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国际期刊论文的认知情态序列对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国际期刊论文的认知情态序列对比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国际期刊论文的认知情态序列对比

情态序列是情态动词语义的载体和语篇架构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期刊论文语篇中,情态序列的运用融入了更多的语境因素,是论文作者表达自己态度与判断的一种手段①,也是读者理解作者态度和立场的重要切入口,所体现的语篇语义往往与评价(evaluation)、态度(attitude)、立场(stance)等概念相关②,同时,这也正好契合了论文作者推销研究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的目的,体现了作者的个人风格与学术社团文化的融合,是学术推销话语(promotiondiscourse)的重要资源之一。情态序列包含的情态语义可以分为四类:认知型语义、示证型语义、道义型语义和动力型语义,这四类语义在基于实证数据的期刊研究论文(data-basedresearcharticle),即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简称:IMRD)①中,主要集中在论文的引言部分和讨论部分(在这个模型中,论文的结论包含在讨论中),其中含有认知语义的情态序列出现频率最高②,主要发挥着学术推销(promotion)的功能。以国际期刊中这类论文的引言和讨论部分为语料,本文探讨认知情态序列在这两部分中的使用差异以及这一差异所体现的学术话语推销功能。认知情态指的是对命题的判断和评价,包括对不确定的情况、可观察到的数据和众所周知的事实进行猜测、推断和假设③。考察论文语篇的情态序列有助于理解情态序列所包含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揭示学术话语的两大特征,即追求表述的科学客观性④和语篇的多声性⑤,展示“客观”的学术话语是如何受制于学科话语社团(discoursecommunity)的文化规约来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的。与此同时,考察情态序列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论文作者是如何充分考虑读者的背景知识、阅读体验和潜在反应,将读者作为构建论文所报告的研究成果的参与者,从而实现语篇的多声人际互动,以达到推销论文研究成果之目的。

一、学术话语中情态序列研究现状

语言学界对情态序列的关注源于对情态本体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从对情态系统层面的探究扩展到结合语义和语用层面的分析。认知情态语义作为期刊论文语篇中最主要的语义类属⑥,与政治话语一样,主要起着提高话语可信度、增加亲和力、说服读者的作用⑦。对语言特征、语义和语用功能的情态分析也逐渐涵盖了对情态“周边环境”的考察,情态序列成为判定和分析情态动词语义类属和语用功能的重要因素。学术语篇中的情态配置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语类(genre)之间的对比分析。德哈恩(deHaan)通过对接线总机语料库(switchboardcorpus)和布朗语料库(Browncorpus)书面语(包括学术语篇)中的情态动词“must”的对比分析发现,口语和书面语中的结构差异较大,不同的动词搭配对情态动词的语义类属影响较大,其中认知型语义“must”对整个命题进行修饰时,最常用的句型有九种,其中“Theremustbe+n./adj.”和“Itmustbe+n./adj.”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占比最高,但在接线总机语料库的占比远远高于布朗语料库⑧。南森(Nathan)对比分析了商务个案报告学术话语(BCR-1)与英国书面学术英语(BAWE)语篇中的语步和相关情态动词特征,发现BCR-1语料库中最常用的情态动词是will,would,could和should,其中would有八种语义功能,包括对今后行动提出建议,确定行动前的假设,确定假设的未来结果,确定假设的过去动作,假设提问,对行动的直接评价等①。杨安、郑书园和葛广纯(Yang,Zheng&Ge)从功能语法理论出发,对25篇医学类英语期刊论文中的认知情态动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情态动词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讨论部分、引言部分、结果部分和方法部分;在使用频率上,以低值情态动词居多,高值情态动词出现较少;在话语功能上,情态主要是通过使用试探性的和间接表达客观情感的认知情态来承担平衡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主观与客观,以及学术礼貌表达之间的作用②。此外,情态序列的研究往往与情态相关的概念,如元话语(包括模糊限制语和强势语)、评价话语等研究交融。胡光伟和曹峰(Hu&Cao)通过对比分析649篇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论文摘要中的强势语和模糊限制语来讨论作者学术立场和学术身份的异同,他们发现may和might的使用是重要的消极礼貌策略之一,目的是为了表达认知情态和修饰言语行为的言外之意③。穆丛军、张军和埃里奇(Mu,Zhang&Ehrichetal.)等收集应用语言学领域中国内和国际期刊论文各二十篇,对比分析了语篇中的元话语特征,发现互动元话语包含了除can以外的核心情态助动词,其中“could”常作为模糊限制语来总结或者提及某些观点④。国内对情态的研究,始于现代汉语语法学诞生之初⑤。随着中西方学界对情态系统研究的交融,国内研究在注重充分考虑汉语情态系统特征的同时,往往追随国外的研究热点,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早期以理论述评为主,相关实证研究相对偏少,碎片化研究居多,主要侧重于对中英文学术语篇和不同语类之间的对比⑥。