能会降低作者的投稿意愿。同时,近年来我国相关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导向,也会对我国作者发表文章的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作者投稿数量减少,势必对期刊社的经营产生影响。因此,在不具备成熟条件的情况下,期刊社宜实行传统出版与开放获取出版并行的方式,探寻新媒体运营、广告等多样化运营方式,建立合理、稳定的盈利模式,保障期刊社的正常运营。
4.2坚持期刊质量
从长远来看,开放获取模式下,质量仍然是期刊的生命线,将直接影响期刊的生存与发展。期刊社应尽一切努力提高期刊质量。传统期刊出版的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流程仍然是适用的。期刊社应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优化数字化稿件处理流程,以严格的审稿流程和标准确定文章的录用。4.3积极加入DOAJ国际开放获取数据库应加入DOAJ国际开放获取数据库,提高我国期刊的国际曝光度,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从而减少我国学术论文资源外流,吸引国际优质稿源。对于作者而言,发表学术成果当然希望被更多的人下载、阅读和引用。DOAJ作为全球权威的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有着极高的影响力。英国自实行开放获取政策之后,该国的研究占全球下载量的9.9%,引用次数占10.7%,并且在全球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中占15.2%[6]。因此,学术期刊必须了解加入DOAJ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并积极申请加入。
5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分享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无法很好地满足学术界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的迫切需求。开放获取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和传播模式,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开放获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我国开放获取实践起步较晚,和其他国家相比较为滞后。我国学术期刊作为开放获取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关注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开放获取发展,从而在未来的出版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作者:张小玲 单位:中国市场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