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风险管理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何种规模的企业都会存在一些内控问题,而我们国家的企业也不例外,出现这种问题的企业面临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许多国有企业也以此为戒,开启了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索之路,为企业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因此,本文就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国企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风险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有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挑战,这些挑战的存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不确定性上升,企业警惕“灰犀牛”“黑天鹅”等事件带来的风险,并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尤为紧迫和重要。这些风险或大或小,也许在企业日常短期的经营中看不出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不论是基础能力比较优越的企业,还是基础能力相对薄弱的企业,对这些问题都要有一种提前预防的态度和意识,要在它发生之前进行防范,对整体的环境和内部体系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到其中可能发生风险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预先进行解决对策的规划,进而在此基础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保障其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对于国有企业这种具有特殊属性的企业来讲,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企业拥有了完善的内控体系,在日常管理中才有规矩可循,才可以为企业的流畅运行提供基础,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其法人的治理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拥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为国企的法人治理打造根基。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那么会对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产生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内控体系的建立和风险管理的加强不仅能够为国企的法人治理提供保障,也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环境的优化。

(二)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改革创新,而眼下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套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内部控制体系,这就要求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是完善、有效、规范和科学的,要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发挥决策和监督等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强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使企业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者。

(三)巩固改革成果,提高国企的效益和效率

加强企业的有效管理、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从来都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国有企业之前进行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要想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是非常艰难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一定要处于融合制度、体制和程序于一体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真实有效的控制体制,把企业的管理和治理进行融合,从而巩固和夯实已有的改革成果。而一套完善又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将外部和内部的环境进行权衡优化,明确企业员工的任务,保证企业信息的真实性等。

二、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势

我国的国有企业本身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针对这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我们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政策更新,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当然这也为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国有企业具有很高的执行能力,因为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同于其他私企,私企也许会受到很多影响因素,在进行决策之后可能执行力度不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真正地实施,落实到基层更要花费较长时间。但国有企业不一样,它在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后,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推进和落实,并且可以深入基层,这种高效的行动力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还具有强大的实践基础,因为社会中有层出不穷的内部控制损失案例的出现,我国的各类企业也都在开展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其中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以上这些优势和作用足以为我们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动力,使我国国有企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进而将这项工作尽快落实起来。只有让各大企业都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有正确的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依据自身企业的状况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内控体系本身存在漏洞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内部运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它是企业进行管理工作和运行的基础。但是,对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在进行内控体系建设时很多企业都是照搬照抄的,没有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置,这样照抄的管理体系看似非常完善,可以照顾到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可以发挥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在不适用于本企业的情况下,出现问题时只是一种摆设,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国有企业的本身性质和市场责任与其他企业都有很大的差别,跟其他企业的领域涉及和业务也是不同的,所以直接照搬照抄是无法发挥出内控体系作用的,这样没有针对性地进行内控体系建设,一定会影响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

(二)管理层和工作人员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

因为国有企业的性质和民营企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的员工都属于体制内人员。由于普遍所认同的观念即体制内具有稳定性,让他们长期处于这种安稳的状态之下,也就造成了他们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的缺失。他们并没有对内部控制和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其重要性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即使有一些企业是有内部控制体系的,但并没有针对性,对于企业的适用性很差,并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他们的认知里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只是管理层的事情,并不会涉及普通员工,所以不需要所有的员工参与到其中。

(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脱节

在对目前的国有企业进行调查中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体制和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而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管理。其次,相关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大多都是原封不动地抄袭来的,这样的管理制度没有针对性,更不具备实用性,不能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配套使用。最后,风险内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风险管理工作和内控制度相脱节。

(四)国有企业的监督机构不够完善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企,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都会设立内部监督机构。尤其是国有企业,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推进,完善监督机制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国有企业的体制中,审计和监察等部门在保证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国家制度的不断完善,国资委、审计署等国家机关制定许多规章制度,进而规范企业的行为,也对提高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有一定效果。但是许多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的监督缺乏持续性,企业内部设立的监督机构也缺乏独立性,这种种问题都导致企业的监督机构无法发挥预想的效果。

(五)缺乏成熟的风险评估体系

纵观我国风险评估的现状,国内缺乏统一的企业风险评估标准,以至于风险评估体系也是不够健全的。不够健全的体系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性判断,在进行企业风险评估时,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并进行解决。但这种方式并不能使问题真正地被解决和处理,也不能使风险有效地被规避,最终导致企业运行出现问题。

四、构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实施专业化重组,优化企业内部环境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浪潮中可以稳定地发展,提高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是重点工作。国有企业可以进行自身产权的改革,通过一定的战略引资,对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和变革。实施健全的企业现代化制度,以科学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此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有责任意识,对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进行记录和督查。要权衡好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权力,避免出现人员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提升,进而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为了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反馈工作的高效性,国有企业就需要建立民主的、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应该具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功能,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管理。由于国有企业具有双重性质,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推行政企分离的策略,完善企业高层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国有企业为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还可以推进风险责任制度的建立,将企业的决策受益和风险进行关联。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企业各级员工进行专业培训的力度,为企业培养更多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在企业遇到一些重要的决策性问题和选择时,能够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保证企业的集体利益。

(三)完善决策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国有企业应当具备完善的决策体系,更应当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的进行。企业应主动落实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债权结构更加清晰。国有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拿捏好分寸,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确保决策机制的落实,并随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和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可以设定一系列的风险责任制度,并且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企业各级员工的风险管控意识。一旦发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有关人员在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中缺失、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或内控执行不力、对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分析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等情形,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及其他严重不良后果的,应当追究责任并建立整改和改进机制。

(四)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更新,而国有企业的职工由于自身工作理念的僵化缺乏风险的管控能力。所以,为了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能力,从而让员工适应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企业各种口头或书面政策表述,形成企业风险预控文化,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态度,从而促使个人与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观趋同。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企业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可以实行轮岗制度,使各级员工对企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使管理队伍更加优质,最终促进企业风险管控工作的推进。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凸显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加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影响力的存在,它影响着各个部门的各级员工,更是企业的一种独特的无形资产。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内部控制提供保障。

(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为了能够保证业务的高速运行,企业必须设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尤其是国有企业,其中涉及不同的性质,更需要严格、科学的内部监督体制作为保障,它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积极主动地完善企业的审计监督制度,可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保证企业的监督落到实处,保证管理机制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需要进行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加强对于企业检查部门和审计部门等机构的监察,可以在加强强度的基础上,增加频率,完善外部监察体系。另一方面,就是从内部的监察机构下手,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对企业的内部监察机制定期进行更新与完善。在建设内部监督机制过程中,借鉴国外的一些机制和案例,还可以将审计工作进行外包,保持监察部门的独立性和观点的客观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不可分离的,进行风险管理就要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做保证,内部控制也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必须要对这两者的关系有一个清晰且明确的认知。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是风险管理“落地”的有力支撑,而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也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二者是有机整合与统一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工作,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虹人.议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J].当代会计,2019(4):110-111.

[2]刘继国.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J].民营科技,2017(4):104.

[3]王向巍.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7(21):249.

作者:陈睿 单位: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