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跨径连续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跨径连续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跨径连续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大跨径连续桥梁的基本概况,对常见的几种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支架现浇法、悬臂浇筑法、逐孔施工法、顶推法等内容,并综合引入工程实例,对该工程运用的支架现浇法施工进行探讨,明确其施工方案及工艺要点,以此促进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桥梁;支架现浇;悬臂浇筑

1我国大跨径连续桥梁概况

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结构刚度、整体性、抗震性均较好,可满足公路、铁路安全舒适运行要求。根据我国当前铁路建设与运营情况,其对桥梁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结构动力效应大;(2)竖/横向、抗扭刚度大;(3)墩台基础沉降满足要求;(4)运营要求高,检查、维修时间少;(5)构造简洁,规格、外形标准化。近年来,我国大跨径连续桥梁相关设计、施工体系都已经趋于成熟,类型众多,见表1。可适应多种环境,成桥质量可靠、后期养护工作量小,可较好地满足上述要求,是极具竞争力的桥型。

2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

2.1支架现浇法

此种方法相对古老,完成支架搭设后,在支架上完成桥梁各项作业。采用支架法进行多跨连续桥梁施工时,支架拆除后可周转使用,实践中为减轻支架负担,主梁截面部分非主要受力部分可在落架后以主梁自身支承。大跨径连续桥梁多采用箱型截面,需分层、分段施工。

2.2悬臂施工法

此方法是在已建成的桥墩上,沿跨径方向对称逐段施工,不会对桥下通航、车辆行驶产生影响[1]。悬臂施工法的应用,需确保墩与梁固结,其施工期间的体系转换是重难点所在。以三跨连续桥梁为例,悬臂施工起期间结构受力状态成T字钢构,边跨合拢、支座更换后为单悬臂梁,跨中合拢后又为连续梁受力状态。

2.3逐孔施工法

此方法与支架现浇法的区别在于逐孔现浇,且只在一跨梁上搭设支架,完成预应力工程后方移至下一跨逐孔施工,由此会引发体系转换的问题。逐孔施工法实际应用中,需一定数量的支架,但是与支架法相比所需数量较少,且可多次周转,利用效率高、速度快,多用于中等跨径、结构构造简单的连续桥梁[2]。

2.4顶推施工法

此方法需设预制场地,采用分节段预制梁、水平千斤顶顶推施工的方法。根据实践可知,顶推施工分为单点、多点顶推两种,主要装置为水平一竖向千斤顶、拉杆千斤顶,设备相对简单,具有成本低、施工平稳的优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深水、山谷以及高桥墩均可适用此方法,结构整体性好,可根据项目情况、场地要求确定施工节段的长度。但是,在进行顶推施工时,梁受力状态多变,尤其是运营与施工期间受力差异大,对结构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多用于等截面连续桥梁工程[3]。

3实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新建桥梁11座、涵洞36座,上部结构一般采用预制T梁,大跨结构采用连续梁。本标段桥梁分散,负责的Ⅰ标、Ⅱ标架梁任务重,需通过多段路基段、小桥涵,梁体运输、架设,受线下工期制约影响大。现主要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展开分析。

3.2连续梁施工方案

因征地和地质资料原因,连续梁施工工期滞后。为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将连续梁由悬臂浇筑改为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采用钢管柱、贝雷梁和碗扣架进行支架搭设,主墩高度以内为钢管柱和贝雷梁,贝雷梁上面采用碗扣支架进行搭设施工。连续梁跨越公路部分采用钢立柱支架施工法施工,其余部分采用碗扣支架法施工。支架后与最小通车净空为6.0m,以满足行车要求。

3.3支架法现浇连续箱梁施工

3.3.1施工工艺流程本项目支架法施工流程具体为:地基处理→搭设支架,预压→安装永、临支座→支立底模、侧模,绑扎底模、腹板钢筋,安装底、腹板预应力管道→安装内膜、封闭端模→浇筑底、腹板混凝土→绑扎顶板钢筋,安装顶板预应力管道,顶板封端模,预埋件安装→浇筑顶板混凝土→张拉压浆→封锚。

