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肿瘤学期刊服务功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经百度等搜索引擎查询,39种正规合法的中国肿瘤学学术期刊中,除《肿瘤营养学杂志》和《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种期刊尚无官网信息外,绝大多数都能搜索到官方网站(占比95%,37/39)。因此,本研究详细分析这37种中国肿瘤学期刊的官网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结果见表1。调查发现,大多数期刊(占比84%,31/37)官网的基本功能可分为稿件处理系统、已刊文献检索、期刊信息宣传和编读沟通公告这4部分。其中稿件处理是指作者、审者及编者注册和登录窗口或链接,包括从投稿、查稿、审稿、修稿,直至录用和刊发等整个稿件处理流程,均通过该系统进行电子化办公。文献检索是包括当期文献、优先出版文献和过刊浏览,以主题词、作者姓名和卷期等信息进行已有文献查询,以及按下载或引用次数进行热点文献排行等相关的栏目及内容。期刊信息包括期刊属性、历史沿革、办刊宗旨、刊发范围、投稿指南、审稿及录用要求、数据库收录和品牌荣誉等基本信息。而编读沟通是指期刊围绕刊发稿件和宣传期刊所进行的与作者、读者和审者之间沟通的即时性新闻或公告,可包括新增栏目征稿启事、投稿细节指导、清样校对要求、参考文献格式、介绍信模板、版权转让协议、发票及邮政函件查验、编辑部承办会议通知、审稿人邀请和在线留言等。除此之外,有些期刊官网(占比41%,15/37)还尝试建设了一些延伸性服务栏目。延伸性服务是指除上述4种基本功能外,期刊拓展出的其他服务内容,尤其是超越期刊发表文献和宣传期刊这两个功能之外的其他学术信息和资讯服务。延伸性服务内容具体可包括:①对期刊已发表文献的深层重组,如特色论文(专题、指南共识或癌情报告)集锦、承办会议及大赛内容集锦,以飨读者;②为培育作者新人,对科研设计及写作给出的前瞻性指导,如科研及出版伦理教育、学术前沿跟踪、科研大事回顾及展望等;③为促进学术交流,而对编委或重点科研团队进行个性化介绍、宣传并搭建合作渠道等;④服务本学科学术传播或技术转化的科技活动推广;⑤为满足更多层次的读者需求,提供高端专业的肿瘤科学资源或科普资讯类信息服务等。
2.调查方法
首先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以“瘤”或“癌”为关键词,查询中国肿瘤学期刊,包括传统纸质期刊和连续型电子期刊。截至2017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在中国境内注册、拥有ISSN和CN刊号的中国肿瘤学期刊共42种(与前期文献相比,2016年新增加了2种);除科普期刊3种外,学术期刊共计39种。然后,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查询39种中国肿瘤学学术期刊的官网。同时,以“瘤”或“癌”为关键词,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相关期刊,并通过查看期刊官网信息进行补充。最终获得建设有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中国肿瘤学期刊名单。在此基础上,仔细浏览以上期刊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置栏目和内容,并进行功能分类。尤其重点分析中国肿瘤学期刊在这两个平台上提供纸质期刊刊登内容之外的延伸性服务的具体内容。官网及微信平台的调查时间为2017年1—6月。
3中国肿瘤学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及其功能
经期刊官网浏览和微信公众号查询,中国肿瘤学期刊中拥有微信服务号或订阅号的共21种,除去科普期刊(1种)外,本研究调查分析了20种中国肿瘤学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栏目及其内容。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置功能也可大致分为5大类:稿件查询、期刊信息、文献阅览、编读沟通和延伸性服务。其中,微信平台中稿件查询功能的栏目设置一般包括作者查稿、稿件查询、审稿查询或通知、最新录用等;期刊信息包括期刊简介、编委名单、稿件要求、投稿方式、收录证书以及联系我们等;文献阅览包括当期目录、最新全文、本期导读、栏目浏览、过刊目录及全文、论文检索、推荐文章和在线预览等;编读沟通包括编辑部公告、本刊动态、交流社区/互动和读者留言等;延伸性服务即除上述功能之外的内容,包括本期刊已发表文献的深度推广(与印刷版和网络版内容不完全相同),其他期刊、论坛或媒体推出的肿瘤学相关医学健康资讯(如政策、共识、指南和最新文献转载),不限于本刊承办的学术会议通知及内容报道和总结,以及论文写作、学术出版等相关的培训资讯和内容分享等。调查结果显示,20种中国肿瘤学学术期刊的微信平台中,有18种(90%)期刊具有延伸性增值服务功能,而具有与作者和读者进行移动沟通、提供纸质期刊已刊或待刊文献查询和阅读、给出较为完整的期刊信息以及提供稿件处理进度查询功能的期刊数分别为16种(80%)、14种(70%)、13种(65%)和9种(45%);结果提示,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更加注重于延伸性服务。