这些研究发现,在中英文期刊论文中,英语为母语学者倾向使用多样的情态动词和模糊语,而中国学者则常常使用should和can等词⑦;在英语学术书评中,would和will在结束语和引言部分的出现频率最高,should和must在结束语部分常表义务、责任的语义;will,might和may表示可能性的语义常出现在引言部分中⑧;对比分析英语学术论文语类和新闻语类中will和may的使用情况发现,学术语类中表认知情态的will占比最高,而新闻语类中动力情态的will占比最高,在这两种语类中,will主要和不带to的不定式连用,但是在新闻语类中,“will+bedoing”的情态序列出现频率高于学术语类,这种与进行体的连用排除了表达动力和义务情态语义的可能性⑨;在学术语类和新闻语类中,may的语义类属中表认知的出现频率最高,对应的高频情态序列与will不同,主要是“may+havedone”,表达对过去事件或情况的不确定性瑏瑠。以上这些情态序列的使用异同主要受制于不同语类的语言特征要求、情态动词本身所属的主要语义和情态序列的使用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句法结构和情态意义之间的依存和对应关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情态语义的分析,缺乏在情态序列层面上结合语言特征、语义和语用功能的研究。鉴于此,通过探究学术论文语篇中的认知情态序列是如何帮助作者表达立场和观点的,以考察其对推销研究新成果的作用,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应用语言学类国际期刊论文中情态动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引言部分和讨论部分①为语料,在语类理论(genretheory)的框架下,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期刊论文语篇中认知情态序列在推销论文所报告的研究新成果、创设有效互动空间中的作用。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认知情态序列在论文的引言和讨论部分中出现频数、分布和句法有什么特点?(2)认知情态序列在论文的引言和讨论部分中有什么语义和语用功能?(3)认知情态序列在论文这两部分中的运用差异对推销研究新成果有什么作用?本研究选取SSCI收录的应用语言学领域国际期刊发表的英语论文为语料(2009-2013),入选期刊是:《应用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现代语言杂志》《语言学习》和《二语写作杂志》②(英文名分别为:Appliedlinguistic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odernLanguageJournal,LanguageLearn-ing,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语料选取步骤如下:(1)筛选这五本期刊上发表的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论文(data-basedresearcharticle);(2)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每本期刊上选取论文各50篇(共计250篇),再抽取论文引言部分(共567881词次)和讨论部分(共632497词次),建立两个专用语料库(分别简称:IALJP和DALJP);(3)用Wmatrix③对语料进行POS词性标注和USAS语义标注;(4)使用AnctConc3.3.5w和Pthyon2.7.11编程抽取九个核心情态动词(即,may,can,might,could,must,should,would,will和shall)所在的情态序列,包括情态动词、与情态动词搭配的主语主干部分和动词、序列中修饰动词的副词和相关插入语。本研究从分析认知情态序列在论文引言和讨论部分出现的频率和分布入手,主要关注序列的句型差异,通过语义和语用功能对比分析认知情态序列在论文语篇中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形成一个互动的协同体来达到推销论文所报告的研究新成果之目的。

三、认知情态序列出现频率、分布和句法特征对比

依据帕尔默(Palmer)的情态语义四分法④,对比期刊论文引言和讨论部分中高频出现的九个核心认知情态动词以及对应的情态序列,认知情态序列的总出现频数在引言和讨论部分有显著差异,具体到九个认知情态动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数的结果如下:could,may,might,will,would和should的差异显著;can和must无差异;shall未出现。这些差异首先与论文中引言部分和讨论部分的语用功能和交际目的差异有关:在引言部分,作者主要通过批评前人的研究为读者提供理解论文所报告的研究成果的背景知识,为自己的研究确立一个理论参照框架;在讨论部分,作者则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通过对比相关研究来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研究新成果,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下,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来审视整个研究,以显示研究的效度、信度和可接受度②。其次,每种情态动词语义的主次之分③也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引言和讨论部分语用功能和交际目的的差异所引起的情态动词出现频数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了can,could,might和may的主要语义是表可能性/允许/能力,must和should的主要语义是表必须/义务,will和would则主要表预测和意志④。