3.3.2支架施工(1)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部以山皮土换填、分层务实,试验采用轻型触探的方法,确保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150kPa的要求。(2)搭设支架:选用准630mm钢管柱,壁厚10mm,设5排,钢管柱间用12号槽钢作支撑互相连接。钢管柱顶用2I50b工字钢作横梁,纵梁采用贝雷片,20号工字钢为碗扣架分配梁,详细布置如图1所示。支架搭设期间,做好逐个检查、复核工作。(3)支架防护工程:支架搭设必须考虑交通和支架的安全。具体防护方案如下:①按路政部门要求设反光警示标志;②桥梁两侧均按规定设置防护网,防止施工物件坠落损车、伤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③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及其他交通知识,提高全体作业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交通安全;④配置必要的备用器材,如手电、雨衣、反光防护服等,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⑤支架施工时设置专职安全员在现场进行防护。(4)支架预压:①计算预压荷载,最大为箱梁设计施工荷载总量1.2倍;②布置测点,梁跨1/6、1/4、1/3、1/2处,每处横向设3个;③预压材料选用0.5~1cm碎石;④水平对称加载,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预压;⑤加载重量为50%、100%、120%,持续观测、记录;⑥按照预压顺序的反顺序卸载,即后预压的先卸载,先预压的后卸载的顺序进行卸载。在预压重物全部卸完后对底模进行全面测量,做好记录,并及时调整支架和模板标高。(5)支架预拱度设置:根据预压结果、设计要求设置支架预拱度。(6)箱梁模板:①底模安装:横向铺放、纵横缝对齐,底模最低处设置准100mm泄水孔;②端模安装:采用木模板,以钢管与外侧模板连接,使用橡胶条将间隙填充密实;③侧模安装:由于梁体较高,为了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变形,在钢模上按1m间距设置拉筋孔,设置两排准16mm对拉螺栓,拉杆套PVC管,双帽加固;④内模安装:内模模板背肋采用10cm×10cm方木,间距250mm,内模按照设计尺寸预先生产完毕,然后吊装就位;⑤模板安装尺寸允许误差,具体见表2。(7)箱梁钢筋:梁体钢筋骨架均在钢筋加工场完成制作,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采用汽车吊放的绑扎方式,合理放置混凝土垫块。(8)预应力筋(钢绞线)的制作、安装:①箱梁采用成套锚具,孔道成形采用金属波纹管;②波纹管按设计曲线布设,固定牢靠,偏差控制在5mm以内;③预应力施工,本项目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铰线,工作锚装好后,将钢绞线尾端10cm处绑扎成束,安装千斤顶,按设计确定的张拉力进行张拉控制,按检验规定控制滑丝,断丝数量,无问题则可切割钢铰线;④管道压浆:张拉完成2d内进行压浆作业,先下后上,水泥净浆稠度以14~18s为宜,孔道两端各压1次,间隔时间以30-45min为宜,完成压浆施工后,做好冲洗、凿毛工作,确保新旧混凝土良好粘结;⑤封端:采用C55补偿收缩混凝土,做好养护工作。(9)现浇箱梁混凝土的浇筑:①准备工作:检查相关材料、设备质量与运行情况;②浇筑方法:C55混凝土,纵向分段、斜向分层连续浇筑,浇筑顺序为从两端至中间;③振捣方法: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均匀振捣,每点振捣20-30s,切忌漏振、过振;④养护方法:洒水养护,水温与表面混凝土温差≤15℃,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7d。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跨径连续桥梁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如何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可靠性,应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方向。本文对大跨径连续桥梁的几种常见施工方法均作了介绍,其各具特点,适用情况存在差异,对此必须从设计阶段就做好全面调查与项目分析工作,选定施工方法,由此确保桥梁结构与施工方法相适应。若是存在施工方案修改的情况,必须要充分关注桥梁线性和受力状况。严格把控每道施工工序,切实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张春林.桥梁工程中悬浇连续梁施工工艺的应用探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3):212-215.

[2]曾广彬.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S1):1140-1142.

[3]朱少杰.组合结构箱梁桥连续顶推施工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1):189-192.

作者:丁建 单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