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指的是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对美进行感受和追求,能够对学生们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帮助学生们陶冶情操、开阔思路、将个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在本文中针对小学的审美教育进行介绍,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将审美观点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审美水平以及创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创造能力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们对美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对儿童们来说,学习主要的动力就是好奇心和兴趣,通过实践表明,如果想让孩子们对一件事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需要将孩子们对这件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往往都是由于好奇引起的,想要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将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出来,当孩子们对一件事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会有更大的激情去参与其中。在课堂中,为了将课堂的氛围变得积极活跃,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兴趣进行积极地引导。心理学表明: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进行强行灌输,应该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通过兴趣指引孩子们能够独立自主的去解决问题。在进行《中国画写意蔬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第一次对中国画作有了认识,如果老师运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灌输,孩子们很难理解,当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时,会使得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烙印。所以在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将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提升上来。比如:在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中国画的特点———落墨不可更改的过程中可以讲一个相关的有趣故事。这是由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能够对这个很陌生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启蒙和思考,接着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出学习的动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小学生的观察生活能力和习惯进行培养和提升,艺术源于生活,美学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反映,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找出现实中的各种美。如,在教学《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在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探索之后进行对课程进行设计,针对染纸图案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为了将其所具有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的独特美感形式表现出来,染制了各种小作品作为备用,如:小花伞、小领结、小手帕等。为了帮助学生们对黑板上的两幅作品范例进行更深入的欣赏和理解,首要的工作是老师要进行讲解,接着在引导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合理的看法。具体的提问如下:(1)在生活中有类似的图案出现过吗?在哪里见到的?学生们的好奇心回答是一定的。(2)根据你们对这些图案的理解能不能自己动手设计出一些服饰。由于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的纸上的,因此学生们在进行联想时很容易想到的是手帕和围巾等。在学生们说出手帕时,老师应该将之前准备好的手帕经过三次折叠放在自己的上衣口袋中。在经过这种实际操作之后,能够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过程首先帮助孩子们读懂,接着进行相关的联想。通过这种问答的方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过程中转变到对联想设计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想象力。对一个国家来讲,创造力是民族进步的源泉,能够帮助国家不断的向前发展。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的好坏能够通过学生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来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朱晓磊.小学生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8,9(08):150-151.
[2]李伟.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J].中华少年,2016(13):21
作者:王青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