表3显示,认知情态序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句型“VM+bedone”“VM+do”“VM+havedone”“VM+beadj.”和“VM+n.”上,见例证(1)至例(5):上表内容和例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知情态语义对应特定序列的情况②,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认知情态所对应的序列并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根据语料和上表统计可知,认知情态序列虽然主要倾向于以上五种句型,但是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的句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含有情态动词的特定句法结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特定的情态语义的结果印证了国外学者,如科茨(Coates)、比韦尔(Biber)、柯林斯(Collins)等通过大型语料的统计得出的高频情态序列对应一定的语义特征的结论③,也成为国内学者,如梁茂成、周忠良等学者的研究基础④。情态序列的多样性说明:除了关注情态动词本身,还必须考察情态序列中共现的动词句法形式;不同的句法形式是情态语义的重要语境载体之一,承担着在语篇中拓展、衍生、明确情态动词语义的重要功能。实质上,这也反映了期刊论文作者推销研究成果的策略:在引言部分和讨论部分,作者利用不同的认知情态动词以及对应的情态序列句法结构所产生的信息差,来推进作者与潜在读者、研究成果的话语载体与学术社团之间的互动,从而构建有效的学术对话空间,提升成果的可接受度,推销论文所报告的学术研究成果⑤。

四、认知情态序列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对比

认知情态序列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对比分析主要通过序列中搭配的动词或形容词来体现。序列中的节点选择标准主要依据情态动词序列的意义断点位置,意义的断点以“子句”(clause)为基本单位。根据韩理德(Halliday)的观点,子句是英语句子中词汇语法的“中央信息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⑥,即句子中不同意义集合体所构建的完整语法结构,识别的标志往往是动词词组或短语①。如例句(6)中,情态动词后面的直接链接成分是动词一般现在时“want”,但是该词后面还链接动词短语“payspecialattentionto”,探究情态序列语义必须同时考虑“want”和“payspecialatten-tionto”。(6)Indoingso,wemaywanttopayspecialattentiontopopularbutmultifunctionaldevicessuchasMN-linkandVclause.(094dE)首先,分析“VM+bedone”情态序列的语义差异.,两个语料库中语义类别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两类是A(一般或者抽象的术语)和X(心理行为、状态和过程),前者没有显著差异,后者则有显著差异。统计A类语义中的15个细类,IALJP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位是A1(频数:108,表普通行为:如,高频词used)、A2(频数101,表影响:如,高频词related)、A9(频数59,表得到和给予:如,高频词achieved);DALIP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2(频数129,如,高频词attributed)、A1(频数108,如,高频词used)和A9(频数55,如,高频词taken)。可见,无论是在论文的引言还是在讨论部分,作者都离不开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做出评价(即,A语义类),这种评价的展开方式必须慎重考虑潜在读者对论文引言和讨论部分的不同学术期待:读者在引言部分期待能充分感知期刊论文作者的研究问题、设计以及与其他学者研究的关系,即,通过作者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前人学术成果、研究方法等,把握论文作者研究主题和设计的意义和可行性,以及成果潜在的创新性;读者在讨论部分期待看到对研究成果有理有据的论证和解释,期待研究成果的表述具有“学术友好”性,即,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展现作者严谨、包容、开放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力戒可能产生的个人攻击性的误会。基于这些对学术期待的理解,论文作者谨慎选择使用描述心理行为、状态和过程的动词(即,X语义类)、表行动、方位、行进和运输类动作的动词(即,M语义类)、表语言行为、状态和过程(即,Q语义类),以及表时间的动词(即,T语义类),从而导致这类词在论文的引言和讨论部分中的出现频数出现了显著差异。此外,语义类别的出现频率也有显著差异的是C(艺术和手艺)。C1类中的主要动词“draw”出现在“…anumberofconclusionscanbedrawn.”“…severalimportantimplicationscanbedrawn…”“Abroaddistinctioncanbedrawnbetween…”等这些句子中,该词已不是“画、拉”本意,而是表达“引出、汲取、得出”等衍生语义。进一步考察该词出现的前后语境,我们发现“draw”所引出的结论(conclusion)、启示(implication)或区别(distinc-tion),都是从对具有“争议”的话题(即前人研究)进行深入讨论出发,引导读者关注作者的“潜在话题”(即,研究目标、设计或结果)①。