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美育启蒙实践策略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美育启蒙实践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儿美育启蒙实践策略探析

[摘要]启蒙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及其自身发展需要开展的重要教育内容,能够让幼儿的各项潜能得到激发,进而获得良好的个体发展。美育是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认知,让幼儿对美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甚至能够在良好的审美意识下,形成一定的审美创造能力。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从小培养幼儿的美育素养。

[关键词]幼儿美育;启蒙教育;审美认知;美育素养

“以美育人”是当前美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素质教育对美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幼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美学思想,优化现有的美育教学,提升美育的教育品质,尊重幼儿的本性,让幼儿在美育教学过程中,满足自身对美的需求,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对此,幼儿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启蒙发展时期,开展有效的美育启蒙教育,激活幼儿对美的认知,并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一、幼儿美育启蒙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美育启蒙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其育人宗旨是培养幼儿对美的发现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满足幼儿对美的渴求。因此,美育可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对幼儿落实美育启蒙具有重要作用。

(一)培养幼儿对世界的观察力

在美育启蒙过程中,基本的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观察世界。因为美并非单纯存在于人想象之中,还会以世界中的某些事物为载体体现出来。尤其是对于感知能力还在发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往往需要借助对直观事物的观察,发现其中的美。[1]因此,教师开展美育启蒙往往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对世界的观察力,让幼儿在观察和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事物的美。

(二)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教师要启蒙幼儿的美学意识,往往需要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使他们在获得个体感受的过程中,形成对美学的某种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学会将自己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若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弱,则难以真正发现事物的美,并对事物的美进行审美鉴赏。因此,教师在加强美育启蒙时,需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幼儿教师开展美育启蒙时,不仅要让幼儿感知直观事物的美,还需要让幼儿感知抽象事物的美。目前,教师越来越关注如何引发幼儿的想象,使幼儿在展开丰富想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美育感知与表现能力。幼儿处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阶段,教师大力开展美育启蒙,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提升幼儿的美育素养提供保障。

(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美育启蒙中,教师开展的美育启蒙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对世界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对美产生个性化的理解,为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条件。幼儿的可塑性极高,教师要发挥美育的启蒙与引导作用,让幼儿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美育启蒙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的幼儿美育启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美育过程简单化、启蒙教育急于求成、教育内容粗浅化、教育方法单一化,等等。[2]这就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美育启蒙态度,根据幼儿美育启蒙的实际育人目的,开展有效的美育启蒙活动,让幼儿从中获得足够的启发与个性化发展。

二、幼儿美育启蒙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幼儿生活经验

教师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展开美育启蒙,能够让幼儿对生活进行直观的感知,让幼儿在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上对美育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幼儿对美育的直觉感受,并使幼儿更容易接受美育知识,从而达到美育启蒙的目的。[3]比如,在“瓶子穿新衣”的美育活动中,教师可先给幼儿呈现各种各样的瓶子,并将幼儿带入生活场景中,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喜欢喝汽水吗?见过哪些不同的瓶子?什么样的瓶子让你更喜爱?你们见过屏幕上出现的瓶子吗?如果你手上有一些没用的瓶子,那么你会怎么让瓶子变得更有用呢?你想把它们用在什么地方?”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生活美的自主发现意识,还可使幼儿在一定的生活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思考,将自己对美的个性化理解及相关美育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进而有效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例如,幼儿想要将瓶子摆在桌上或者角落里,让房间或客厅变得更加美观。教师可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引导幼儿观赏客厅或房间的装饰图片,激发幼儿的灵感,使幼儿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在此基础上,幼儿为了让瓶子有美学欣赏价值,一般会在外观上注入心思。教师发现有的幼儿会在瓶子上画花草鸟鱼,有的会画山川河流,还有的会画出自己想象的动物或者植物,也有幼儿会直接在瓶子上增添修饰物,让瓶子变得美观。部分幼儿想要让瓶子变得好看又实用,让无用的瓶子有实用价值。针对幼儿的这种心理,教师可引导幼儿观看生活中与瓶子形状相似的实用物品的图片,使幼儿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朝着物品实用性的角度,发现生活中事物的美。比如,幼儿看到笔筒、花瓶等生活实物时,会意识到无用的瓶子也可变成这样的实物,他们可能会选择将瓶子制作成笔筒、花瓶等具有实际用途的作品。在幼儿制作实用性作品时,教师可鼓励幼儿将实用性和美观性结合起来:“如果自己要用的东西变得更好看,那么是不是自己的心情也会很愉悦呢?会不会一直循环运用这个让自己喜欢的东西?”幼儿在受到启发时,会乐于在笔筒或花瓶等作品上添加自己认为好看的元素,让作品更“美”,如画上可爱的小动物、绵软软的白云、蓝色的天空和海洋等元素,这种“美”也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和心理特点。

