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析乐教对钢琴启蒙教程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的音色变化丰富,极富表现力,可以表现出愤怒的狂号、疾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断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爱抚、叹息、抽泣、甜蜜、微笑、幸福、爱情等内心的复杂情感,这些声音不是人的本性固有的,而是人心感应外物,是固有的感情激动起来的结果而无论是怎样的情感促成的声音,钢琴无一例外均可实现。因此,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把握钢琴音色与情感的关系十分关键。可是,目前钢琴教育中却存在一些重技轻艺的现象,在儿童钢琴启蒙阶段过分的强调手指技术训练而忽视钢琴音色辨析及音乐感觉的培养,这将为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带来重重障碍。如果把演奏者比喻成航海者,手指手腕是桨,音乐情感是帆,听觉便是舵,没有了好的听觉和音乐情感,演奏者就会迷失方向,而良好的听觉及审美情感则会引导演奏者驶向正确的方向。因此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及审美情感是钢琴启蒙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提高音乐听觉,是学习钢琴的孩子的重要基础课。著名的俄国作曲家弗拉基米尔•奥多耶夫斯基在《音乐入门》一书中说:“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并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就是说,要使音乐作品的乐谱上所能看到的每个音符都变成学生心目中能听到的声音。”钢琴的音色千变万化,学习钢琴演奏一定要在内心听觉的指引下,才能弹奏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良好的听觉是音乐表现力的前提条件。音乐表现能力是音乐感的综合体现,音乐感的培养又离不开听觉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听觉才能真正分清贝多芬的热情、肖邦的忧郁、莫扎特的轻快……才能辨析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从敏锐的听觉到感性的音乐认知再到理性的音乐审美是钢琴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启蒙阶段的儿童虽然不具备高超的演奏水平,但我们可以让他们用耳朵去“演奏”。我们让学生从感觉上走入音乐,认识音乐,教会他们通过听觉去感知钢琴曲,从而使自身的情绪受到音响的刺激,然后从知觉上作出审美反应,最后审美才能和他们的内心融为一体。学生拥有较高的审美鉴别力和欣赏力,将来才能完美地演奏丰富多彩的钢琴作品。
《乐记》的德育功能的启示
(一)《乐记》的德育功能
《乐记•乐本篇》:“湿声而不知音者,禽兽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德,德者德也。”这段话从声、音、乐与禽兽、庶众、君子关系的角度论证了礼乐对人的德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治国安邦则需要君子的德,只有具备“乐”“礼”的人才能叫做有德的人。《乐记》认为,音乐的审美教育有利于人伦关系的和睦。“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即音乐通过其感人作用,可以使人敬国君、顺长辈、爱父兄,与“礼”相辅相成,它使君臣父子,既井然有序,又和睦相处。[2]《乐记》集中体现着儒家美学的音乐思想,把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儒家音乐的“和”必然是要落实在促进社会和谐的教化作用上的。
(二)德育与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相结合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行,儿童学习钢琴已成为一种社会普及现象,社会上的儿童钢琴启蒙教材内容新颖,种类繁多。综观这些教材重点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儿童学习钢琴兴趣,或是如何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及相关如何提高音乐乐理知识和欣赏能力等方面,但却十分忽略德育在学琴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人格塑造等培养方面较为忽视。殊不知德育是教育的根本。钢琴表演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技巧行为,它的生命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出色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不仅需要完美的表演技巧且要有深刻的思想情感、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倍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给我们的反思是深刻的,一个平素安静优雅的西安音乐学院艺术系的知性男生,怎会表现出丧心病狂,撞人补刀的一面。一双修长而白皙在钢琴上跳舞的手,却沾满了血腥。假如他从小学钢琴的同时,就教他懂得伦理道德,孝亲尊师,培养纯善心灵和美德,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俗话说:“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儿童钢琴启蒙教育应把握好良好时机,与德育相结合进行乐教。让儿童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接受道德的教化,这样比道德说教人道,效果亦强百倍。乐教对人的感化常常是潜移默化的,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的,它以德育作为根本,钢琴学习作为载体,有助于儿童提升个人修养,完善人格,发扬高尚品德的光辉,达到人类社会最完美的道德境界,实现真善美深层次的圆融,营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氛围。
编写“中华乐教”儿童钢琴启蒙教程的构想
《乐记》所侧重的还是道德之德,包括德性、德行,其强调的是一种内心修养。《乐记》讲:“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这里的“致乐以治心”就是讲修养。“中华乐教”儿童钢琴启蒙教程正是以培养学生“内心修养,树立完整人格,快乐学琴”为宗旨的一本德育钢琴教材。“中华乐教”儿童钢琴启蒙教程内容拟设为八个章节,是根据儒家学说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进行划分。其中每个章节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是“学习引导”,本节根据八德,广泛收集古今中外感人至深的德育故事,启发感悟学生本有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教导他们如何做人、规范行为、待人处事。第二部分“钢琴曲”,主要针对八德故事,收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旋律优美,难度适中(车尔尼849难度以内)的钢琴曲。每章钢琴曲5首。全书共40首钢琴曲。这本钢琴教程以德育故事讲诉做人的道理,伴随着美的钢琴曲旋律渲染氛围,通过美感教育,用音乐教化儿童,使儿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达到教育化人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二千多年的《乐记》理论提出的乐教观点,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乐记》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集成是当代音乐教育思想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拥有高深的艺术理论知识,而且处处渗透着中国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教化思想,是先哲智慧的结晶。它还有许多深刻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本文作者:肖端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