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话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话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话语

学术话语体系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规范的学术表达方式,而且意味着一种强大的话语权,将会导引激励相关的学术行为,主宰学术思想创造的未来走向。因此,建构完备的学术话语体系既是一个知识体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能否取得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标志。信息传媒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学术体系建构特别是学术话语权掌控的特殊重要意义,只有拥有学术话语权才能够具备完整的学术表达和言说资格,才能够平等地与其他学术共同体进行学术对话,才能拥有影响与主导学术创造与学术发展的能力,才能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性质与学术舆论的导向。随着经济繁荣增长带来的经济话语权的增强,中国知识界逐渐认识到学术话语权同样是民族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件,只有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重塑中国学术界在全球学术领域的话语权,才能够真正推动中国学术发展走上自我创新与自主建构之路,才能够真正为世界学术繁荣和文明进步贡献中国的力量,竖起中华民族学术复兴的旗帜。  当前,关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从历史演化的视角讨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有的学者则将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命题延伸到社会学、民族学等具体的学科领域。姑且不论研究观点的差异,学术界对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问题的关注首先就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理性自觉,开始理性反思这一时代命题和思想任务,当然也说明当前中国学术在世界学术领域确实正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已经刻不容缓。今天,我们讨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问题既反映了中国学术在世界上的被动地位,也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理性反思与理性自觉。“纵观中外思想史,在开放体系中,每个文明体的学术话语发展都大致经历了或者可以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启蒙与被入侵、自觉建构与强势传播。在启蒙与被入侵阶段,面对强势学术话语集团,弱势文明体处于被动的学习、输入强势话语方的语言、文化符号与价值观念阶段;在自觉建构阶段,经过吸收消化与整合,弱势话语群在强有力的经济、政治、科技的支持下,在自己有机体的自觉、自主的理性选择中,试图建构自己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从而达到自我学术更新与自我学术发展的目的;在强势传播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努力,弱势文明体在自身涅槃中获得新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有了平等学术对话的实力能力,而随着它政治经济文化的扩张与膨胀,它有了入侵其他文明体,掌握与控制学术话语权的欲望,这就进入了学术话语的入侵与扩张阶段。”④检视一下中国的学术话语建设,我们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的末期与第二阶段的萌芽期,因此,我们的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之路任重道远。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在世界学术交流中的“失语”与中国学术话语世界文明史中的时代性缺场是个不争的事实。导致中国学术话语陷入“失语”“无语”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古老的东方帝国在世界现代化运动这场时代竞赛中被远远抛在后面,导源于传统政治、经济模式的原有话语体系也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曾经深刻影响整个世界的传统话语体系在现代化这面镜子的映照下也成为了“新时代的古董”。为了重新融入世界现代化的主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思想精英积极向西方找寻强国富民的利器。由此,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呈现显著的外源式特征,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动力主要从西方舶入,甚至现代化的指标、模板、路径都主要依靠学习和模仿西方国家的经验。尽管中国的思想精英围绕古今、中外、东西的体用之争,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未曾停止过,然而,“但求新声于异邦”无疑是中国思想精英广为认可的思想指向与行为选择。因为中国思想精英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所取得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不仅因批判原有社会弊病而无法得到在原有话语体系中获得合法性认同,而且因不能完全契合西方的经验和规范而无法得到现有主流话语体系的认同,除了引进和借鉴西方话语,别无他途。然而,由于“话语饥渴症”和“落后恐惧症”的驱使,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话语被视为灵丹妙药,被过度引进,甚至形成盲目崇拜,中国的思想精英忘记了自己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主体和历史的书写者,被西方话语所俘获,丧失了主体性。由此,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主要依赖“他者”的引导,自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被完全遮蔽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理论话语也被深深地印上了“他者”的烙印。恰如陈伯海先生所言,“一个世纪下来,当我们于世纪之末回顾这一百年的行程时,不免会惊讶地发现,尽管我们的理论话语已得到全面更新,但填塞于其中的‘新’的成果大多出自外来资源,很少有我们自己的理念创获。”