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期刊的几点先天不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术期刊的几点先天不足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灵活性先天不足

在风格上,学术刊物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装帧设计、栏目设置、文章风格等方面追求经典化,刊物的风格一旦形成,习惯于保持整体的延续性,很少出现较大的改变。在经营上,学术期刊虽然具有广告经营的权力,但只有少部分刊物通过这种手段获取收益,这种经营方式在众多学术期刊中不占主导地位,而且这些收益并非全部直接注入办刊经费中去。与学术期刊不同,各类报纸、通俗刊物的经营方式则灵活多变,可以通过刊登广告、企业赞助等方式获得经济效益。除了严格遵守基本的政治原则之外,这些报刊还可以根据社会舆论、公众需求、市场导向等因素随时进行各种调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赋予了报刊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办报办刊者在追求报刊品位的同时,可以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的问题。例如,某些报刊甚至可以完全不计成本,完全依靠广告收益和其他方面的收益维持运转。此类做法不仅可以弥补成本上的损失,而且能够盈利,而对学术刊物来说则几无可能。

二.独立性先天不足

按照目前出版业的有关规定,每一种期刊出版单位必须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若无主办或主管单位,则需要挂靠在某个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单位名下,期刊出版单位直接与其相关的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挂钩,或者成为其下属二级单位。换言之,学术期刊隶属于体制内,期刊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能力难以发挥,这样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削弱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学术期刊主管或主办单位的法人不应作为该刊物的法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学术期刊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在出版许可、经营许可、年度审核等方面完全以独立法人身份来办理,但在办刊经费、行政管理、办刊理念、运作细节等方面又基本不独立,必须服从于主管或者主办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的独立法人资质有名无实,期刊在本质上仍然是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掌握、调控的一种资源,市场机制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通俗性先天不足

学术期刊是一个“非大众化”的产品,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从业者,是科研工作者写作、出版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普通读者群不是它所定位的服务对象。长期以来,学术期刊基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作者和刊物编辑均习惯用“学术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学术生产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生产者已经养成了所谓的“学术化”的职业习惯,甚至出现文章越是“曲高和寡”,越深奥难懂,其价值就越大,公众阅读能力范围内的大白话反而成了学术水平不高的一种表现。中国的学术刊物不像Science杂志那样要求用通俗语言去阐释科学现象,更没有提出论文的表述要照顾到不同读者的需求。因此,通俗性先天不足导致学术期刊不能更直接地面向大众,只能在有限的群体内传播,受众数量自然难以扩大,这是其全面市场化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