在M2中,含有高频词“placed”的常见短语出现在“…thisstorycanbeplacedfurtheralongthespectrum…”“…frameworkofstanceandengagementcanbeplacedunderthebroadumbrellaof…”等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是为了表达可以从哪些视角进行研究或分析;在M1中,含有高频词“explored”的常见短语出现在“…insightsthatcanbeexploredfurtherbycarefullyplanned…”“…questionsthatcouldprofitablybeexplored…”这些句子中,作者侧重于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从这些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出论文引言部分和讨论部分的语用功能差异是引起相关高频词差异的根本原因。Q2、T1和X2中的高频词相同,而且都是通用英语中的高频词(如,noted,used和considered),由于出现频数所引起的显著差异不仅是因为期刊论文引言和讨论部分的描述对象不同,而且还受制于期刊论文的核心目标,即,报告、推销研究新成果或新观点,这就促使论文作者在讨论部分更多地使用以上高频词进行自我推销(boosterism)和自我宣传(self-advocacy)②。两个语料库中语义类别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两类分别是A和S(社会行动、状态和过程),差异显著。不过,语义类别使用频率差异显著的是C、E(情感的行动、状态和过程)和X。语义细类频数对比见表7:根据表7,我们可以看出,在论文的引言和讨论部分,作者都会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新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做出评价(A语义类),这一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涉及研究新成果的社会影响、作者与潜在读者的互动、作者的读者意识和成果传播意识等(S语义类)。在IALJP和DALJP两个语料库中,C1类中出现的主要动词“draw”和表5中“drawn”的语法形式不一样,一般来说,信息优先时常用一般现在时,当强调相关作者的研究成果或概况时常用现在完成时①。此外,虽然具有语义差异的细类使用频率不同,但是语义集中,由于两个部分的语用功能差异,讨论部分比引言部分更注重对研究结果的讨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高频词的使用策略上:通过C1,如“draw”,来引出结论;E2搭配的主语主要是有灵主语;Q2搭配的主语相对丰富,但也主要集中在有灵主语和无灵主语上,两者都往往用来表示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如,“Wewouldliketosuggest/argue…”“Iwouldliketocon-clude…”和“thesespeechactswouldthreaten…”;从X2语义类的最高频动词的运用可以看出,引言部分主要是帮助读者理解(如,高频动词understand)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而讨论部分则更多的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阐述、论证(如,高频动词expect)。通过融入这些动词的差异化语境信息和意义,情态序列所发挥的推销作用就显得“自然天成”,不那么突兀了。在IALJP和DALJP两个语料库中,语义类别出现频率有显著差异的是A、M、N(数字和测量)、O(物质、材料、物体和设备)、Q、S、T、X和Z(名字和语法词),使用频数最高的需要指出的是,该表包含了A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三个细类,从表中的使用频数和最高频动词可以看出,与引言部分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批评相比,在讨论部分,作者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推销力度大大加强;“havebeen”的主要搭配是“VM+havebeen+adj./n.”,表示对某种现象或结果的判断,如“havebeenmorefamiliarwith…”“itwoulddoubtlesshavebeenbettertopresent…”。该表不包含使用频率最高的Z,因为Z类中的Z5(语法标记)均指“have”,是动词完成时的标记,使用频率分别是84和397。根据USAS语义标注,M2表示“放置、运输”,根据本研究的语料,如,“theymayhaveplacedahigherpriorityon…”“theymayhaveplacedlessvalueoncommunication…”,再结合“VM+havedone”的语法含义主要是表示“对过去事情的猜测,想必/一定(如,could/must+havedone)、应该完成而未完成(如,shouldhavedone)”,我们知道,论文提取的不是place的本意(即,放置、运输),而是其相关词组所表达的对已进行或完成的研究成果的评价,表“应该/一定/相比是很重视或不太重视……”。此外,其他语义细类,如DALJP中的N5、O4、Q2、S8和X2应和了作者讨论研究新成果的需要,着重探讨、解释或对比某一状况的形成原因或者之前所产生的影响(如,高频词explained,persevere),以及具体在哪一领域的价值(如,高频动词increase,helped),见以下例证(7)和(8):(7)Byenteringthevariablesinthisorder,weconstructedaconservativeanalysisbydeliberatelyallo-wingearlyL1literacyandverbalskills,L2aptitude,andcognitiveabilityinL1to“cutout”commonvariancethatmayhavebeenexplainedbyhighschoolL1readingachievement.