4学术期刊应充分利用官网和微信平台丰富数字化服务功能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使读者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学术期刊需要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通过官网和微信等多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服务的新模式。最基本地,学术期刊可充分利用官网和微信平台进行期刊介绍/宣传、数字出版,提供稿件及文献查阅,以及与读者和作者进行及时、无缝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学术期刊还应解放思想,大力探索延伸性服务能力建设。本次调查发现,中国肿瘤学期刊通过官网和微信平台进行数字化延伸服务的内容已较为丰富,包含了手术录像、会议视频、编辑部PPT、健康科普和在线资源链接等多种形式;但是,与国外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服务范围相比,还是显得内容单薄、形式单一。因此,我国学术期刊需要在虚心学习国内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特色的循序渐进式的延伸性服务途径,从而大力提升期刊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纸质期刊中已经设置的延伸性服务栏目及内容应该积极进行数字化传播。例如,本次调查中发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的纸质期刊中设有“精品风采”(推介主编等优秀科研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动态”(摘译国外一流期刊的最新文献)等优秀栏目,而且补白中有关写作规范、科研伦理声明等的内容也很丰富,这对培育作者群、拉近期刊与读者的关系大有裨益。然而,该刊的官网和微信平台上均无以上内容。所以,笔者建议这些期刊可以将官网和微信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在数字化全媒体出版领域中大胆实践。
5官网和微信平台可深入挖掘纸质期刊出版文献的延伸性价值
学术期刊在数字出版时代仍然需要以内容为王,其出版文献的质量和影响力仍然是期刊数字出版的核心。因此,笔者认为,学术期刊通过官网和微信平台进行服务功能拓展时也要以深挖纸质期刊出版文献的延伸性价值为重点。本次调查发现,一些影响因子较高的肿瘤学期刊都已重视推广重点文献(包括热点论文或下载排行等),还有的期刊对已发表文献进行优化重组后再推广,实现其集群效应。例如,ChineseJournalofCancer通过微信平台鼻咽癌等虚拟专辑,集结了该刊近两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从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和致癌机制等方面展现了近年来我国各个特色癌种研究的新成果。还有,《中国肿瘤临床》官网设置特色栏目(包含“病例报告讨论”和“各期特色专栏”等),以及《中华肿瘤杂志》官网和微信公众号设立“专题综论”“指南与规范”“癌症论坛”和“病例报告”栏目,也是将已发表文献按照专题、类型等进行再重组集结。另外,本次调查发现,一些期刊已经在尝试通过微信平台进行重点文献的增强出版。例如,ChineseJournalofCancer在微信平台展示已发表文献“Leftjackknifeposition:anovelpositionforlaparoscopichepatectomy(左侧折刀体位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时,附上了作者的手术视频,这超越了纸质期刊仅能陈列图示和照片的局限,更加立体、直观、连续地显示了该研究的具体细节。还有,《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会议报道时,加入了演讲视频,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了解会议详情及报告实况。以上这些优秀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