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红色文化少儿政治启蒙教育的融入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色文化少儿政治启蒙教育的融入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红色文化少儿政治启蒙教育的融入实践

摘要:新时代下,对少儿进行政治启蒙已经成为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利用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厚的优势,红色元素在少儿政治启蒙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目前少儿政治启蒙形式单一、系统性不强、长效性欠缺、执行难度大,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本文在阐明少儿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少儿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在进行实践和探索后,针对红色文化融入少儿政治启蒙教育的可行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色文化;少儿政治启蒙教育;实践;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当前的全新局面下,个人政治素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于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儿来说,政治启蒙课程也应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而我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为此搭建桥梁。

1基本概况

1.1定义

红色文化饱含深厚的人文历史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先进知识分子共同创造,也是中国特有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党和人民军队的努力乃至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时期创造的伟大功绩、涌现的伟大人格、展现的崇高精神以及革命事迹,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红色精神和延安精神等[1]。少儿政治启蒙教育,旨在让青少年在少儿时期形成就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少儿的政治启蒙教育是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少儿在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身体素养、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对于少儿群体来说政治素养看似过于遥远与深奥,因此在少儿政治启蒙教育中需要采用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方法,同时也能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目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将红色文化少儿化、通俗化,契合时代的前进,用新颖的内容,创新的授课方法,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从而进行政治启蒙教育,坚定少儿的理想信念,培养少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少儿的审美情趣,并培养少儿合作性、探究性能力与坚定的意志力。

1.2问题

系统性不强。现在小学开展的一些红色文化活动,例如红歌大赛、红色诗歌朗诵比赛、观看红色电影,以及设置的一些红色文化课程等,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爱国主义课程都较为零散。在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活动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未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少儿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更多地只是带着学生走马观花,学生无法从中收获关于红色文化、政治体系的知识,感悟红色精神。实践性不足。当前社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少儿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形式单一,以理论的介绍和简单的趣味活动为主,缺少深入的实践体验。且大部分少儿红色文化教育局限于校内,导致对校外的资源利用严重不足,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体验的平台以及更佳的指导力量。因此,少儿红色教育的效果不佳[2]。长效性欠缺。如今社会上、学校中开展少儿红色文化教育多为一次性活动或者形式主义,缺乏长效性,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缺乏专业的活动设计方案以及强有力的运行机制。当前的少儿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上普遍为短期并且浅层的活动,缺少后期的一系列活动,活动内容无法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给少儿带来真正的思想提升。

2必要性分析

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儿德育是国家、政府要求学校落实的任务,将红色文化融入少儿政治启蒙教育是落实少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开展少儿德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少儿政治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2.1是落实对少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明确指出,对少儿进行德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少儿进行德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国家情怀,引导少儿爱党爱人民,从小培养他们认同和拥护国家的心,让少儿通过德育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引领下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少儿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少儿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萌芽阶段就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2是开展少儿德育活幼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有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的崇高行为和人格魅力对少儿无疑有良好的教育作用。革命英雄鲜活生动的故事和红色精神等红色文化能够培养少儿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意识,加强少儿的理想信念,提升少儿的道德修养[3]。

2.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场景[4]。弘扬红色文化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凝聚中国人民群众的正能量;有利于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进程,而少儿作为祖国的花朵,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从小从思想上接受并认同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在心里生根发芽,长大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3对策建议

如何将红色文化通俗化、艺术化,如何将少儿红色文化融入少儿政治启蒙教育,这不仅是落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是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国家凝聚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经过调研和实践发现,只有多种形式展开少儿红色文化教育,才能有效实现少儿政治启蒙教育。

3.1增强少儿理想信念,红色理论课程是基石

对少儿理想信念的教育,理论课程是基石。为少儿制订切实有效的红色理论课程,首先要拟定合适的课程主题。在拟定红色理论课程主题时,可以融入地方特色。地方红色文化相比其他的历史文化内容,既具有亲切感,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它存在的历史印记,同时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它又有其教育价值和精神财富[5]。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特色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开设适合少儿的红色理论课程。如嘉兴可以围绕建党主题开展活动,南湖红船作为一大的最后一次会议地点,象征着中国革命的源头,可由此引出党的诞生的背景、过程等基本知识,提高少儿的政治理论素养。同时,也可考虑顺应时展,在课程中插入一些当代政治热点。在课程中让少儿对国情、国家现有的目标策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少儿去思考问题,沟通起理论和现实的桥梁,能使其产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3.2提升少儿审美情趣,红色艺术课程是核心