⑤因此,中国思想精英及其在现代化场域中形成学术思想,完全陷入了西方主流话语的“他者”危机,一方面,由于自我处于绝对弱势必须向西方主流话语这个“他者”取经,另一方面,又被西方主流话语建构为“他者”,无法真正融入或超越西方主流话语。这样的结果造成了中国学术话语的失语与缺场,中国人在引进与译介运动中丧失了自己的原创冲动与努力,将学术话语建构的重任遗失在拼命追赶现代水源的沙漠中。因此,如何超越我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失语”、“无语”困境,在追赶式的现代化浪潮中生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之声,是一个值得认真反省与深究的学术与时代问题。因为,仅仅借助外来话语与语言范式的支撑不能将一个民族引向灿烂辉煌的未来,正如高清海先生所言:“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自己的哲学理论”,同时一个民族的学术也需要自己的学术话语,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迫在眉睫,也适逢其时。  “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与中国政治、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动力,中国悠久的传统更为其提供了深层底蕴,而一百多年的译介运动,特别是近30年的译介行动,使我们对西方文化与学术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与平台。”⑥我们要真正实现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除了思想者的艰辛劳作与共同努力外,作为思想传媒,学术期刊还应在以下方面做出艰苦的探索。  第一,面向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进行话语追问与提升。建构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首先要直面当代中国火热的现代化实践与社会大众鲜活的生命运动。当代中国人所处的生存境遇、生活境况以及生命活动、生命体验,理应成为中国学术话语观照之下的源头活水和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本原依赖。要在追问中国人现实生存经验与实践中提升中国话语的言说层次与境界,离开了本土资源中的生活经验与实践元素,奢读学术话语的中国建构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第二,中国问题的语词提炼与中国问题的话语言说。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人一直艰苦探索自己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世所瞩目,中国目前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大国复兴的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后发国家,或者说追赶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验具有世界意义,中国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中国经验是世界经验中最重要和最具创造性的因素之一,或者说,中国经验将是世界文化体系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中国问题将是世界问题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中国问题的语词提炼与归纳就具有了世界意义,具有了民族独特性,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借鉴价值的公共命题,同时对中国问题的话语言说与表达,可以通过大众媒介传播于世,引领世界学术潮流与学术讨论。  第三,汲取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合理成分,丰富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体系的内容。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既不能在纵向上完全脱离传统,又不能在横向上完全撇清西方。因而,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既不能同传统文化割裂开来,又不能完全撇开西方文化,完全抛弃传统和完全拥抱西方都不是理性的建构路径。我们必须充分吸收传统文化思想和西方学术话语的合理成分,兼收并蓄,综合创造,总结提炼出反映现代化实践的新的学术语词,建构既具中国特色又同国际接轨的学术话语体系。特别是饱受批判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的有价值的语汇,能够对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提供有益启迪。  第四,用国人原创的学术话语,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虽然学术话语的借鉴和引用也是学术进步的重要路径,但是长期援引西方学术话语,容易陷入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陷阱,妨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其实,中国学术话语长期以来面临“失语”境地的根源在于,“中国学术过于偏爱文本而没有着实地置身于存在之中;同时没有拥有现代哲学思维的能力”。⑦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过多关注古人、西人、经典作家的言说内容,忘却了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言说方式言说什么样的内容。因此,必须强化原创性理念,勇于进行原创性研究,树立中华文化自信⑧,用原创的学术话语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第五,推动中国原创学术成果的呈现。问题是原创的起点,“科学史表明,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研究开始于批判与怀疑,而怀疑与批判的继发行为就是提问,因此,怀疑与批判总是与强烈的问题意识密不可分。当自在的客观世界和人们自觉的认识之间产生落差,或者说,当人们用固有的思维模式来观察与改造客观世界,从而产生始料不及的结果时,才会有问题产生,产生了问题,人们去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就有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原创行为由此发生。”⑨学术期刊编辑主体的原创理念应该体现在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组织专题讨论,编发原创性的论文上。要摒弃这样一种思想倾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积累而非原创的时代,这乃是因为由于积累尚未完成,所以原创的前提还未完全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