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强化学术期刊传播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当前,在学术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作为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却面临着好稿源稀缺的问题,而创造学术研究成果的作者则面临着有稿难发的问题,这一矛盾导致学术期刊在其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极大的瓶颈。同时,即便一些好的学术成果被发表出来,但往往也会出现作者辛苦研究的成果不受重视的问题。因此,寻找优秀的稿源,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其传播出去,是每一个学术期刊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学术期刊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内容质量的提高,也必须包括传播质量的提高。本文重点关注的就是学术期刊传播问题,在梳理我国学术期刊传播现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影响学术期刊传播力的因素。
1我国学术期刊传播现状
1.1传播方式单调,内容单一
学术期刊不同于普通的商业性质刊物,其适用范围非常窄,通常面对的就是特定领域内的固定读者群,而这容易带来一定的思维僵化问题,造成学术期刊过度依赖传统的传播方式,即纸质传播。同时,传播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纸质版的相同内容。目前,虽然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网站,实现了稿件处理的网络化,但是网站的内容普遍比较单一,网站上的内容和纸质的并无区别。另外,期刊在与大型数据库合作的时候,往往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数据库在去的相应版权以后,按照数据库所适用的形式对期刊论文进行分割,这样的做法虽然满足的用户的搜索要求,却造成了学术期刊信息的四分五裂,“读库的越来越多,读刊的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将不利于学术期刊的发展。
1.2学术期刊“埋头造车”,忽视了和读者的互动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加快,信息规模空前庞大,各种网络媒体的出现促使自媒体的大量涌现。读者每天面对的都是海量的信息,因此,读者需要在冗杂的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而我们的学术期刊当前所面对的就是索然拥有有价值的学术信息,但却没能有效地传播给有需要的读者。由于一直以来秉持的“作者本位”观念,学术期刊更多关注的是作者的需求,缺少和读者的互动,但殊不知,创办学术期刊的最终目的并非期刊和作者的“自娱自乐”,而是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使理论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于缺少和读者的沟通互动,学术期刊不了解读者的需求,无法及时接收到读者反馈的信息,极大地限制了学术期刊的发展。
1.3信息碎片化,导致学术期刊传播质量低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介的广泛应用,在向读者提高海量新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碎片化和阅读的片段化,这导致原本完整的信息被割裂,信息的内容变得肤浅。读者所需要的应该是完整的知识,而不是碎片化的概论。同时,正文前文所述,大型数据库由于其垄断地位,可以肆意对学术期刊的内容进行再整合,从而导致学术期刊原本有序的信息被打乱,如栏目策划,期刊的栏目策划包含了对文章内容、主题等的一系列整合,具有其连贯性,而数据库采用的则是关键词搜索的形式,从而导致原本有序的栏目信息被打乱,学术期刊的传播质量下降。
2大数据时代如何拓展学术期刊的传播路径
(1)搭建集约化数字传播平台,扩展传播渠道
有学者认为,新技术给出版业“内容为王”赋予了新的含义,即谁对内容资源拥有更强的集约整合能力,谁就拥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因此,学术期刊可以积极拓展视野,整合其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如内容、作者群、读者群、数据库、网络出版平台、OA处理系统等等,通过统一的加工、管理,打造“全产业链”的生产模式,扩展内容资源的品牌和平台效应,实现学术期刊的纸质版信息、电子版以及网络版的多样化传播格局。
(2)加强衍生信息的开发,提高可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凤凰周刊》提出“为全球读者提供独立视角意见”,这就再次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但是,本文认为,“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期刊刊文所包含的学术内容,还应该将包括一些作者的创新信息或者相关的点评信息等,这些扩展的内容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通过这些衍生信息的开发和传播,达到展示论文,宣传期刊等目的。中国知网在其优先出版系统中,也有扩展信息填写这一项,或许这可以成为学术期刊内容创新的突破点。
(3)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信息的多样化
当前,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我们日常所接收到的信息,不仅仅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给我,还包括各种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多样化的手段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的形象生动。同样地,向来给人严肃之感的学术知识是否也可以采用这些新型的手段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知识信息,使得学术信息不仅能够在特定领域的读者群中得到传播,满足高端科研的要求;同时也适合大众对一些专业知识的述求,更加贴近实践应用,从而有助于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以及影响范围的扩大。
(4)加强和其他学术主体的互动,真正构建学术共同体
在当前这一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和者,因此,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建设长期有效的反馈机制,是学术期刊在扩大影响力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互动平台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将期刊与作者、期刊与读者、期刊与审稿专家、作者与作者、作者与审稿专家等之间的距离缩短,真正搭建一个有效的学术共同体,增进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的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加快学术成果的生产。作为学术共同体中的重要一环,学术期刊处于连接作者、读者以及审稿专家的重要位置,应该起到沟通各方的作用,加快最新学术成果的传播速度,让学术期刊的关注者即时获取学术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反馈他们的见解,学术期刊应重视这些反馈信息,并不断改进,促进学术期刊的不断发展。
(5)重视用户个体需求,针对需求提供服务
以用户个体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学术期刊公共平台必须建立在与学术研究一体化的基础上,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之间存在互为表里的关系,学术期刊就是为了学术研究而产生的,就是为学术研究提供各种服务的。因此,只有将学术研究之间原本存在的各种圈子(包括学科、单位等)打破,让彼此可以进行沟通和对话,才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学术期刊在这一过程中的任务是什么呢?具体来学,学术期刊可以将学术研究平台和学术期刊平台进行整合,打造一个公共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定需求,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通过这一公共平台的建立,真正实现按需提供服务和信息,实现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
(6)强化策划意识,挖掘深层次内容信息
正是由于数据库的搜索方式割裂了学术期刊原有的内在联系,学术期刊才更应该重视策划的重要性,包括栏目策划、选题策划等,通过一系列策划,引领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动态,吸引更加具有前沿性的优质稿件,树立期刊的品牌特征,凝聚学术研究人才,活跃学术气氛。同时,通过这些策划活动,可以挖掘出文章内容以外的其他延展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可以成为学术期刊传播的重点之一。
(7)重视编辑在学术期刊传播中的作用
以往,学术期刊的编辑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传统的编校工作,机械化地在作者、读者和专家之间传递信息,缺少传播的主动意识。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更加认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在学术期刊的传播中不应仅仅是旁观者,而应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如通过“编者按”、“刊首语”等形式,发表编辑的见解,从而起到引导学术研究和信息互动、启发读者思考和创新的作用。
3结语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不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载体,更应该成为学术研究的引领者,不应仅仅局限于发现和选择学术信息,更应该通过各种创造性手段,传播学术信息,让学术研究不在被视为“阳春白雪”,只有扩大传播,提升传播力,才能真正使得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达到促进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