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体系的建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体系的建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体系的建构

近十多年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它为广大企业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大学的扩招和规模扩张的影响,一些民办的高职院校本来就资源不足,“跟风”和“大而全”的粗放发展模式很快就不再适用了“蜜月期”也很快地消失。伴随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困难,生源减少成为阻碍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高职教育的决策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危机”,并要尽快地转型,更新办学理念,引入新的管理机制,以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迎接新的挑战。除了学院领导重视外,作为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例如学院的职能部门,系,科及专业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乃至全体教职员工)更要积极配合,精心组织,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在实施这一策略的过程中,更要以人为本精神为依归,得到所有学生的认同和配合,形成一个有机配合的团队,发挥”效益链“的作用。这就是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体系的灵魂。作为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实体,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亚企业”,它的“产品”就是学生,究其实质,所谓“社会与政府的期望和要求”,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等,全部是与经济、社会效益息息相关的。当我们剥去层层的标签和“画皮”时,高职院校又何尝不是名正言顺的“亚企业”呢?大胆地科学地有选择地,卓有成效地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为我所用”,将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仍脱离不了本科的培养模式,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教学时数)及教材的选择,大体上沿用普通高等院校的传统模式,重教学与理论,轻实践与技能培养。尽管给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贴上不园的“标签”,但其实质却是“阴魂不散”。教材虽是“高、大、全”兼而有之,但对高职学生而言,却是“望书兴叹”。客观地说,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较差,如果把他们放到“本科模式”中去培养,那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永远都是高中阶段的那些“普通班”或“慢班”学生。我们要承认差别,才会有所反思。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本来是很明确的,企业也是十分希望能得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我们引进企业文化,并把它融汇到教学实践的时候,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目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有如许多的差别和缺失。简言之就是“不合拍”。我们也很责难怪不少学生在课堂上竟如“鸭子听雷声”,不知所为。有鉴于此,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其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择以凸显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了。例如课程设置要走出“高、大、全”的怪圈去繁就简;教材的选择要注重实际,注重实践岗位的实务需求。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自编专业的骨子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如上所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会使高职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企业管理的理念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使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对接,全部是从“效益链”去考虑的。像企业一样,没有效益就没有企业的存在,有企业存在就要有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存在与效益是唇齿相依的。良好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将会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学院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改革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摒弃“重教学与理论”的理念,把重实践与技能培养放在教学管理和组织教学的首位。我们不是否认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作用和学习,而是要把这些专业知识,理论有机地结合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去体会和理解加深认识。通过不断的反复实践,专业技能也就掌握了。多年来,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材改革方面引入企业专家一齐开发和编写,课堂教学注重引入企业的能工巧匠加入,把企业文化的有效元系引入高职的教学模式也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功能远不止这些,它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它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倘若我们能充分地利用地处大珠三角,毗邻珠三角的“天时地利”的有利因素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改革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方面全方位地与企业对接,从广度和深度方下功夫,不断总结经验,那将是大有可为的。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乃至有关的职能部门要全面地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转变,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各种挑战。

社会和政府对高职院校寄予厚望,广大企业更是倚门而盼。所以,要培养受社会欢迎,企业青睐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及其创办者更感任重而道远。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员工,这是天经地义的。所谓“高素质”是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稍有一方面缺失或欠佳,将会给学生将来的就业造成重重困难,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当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时,我们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领略到,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什么,并懂得其深远的意义。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当然少不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例如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社会礼仪,与人沟通的能力,办事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尊老爱幼与尊敬师长,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敬岗爱业精神,团队精神,保守秘密的品格,爱国爱家的情怀……等等。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这些素质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综合素质教育渗透进去,把“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学会挣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教书育人”的深刻意义。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与企业文化对接体系的构建,必须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作为基础和保证,才能把两者的对接落到实处,达至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推动社会的文明和经济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风云变幻,日新月异,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必须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才能洞悉一切,审时度势,把握机遇,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本文作者:黄林嫚、吴丽丽、向莎莎 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