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的工匠精神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2016—2017年,高速宽带网络发展迅猛,移动互联网进入以“万物互联”为特征的5G时代。同时,人工智能逐渐拓展应用到智慧型手机、物联网、车联网等产业,人类原有生活形态正在发生根本转变[1-2]。自媒体、流媒体、网络直播、虚拟现实、内容创业等开始井喷式发展,“知识付费”带来数字化转型营利新模式,这一切都表明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不断加深,新媒体融合步入提速升级阶段。置身这样的时代,教育期刊作为特殊的窄众化传媒,正在努力寻求“教育+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融合。在此契机下,发挥工匠精神成为教育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新诉求,也就是说,教育期刊应将大数据时代的创新理念与传统媒体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坚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教育化人的使命意识,用精益求精的精神推动教育期刊的新媒体建设,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建构“知识共同体”,形成一体化产业链。
一、教育期刊的特殊性及新媒体融合现状
(一)教育期刊的特殊性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出版期刊10084种,其中文化、教育类期刊共1383种,占13.71%。教育期刊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宣传教育政策,关注教育思想,传播先进经验,观察教育生态,推广先进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帮助家长深度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帮助学生提升知识素养,像一座桥梁架设在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教育期刊的受众,至少应包括:(1)寻求个体发展的学生;(2)需要获得专业成长的教师;(3)需要分享教育经验的家长;(4)需要交流经验的教育专家和研究者;(5)需要解读政策的教育部门;(6)寻求合作机会的教育产品供应商。对每一类群体又可根据年龄、兴趣、习惯、关注点等进行细分。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攀升,截至2017年6月,网民规模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20—29岁的群体占比最高,达29.7%;10—19岁的群体占比为19.4%;10岁以下的群体占比为3.1%[3]。应该说,0—29岁的群体是教育报刊的主要用户。这一群体涵盖接受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全年龄段学生。这些教育期刊用户群体是移动互联、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最有力的拥抱者。此外,教师、家长、研究者扩大了教育期刊受众范围。众所周知,“教育是特殊的,教育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文化知识、伦理道德、思想观念等作为无形的产品,格外强调教育产品的服务功能。日益明确的受众需求和日益强化的服务功能,使得新媒体融合成为教育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期刊必须加快新媒体融合的速度,加大新媒体融合的力度。
(二)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的常见做法及问题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新在哪里?事实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只是相对的概念[4]。在本质上,作为“媒体”,它们都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新媒体是当下最新产生的、最受用户追逐和喜爱的代表性媒介[5],并无固定的指向,具有可变性。《2017年媒体现状报告》指出,不少新闻记者认为数字和社交媒体都已成为新的传统媒体[6]。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个概念,能清晰地看到:新媒体使传统媒体失去作为传播主体的优越地位;在新媒体面前,信息接受者获得双重身份———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受众角色、地位的这一变化,使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并借助技术积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信息交流的即时性和受众的双重身份,使得新媒体的交互性突出。近几年,一些教育期刊致力于建设微信公众号、开发APP、转化电子期刊等[7],取得显著成绩。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几大报刊的微信公众号建设为例,2014—2017年,部分报刊原有资源成功转移到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吸取粉丝,“小学生数学报”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近150万,“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近42万,“初中生世界”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约28万,“江苏教育”和“阅读”微信公众号现有粉丝数近7万。总体来看,这些公众号目前已经良性运转,不过,教育期刊鲜明的教育主导性、区域性,使得其市场化程度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相对于期刊的实际订阅量而言,教育期刊公众号依旧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二、教育期刊新媒体转型与工匠精神
长期以来,教育期刊从选题策划到“三审三校”,认真把好质量关,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应该延续到新媒体融合中,或者说,“新媒体更需要在技术驱动之下,深化传统媒体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8]。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后又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协同起来,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由此,“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全民共识。教育期刊新媒体转型后的顺利发展,急切呼唤工匠精神[9]。(一)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对工匠精神的新诉求教育期刊一直把质量当作生命线,通过精心编选高品质精品期刊为学生提供精神大餐。对教育期刊来说,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坚持教育宣传阵地的使命意识。教育期刊的编辑承担着鲜明的文化责任和教育化人的光荣使命。教育期刊编辑应时刻牢记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坚持精益求精的编辑理念。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期刊出版者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树立精品意识,讲求编校质量,在力求零差错率的基础上,策划优秀选题,精心打造栏目,精选优质内容,为受众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第三,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教育期刊要求编辑保持较高的捕捉信息的敏感度,不断增强学养,开阔视野,研究新媒体的特质,理解新媒体受众的需求,探索当代出版领域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建设过程中呼唤传统媒体出版者的工匠精神,必将带来精益求精的编辑理念和职业素养的回归,生产出适合教育期刊新媒体传播的优质内容,关注新媒体用户的体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教育期刊新媒体融合中践行工匠精神的具体方法工匠精神强调知行合一。在新媒体融合实践中,教育期刊编辑不仅要坚持出版理想,而且要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以优质资源与期刊用户形成情感互动,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公信力,扩大平台传播力度。为此,在教育期刊的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精心研究受众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教育期刊要按照新媒体的属性钻研用户需求,分析用户行为,用精致化、个性化的服务赢取用户的高黏合度和高忠诚度。新媒体融合的方向为:其一,针对中小学生群体,转化K12在线教育模式,将原有作者资源、名师资源、教育优质资源与学生知识需求相连接,开发APP平台;其二,对家长群体形成的社群化经济共同体,提供优质指导;其三,针对教师、研究者群体,搭建“知识付费”式新平台。2.全方位搭建数字化平台,打造一体化融合产业链教育期刊在形成以上层级需求模型的基础上,应全方位搭建数字化平台,潜心研究行业发展状况,关注新兴媒体样式的营利模式,关注新媒体发展动向。线上,以恰当方式将视频直播、社交网站、数字化阅读与虚拟现实体验相关联,促进阅读方式的改进;线下,建立教育期刊专业博物馆,加强阅读体验,展现我国教育发展脉络。3.培育大数据思维,建构“知识共同体”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庞大、多元的知识体系。教育期刊应以品牌号召联合不同媒体平台,将数字资源聚拢为“知识共同体”。同时,建立明晰的版权机制和网络安全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结语
教育期刊谋求新媒体融合发展,只有以工匠精神认真研究用户,研究大数据发展趋势,准确捕捉核心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多方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形成更为有效的传播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才能拓宽市场,凸显新媒体的真正价值,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一体化融合产业链,实现教育期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