(082dL)(8)However…sheknewshehadweaknessesinherwritingandgapsinherlanguageandseemedtowelcometheinputshereceivedmayhavehelpedherperseverethroughthemultipledemandsuponhertimeandenergy(097dW)在IALJP和DALJP两个语料库中,语义类别出现频率有显著差异的是A、I(金钱和商业)、O、S、T和X,两个语料库中高频词出现的异同反映了作者推销研究新成果所采用的不同策略。从A1、A2、S8和T2在两个语料库中具有相同的高频词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引言部分还是在讨论部分,作者都非常重视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前人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和价值;从A11、A6和I1的高频词可知,引言部分多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如,高频词important)和价值(如,高频词valuable),而在讨论部分则往往与引言部分中评述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如,A6中的高频词similar和different,频数居前两位,分别是10和8,这就形成了“隔空呼应”的效果,进一步强化研究成果在特定学科中继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以此来凸显研究的创新价值和对学科发展作出的新贡献,例如,“itwillbeimportantbothtoincorporatepositionally-variableexpressions…”“theinteractionalstructuresmaybecomesimilartothoseinlanguageclassrooms”“Thissortofexchangemaywellbeworthhighlightingtointernationalstudents…”。S8和T2在两个语料库中有相同的高频词,但是指向性有所不同:IALJP中的对象主要是在话语社团中已得到普遍认可的研究成果,重在分析当下的问题,见例句(9);而在DALJP中的对象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重在评判和解释相关内容,见例句(10);从语法角度看,remain属于系动词,目的大多是为了引起学术共鸣,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见例句(11)。O4和X2中不同的高频词主要是论述论文引言部分提及的研究所引发的问题和困难(如,高频词harder,learn),评价、讨论作者自己研究结果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高频词desirable,ready,aware),见例句(12)和(13):(9)Loewenpositedthatincidentalfocuson-formmaybebeneficial,particularlyiflearnersincorporatethetargetedlinguisticformsintotheirownproduction.(011iM)(10)Thismethodologymaybebeneficialinfuturestudieswithregardtomeasuringdegreeofknowledgeoftheformalcomponentofwordknowledge.(065dA)(11)…theirabilitytoadoptnativelikeprocessingstrategiesmightremainmoredependentonlexical-semanticfeaturesthanthatofmanynativespeakers,…(034dL)(12)Forfuturestudies,itwouldalsobedesirabletoinvestigatewhatrelationship,ifany,existsbe-tweenperceptionsofcomplianceandactualrequestrefusals.(001dA)(13)Thedifferencesobserved…suggestthatinternationalstudentsmaybesomewhatlessawarethanU.S.undergraduatesthattheuseofnearlycopiedexcerptsisregardedasunacceptableinmanyWesternin-stitutions.(019dW)最后,分析“VM+ben.”情态序列的语义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情态序列不同,这类情态序列情态语义的确切含义主要体现在共现的修饰词/短语上,丰富且多不重复,出现的词/短语类频数分别是18和59,出现频数最高的词是also(分别为4和11)。修饰词/短语主要起了语义限定和篇章衔接的作用,如,表示否定的修饰语有nolon-ger,no,asopposedtoasmaller;表示转折的修饰语有however,otherwise,but;属于强调的有ulti-mately,particularly,indeed,normally,evidentaly,infact,apparently;属于语篇衔接表逻辑关系的有also,thus,first,inturn;表递进的有still,even,well,always,again;表补充说明的有withitsspe-cificcharacteristics,insomecases,forinstance,inourview,notonly。可见,这些穿插在情态序列中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或强化、或弱化甚至改变了序列在特定语篇语境下的含义,是情态序列复杂化程度的重要依据。可见,共现修饰语/短语的类型和多寡是论文作者对学术礼貌、研究科学性和严谨性思考的结果,即,客观呈现研究新成果的同时,思考如何与潜在读者进行有效互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