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应对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对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建筑行业现状为背景,描述了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在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财务管理;建筑行业;风险;防范策略
引言
当前,在国外进行经济和技术封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产业更新升级、经济内循环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仍旧充当着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一是建筑行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二是基础设施一般投资规模较大,对拉动国内经济持续上涨、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新基建不断推动了科技创新,并为科技创新成果运用提供了广泛的载体。建筑业总规模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市场份额有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但是由于改革创新缓慢,部分历史积弊尚未革除,新基建、内循环的大环境提出新的要求,使其面临着新的风险。
一、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原因分析
1.恶意竞争带来的市场价格风险。建筑行业门槛低、从业单位众多、竞争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户数达10.38万个。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很多项目招标时都会把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标因素之一,甚至在一些地方的工程项目招标中采用了“价格唯一”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了恶意竞争、低于成本价的超低价中标现象屡屡发生。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为中标而刻意压低标价,给众多建筑企业埋下了巨大的价格风险。
2.市场地位不对等带来合同成本风险。中标后,在合同谈判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施工方极力想拿下合同订单,尽量满足发包单位的一些比较苛刻要求,最终导致签订条款不利施工方的合同。由于有的项目仅用初步设计图和概算进行招标,实际施工过程中,工程量清单与初步设计差异部分合同会约定比较苛刻的变更索赔条款,导致施工成本风险骤增;再如施工中发生了实际施工方案变更、实际工程量变化、实际工程内容增项或者市场材料价格变化等情况,有的发包单位会在合同里约定有限变更、变更费用包干、工程缺项自负、材料调价幅度包干等对施工单位不利条款,导致成本风险加大;还有的项目签订总价包干合同,特别备注所附工程量清单仅作参考,实际施工费用都应包含在总价中等情况。上述情况签订合同后,导致建筑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合同成本控制风险。
3.业主资金不到位导致的项目垫资风险。垫资风险主要是因业主资金筹集不足或到位,上场前期施工方投入资金风险,以及施工过程中为完成一些节点目标由施工方垫付款项。建筑行业由于标的物构成的特殊性,项目上场前及构筑过程中需要大量流动资金采购人力物力,如项目开工前项目部驻地建设、施工设备采购调遣、人员上场,特种设备和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购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另项目计量计价一般是按月或季一个周期,周期内都是施工方垫资运行;特别是部分项目,由于业主方筹集资金渠道和周期的原因,导致项目停工,更增加了垫资风险。以国内某建筑工程公司为例,2018年-2020年,“两金”占比分别为66.87%、66.52%和65.43%,“两金”占资产总额比率一直在65%以上,意味着该企业总资产占用的资金需要先垫付其中的一多半在施工项目上,这是多么大的资金压力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统计建筑行业近5年平均利润率为3.48%,以国内最大的八家建筑央企为例,过去10年内,利润率最高的中国建筑利润率为4.3%,较低的中冶仅有1.6%,相对于其他第二行业收益率处于较低的位置(工业平均利润率6%)。由于利润率低,项目投入大,大型建筑企业需要从外部寻求资金。多数建筑企业融资的方式是从银行借款,一是通过抵押资产比如债权、不动产等来取得融资借款;二是金融机构融资,目前,银行一年期贷款LPR为3.85%,当融资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建设项目的利润率时,亏损额只能由建筑企业承担,企业无法支付银行欠款时,会形成恶性循环,一旦资金链断裂,将把企业推向绝境。
4.工程款债权回收风险工程款债权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同签订前后缴纳的各种保函保证金、抵押金等,二是正常施工中因业主资金拨付不及时或约定的拨付比例低而形成的应收账款,三是项目收尾后因合同约定账面扣收的质量、安全、农民工等各类保证金扣款。项目结束后,各种工程款债权确权回款存在三大难题,一是竣工验收难。建筑产品由于价值大,工序多,建设周期长,业主方一般会将一项工程分包给多个承包商施工,项目决算时间一般也以总体施工进度为准,并不会因为某段工程完工后单独验收,支付项目预留金,无形中增加了施工单位的资金成本。二是决算难。部分业主方成立的项目公司属于业主临时组建单位,人员流动频繁,业务容易出现断档,决算审批速度往往因为人员变换而受阻。也有因业主资金周转或其他原因,工作人员有意推迟竣工验收及决算时间;另施工单位在项目完工后,重要岗位人员因工作变动而调离项目,对项目决算工作影响也很大。三是通过审计难。决算审计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通行做法,业主单位一般会委托政府财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进行竣工审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决算进度。上述因素导致了许多项目完工多年后,债权确权回收仍然遥遥无期。