审美情趣是少儿成长过程中个人素养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为了能让少儿更好适应多元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学校强调让少儿们学习一定艺术技能,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教育要全面加强和推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教学改革,鼓励人才的个性发展与多样化培养,提高青少年各方面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将红色艺术课程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多向化培养,在艺术素养的培育中融入红色文化,都是课程设计的重点。以红色歌曲为例,以红色歌曲专题形式准备声乐学习体验课能更好的照顾到少儿学习能力的差异,同时达到红色文化传播的目的。红色歌曲,狭义上单指描述红色革命的歌曲,多是“五四”运动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广义上红色歌曲涵盖了所有积极向上,具有家国情怀,革命精神的歌曲[7]。一首《小白杨》,少儿能体会到军旅生涯的恶劣环境与军人坚忍不拔、敢于抗争的精神;五四时期的《叫我如何不想他》歌颂了中的青年们挣脱封建礼教、追求自由解放,这些歌曲背后的精神内涵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儿,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样的教学在普及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样,无论是将红色情感融入诗词学习还是将红色诗词融入中国传统软笔书法,都不失为一个相比起普通艺术体验更好的艺术实践。

3.3培养少儿意志品质,红色拓展训练是手段

拓展训练是一种实践和体验,但更重要的学习重点是在这种实践体验之后主动地去回顾记录、总结提升,才能够培养少儿的意志品质。钱永健在《北京大学拓展训练课程与开展效果的分析研究》中指出,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爱国主义的品质,才是将红色文化融入拓展训练这件事情的最终奥义。现如今拓展训练在国内外高校备受重视,旨在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将拓展训练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在红色基地亲手做一顶红军帽,画一颗红星在纸灯上,和伙伴们合作做一份青稞饼,自己动手体验带有红色元素的手工活动,能让少儿与红色文化更近一步,这比购置一些成品作为纪念来的更有意义,而带着文化使命感的手工劳动或是合作更能锻炼少儿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勤俭自强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通过拟定红色主题达成培养意志的目的。如设立主题——“勇闯险境为运量”“一往直前去会师”等。在趣味活动中建立红色文化的氛围,在红色文化的氛围中,提高实践经验,感悟红色文化魅力。游戏结束后用复盘的形式总结经验,引导少儿理解游戏中蕴含的团结协作的道理,体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真谛。

3.4提高少儿实践能力,红色游学是重要途径

少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美国心理学家思腾伯格将社会实践能力分为社会智力和实践智力两种,前者强调人际能力,后者强调处事能力。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锻炼是不充分的,需要创造一个独立的环境。在游学过程中,少儿群体脱离了他们熟悉和依赖的人和环境,他们的自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能得到检验和提高。在红色文化的学习上也可以借鉴游学模式。教育者应该增加“红色文化交流”,创造出符合红色线路的少儿夏令营或者冬令营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囿于课堂的少儿“行万里路”,在不同时代的红色文化遗产、不同路线的红色精神食粮中培养少儿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特色红色路线、寻找当地合适的文化场所,如以嘉兴南湖、井冈山、西柏坡等红色基地为课程主线,进行红色文化艺术的体验、学习与实践,让少儿们实地体会革命精神。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一些展现时展成果的现代科技展馆,如上海世博园中国馆、浙江科技馆等,使少儿们感受科技发展之迅猛。在这样的红色体验中,将前文的教学形式融入进来,边游边学,更完整也更系统的达到传播少儿红色文化,达到少儿政治启蒙的目的。

4总结

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少儿是祖国的未来,积极探索适合少儿的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途径,并融入到少儿的政治启蒙教育当中,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助力少儿德育工作,培养少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各方面能力,达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利用红色文化开启少儿政治启蒙,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民族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能帮助少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人民日报,2017-12-01.

[2]蒋颖莹.“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6):1-47.

[3]高良坚.论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话语的当代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50-52.

[4]周金堂,许金华.价值共识视域下红色文化的教育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4):7-10.

[5]张翠芳,韦汉吉.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J].科教导刊,2018(11):106-107.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邓国怀.论红色歌曲的时代价值与创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3-45.

作者:顾子欣 马诗诗 陈姿妙 马伊诺 朱倩颉 单位:嘉兴学院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