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改革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型人才,文章从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培养模式,完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两个方面论述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桥梁工程;实践课教学
一、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桥梁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本科招生,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成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点,为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等培养了大批桥梁工程技术人才。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分支,工作内容为解决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计算能力,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随着江西省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通过加快建成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路径。在此背景下,我校土木建筑学院桥梁工程专业进入双一流建设体系内,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凸显,但课程体系构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不完善,使得当前桥梁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尤为重要。首先,我校结合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通用性、前沿性和实践性进行论证,对2018级后本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调整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其次,我校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作为教学的新内容,突出该课程的“三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教学特点;在实验实习环节,通过分级设置实验实习,分层指导,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最后,我校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双语教学,逐步开设“桥梁施工”“桥梁工程测量”等双语课程。
二、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培养模式,完善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
学校构建包含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意识培育的分层递进式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夯实技能基础,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育模块提升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作为原铁道部高校,我校与原铁道部其他单位长期保持合作关系,为铁路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主要以中铁各工程局为主。一方面,我校中铁国际班为瞄准“一带一路”海外基建市场,与中国中铁联合成立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主要工作地点为海外国家,对专业知识和外语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是我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式。针对国际化基建市场需求,在开展桥梁工程实践课时,我校积极主动与中铁各单位沟通,中铁国际班学生采取就近工程实习实践的原则,只要周边有中铁在建基建项目,学生就可以参与相关的工程测量实践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现场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程的测量,提高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兴趣和成就感,利用施工单位的全站仪直接进行实践教学,做到将实践课的课堂放在工地上。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应用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可持续发展,抓住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核心,我校提出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具体实现方式如下。第一,有专任导师引导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培养学科与专业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合理选课,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程,督促检查学生按时完成学业。第二,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社会实践、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专业分流,让学生明确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通过学业导师制,每个专业导师定点协助指导数十名学生,指导周期从大学入学开始至毕业就业,学业导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交流相关指导经验和进度,及时调整指导进度,解决实践教学学生多、导师少的矛盾,让其他专业导师也能参与实践课的教学;通过与中铁等施工单位的主动联合教学,解决教学仪器型号和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问题。
三、结语
随着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启动,地方高校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急需对学科专业本科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校结合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紧跟“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优化课程构架,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型、复合型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建立基于专业认证导向的桥梁工程测量实践课程体系,根据学业导师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紧密结合中铁国际班的需求,开展相关的双语教学,将学生协调到周边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让实践课的课堂设置在实际工程中。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以适应“双一流”背景下实现本科教育人才具有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相华利.创建“双一流”背景下SIOP教学法对我国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8,(4):10-12.
[2]高杨,赵迎秋,刘君,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6):670-672.
[3]贺小星,鲁铁定,李长春.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测绘工程,2018(1):77-80.
作者:吴必涛 吴刚 傅梅珍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