5.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近两年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近四年来呈倍数增长,营业收入增幅也超过两位数。企业规模扩大,对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高素质财务人员的需求急速增长。但实际上建筑企业项目财务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很多基层项目单位只配备一名财务人员,兼顾管理、会计、出纳等多项不相容岗位,造成财务人员违规事项时有发生。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针对部分单位发生的财务人员严重违规事项,对中央企业开展了规模较大的资金巡察,从近年发生的财务人员公款私用、携款外逃的几起案例看,这些财务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不是共产党员,普遍素质不高,没有法律意识,甚至还有个别从业者是社会外聘人员;二是会计理论水平不高。国内会计考试人数虽然逐年增多,但合格率却仅有50%,中级以上人员通过率更低,导致很多财务人员无法跟上变化频繁的会计准则,出现解读失误、照旧准则办事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业财融合不足,项目上对财务不重视,导致财务人员只会算“死账”,不懂生产实际,不掌握工程实际进度,账面成本与现场实际两张皮现象。
二、应对风险的策略
1.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是防范企业风险发生的重点。优秀的企业给员工建立职业规划体系,定期组织人员业务培训,对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更是做为培训重点,定期进行警示教育作到警钟长鸣。优秀的财务人员培养作为入党积极份子,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财务人员人才梯队,保证不出现人才断档。二是建立严格的惩罚措施,建设单位的项目会计与总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难免会有人利用空档为己谋私的现象发生,此类事件一经发现,应按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2.加强预算管理,严控成本支出。财务部门一要以公司的战略规划为统领、业务预算为起点、项目预算为基础,科学确定预算目标;“以业务计划为依托,资金预算为主线”作为预算编制基础,引领资源高效配置;对业务预算过程管控,推进业务和财务从预算编制、过程执行、结果反馈的全过程融合;三要加强项目预算管理。以项目合同为基础,分解项目全生命周期预算目标。预算执行过程上,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预算调整;四要发挥考核引导作用。要统筹兼顾业务板块特点、规模大小、贡献高低等因素,科学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强化对所属法人单位业绩考核、全员绩效考核,建立全员全级次的考核体系,层层分解指标,责任到人,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
3.建立合理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尤其针对不相容岗位要从制度上进行明确,保证制度完整性。定期进行对制度符合性测试,对不符合施工生产实际的制度要即时进行修订,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和延续性。在制度执行中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时,应尽快联系纪委等部门进行处罚、通报等惩处措施,对违法问题,要即时移交执法部门处理,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4.完善资金回收管理机制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能有效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制度上的支持,总部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制度帮助项目上有效认识清收清欠的重要性,财务部门要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回款方式;三是充分利用央企的广泛金融资源,帮助地方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例如发行政府债券,以租促收等方式融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四是要转换思维方式,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保涵替换、打折收款等多种方式收回债权,利用各种金融产品,达到现金快收、缓付、资金集中管控等手段把现金牢牢抓在手里;五要借助法律武器,对长期欠款的单位提起诉讼解决。综上所述,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建筑企业自身随着时代也在不断变革,经营经构多元化,创新管理模式,更新融资模式,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减少人员投入,企业只有适应不同类型的工程环境,紧跟国家政策,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作者:邓爱君 单位: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资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