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情境教学法在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情境教学法在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情境教学法在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的,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从教学现状来看,仍有部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离,而且与教材内容没有适当衔接,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漠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本文主要对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1.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

第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等,能够改变以往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使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个人体验逐渐进入到一个最佳境界。而且这些情境能使学生带着较高的热情对新授知识展开自主建构,有利于实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逐渐转变学生以往对该课程的消极情绪,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原本僵化、死板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内心的正向情绪,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演”,而不是“观众”。

2.从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来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向学生呈现具体的教学内容,实现“以境带动情”,将知识与学生的情感互相结合,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这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也可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正确引导的作用,扮演好“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面来说

情境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力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来设置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会获得相应的技能,进而实现“双基”目标。此外,运用情境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道德认知和感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促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多种情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探析

1.故事情境创设

通过穿插别具匠心的小故事可以将教材中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具体,并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既能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又能增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因此,教师要以故事情境为载体,逐渐打破传统的“说理性”教学,将死气沉沉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一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述了商鞅变法的故事,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师:大家知道商鞅变法吗?在春秋战国时法度比较混乱,诚信缺失,商鞅为了扭转这个局势,就下令在都城南门口立一个三丈长的木头,并且当众许下诺言,如果有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十两黄金。最终有一个人站出来真的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了,商鞅当众赏赐黄金十两。商鞅的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其变法也在全国推广开来。这一小故事的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认知。

2.表演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必须深入了解角色所处的环境,利用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表演。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内心的学习体验,也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乐趣,促进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表演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模拟相关的角色,通过表演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学“关爱他人”一课中的“探究与分享”时,教师先随机挑选两名男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小男孩和老大爷,并找一名女生扮演故事中的女士,提前分配好任务。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小男孩和老大爷高高兴兴地在公园玩儿,小男孩看到有辆自行车倒了,走上前把自行车扶起来。这时,正好被远处赶来的女士看到了。女士(抱怨):“你怎么把我的车子弄倒了?”小男孩(急忙解释):“不是我弄倒的。”女士(气愤):“我明明看到你碰了自行车!”老大爷走过来(耐心):“确实不是他弄倒的,他是好心把车扶起来的。”女士(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我误会你了。”通过表演,学生增强了情感体验,也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表演情境创设中,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到关爱他人的意义,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

3.问题情境创设

设计问题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某个知识或事件的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从而让他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因此,教师要以问题情境为导向,让学生从这些问题着手,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吸收、理解并内化知识,进而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自信,提高综合能力。例如,教学“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了解该如何做一个负责的人,教师以班级选举为背景,组织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相关内容。具体来说,在授课时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即××班要进行班委的改选,教师鼓励学生自愿竞选,并告知学生“担任班委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为同学服务,使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小龙听了也想试试。思考:小龙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小龙可能付出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小龙有什么帮助?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样的问题创设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学生也比较熟悉,也有话可说。在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学生可以轻松地理解什么是责任,如何做一个负责的人。之后,教师再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负责的人。

4.辩论情境创设

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具有争议性的主题,并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看清楚问题的本质,找出矛盾的焦点在哪里。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开展有序的辩论,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更大的挑战,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完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辩论能力。因此,教师要以辩论情境为引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空间和机会,让课堂不再枯燥,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教学“合理利用网络”一课时,教师就设置了“网络有利”VS“网络有弊”这一具有争议性的辩题,并让持相同想法的学生结为一组,正反两方围绕这个辩题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哪些地方做得好需要坚持,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通过故事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辩论情境创设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水平,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凤.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2]万作芳,任海宾.问题情境的类型与设计———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11).

作者:缪菁菁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