(二)在故事情境下启蒙幼儿的美育意识

故事情境是一种以故事为主要元素建构起来的生动场景,这一场景能够利用故事元素吸引幼儿的心神,使其在了解故事的过程中走进情境之中,感知故事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在幼儿美育启蒙中,教师若要培养幼儿的美育意识,使幼儿发挥自主意识去主动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则可利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对幼儿美育启蒙进行优化。在“发型师”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先给幼儿讲述《糟糕的头发》这一儿童故事,让幼儿走进故事情境中并思考:“为什么狮子老是对自己的发型不满意?后来为什么狮子的朋友们却说它的发型帅呆了呢?”在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展开思考后,教师为了启蒙幼儿的美育意识,可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让幼儿展开思考:“如果狮子有一位发型师朋友,那么它一开始还会有这样的烦恼吗?如果真有那么一位发型师,它可以帮狮子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发型师,你想给狮子弄一个什么样的发型?”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幼儿能够体会到发型师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发现发型的美,教师可提供各种发型图片,如板寸头发型、大波浪发型、长直发发型等。在幼儿欣赏这些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除了这些发型,你们还能想到什么样的发型?如果你是发型师,给上述故事中的狮子弄这样的发型,好不好看?好看在哪?”幼儿在这种引导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踊跃地发现美、欣赏美,甚至将自己认为的个性美创造和表达出来。教师可鼓励幼儿比一比,看谁给狮子设计的造型最有特色或最美观,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在探索美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创作和发现美的能力。

(三)在图文结合教育中增强幼儿的审美认知

图文结合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一般适用于绘本教学活动。教师可将这一教育模式与美育启蒙结合起来,增强幼儿审美能力以及对美的认知能力,提升幼儿的美育素养。[4]在“向日葵”的美育活动中,教师可引入《向日葵的秘密》这一绘本,让幼儿走进绘本,欣赏绘本插图,理解绘本文字,进而展开美育鉴赏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观察向日葵种子发芽、长叶子、结果实的过程,从中发现向日葵生命里彰显出的自然美与生命美,并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向日葵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科学奥妙之美,使其在领略美育风采的同时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为了凸显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教师可带领幼儿开展“向日葵生长过程”的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现向日葵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承载的美,以达到美育启蒙的育人目的。

(四)在歌舞以及游戏等形式教育过程中让幼儿感受美好的事物

幼儿身心发育不够健全,常常以形象思维为主,情绪起伏较大。因此,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活动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歌曲、舞蹈,让幼儿学习,帮助幼儿身心发育,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道理、发现美好事物。与幼儿相关的儿歌有很多,如《小乌鸦》《大骆驼》《小花狗赶集》等,这些儿歌具有朗朗上口的特点,比较贴合幼儿心理。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各种优美的旋律,联想到大自然当中的动物,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活泼好动是幼儿的本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常常会因为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而降低美育教学效率。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地开展游戏化教学,让幼儿通过游戏记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例如,教师可在幼儿园创造各种游戏场景,让幼儿扮演时尚的发型师、帮助路人的营业员、关心病人的护士以及热心的外卖员等。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记住生活中的美好事件。因此,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幼儿自己创作。在实践和思考过程中,幼儿可以将自身对美的理解付诸行动。

(五)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美育,加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美育的本质目标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幼儿能够发现自然、社会以及艺术当中的美,拥有正确的审美观,用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看待生活,提升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儿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和对美的感知与鉴别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自己的不完善的认知来判断美,这极易造成认知误区,导致幼儿无法正确地理解美好事物。对于精神层面的美,幼儿无法正确理解,缺乏判断标准。常常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让幼儿在鉴别美的过程中,对自身行为以及思想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了解各种是非对错,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和神奇奥妙,用乐观向上的思想理解精神层面的美。在帮助幼儿欣赏美时,教师要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倾听,善于动手和动脑,将对美的想象以及思考表现出来,从而使幼儿的眼界更加开阔。虽然协调性与感性之间有差异,但二者可以互相弥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推动幼儿身心发育。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烈的好奇心,常常会被自然界当中的形态、声响以及色彩吸引。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态,为幼儿揭示自然界当中的美,积极开展观赏自然的课程以及活动,让幼儿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例如:春天,教师可带领幼儿到公园欣赏花朵,郊游,认识各种植物;夏天,与幼儿一起观察昆虫;秋天,前往农场体会丰收的喜悦;冬天,一起堆雪人,做游戏。教师要让幼儿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提升幼儿对美的鉴赏和感悟能力,为幼儿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使用适当的艺术语言,为幼儿讲解各种自然现象,确保幼儿能够理解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发挥美育的价值和作用。

三、结语

综上可知,幼儿美育启蒙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师在开展美育启蒙时,可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幼儿对美的发现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真正推进幼儿美育启蒙的健康开展,实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丹.幼儿美育实践探析[J].教育界,2020(17):91-92.

[2]王云霞.幼儿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管窥[J].中华少年,2020(4):6-7.

[3]鲍林岚.幼儿美育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11):91-93.

[4]涂华红.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8(6):222.

作者:朱瑾 单位: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幼儿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