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少儿报刊与启蒙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少儿报刊与启蒙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少儿报刊与启蒙教育

一、维新派人士创办《蒙学报》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近代知识分子,在与旧传统、旧势力的博弈中,深感要使中国焕发青春,更新国人之思想,提升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迫在眉睫。维新派们除了创办蒙学公会、兴建新式学堂外,受到西方传教士办报办刊的启发,纷纷创办各类报刊,宣传教育和救国主张,涌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少儿报刊,《蒙学报》即为国人自办少儿报刊之鼻祖。《蒙学报》由蒙学公会主办、梁启超参与策划,创刊者还包括人称“一代报王”、创办过《时务报》和《京报》的汪康年,撰稿者包括叶瀚、梁启超等诸多维新派知名人士。首期报纸于1897年11月24日面世,采用连史纸石印,每册20页左右,分上下两编,上编供5-8岁幼儿阅读,下编供9-13岁少年阅读。《蒙学报》一改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教育内容,从识字作文教起,举凡算学、修身、史地、格致等科目无所不包,以补“旧时启蒙教法之未善”。如第29期就刊登了介绍少年如何读书的文章。该报还积极宣传民主思想,以倡导文明和进步的思想在少年读者心中引发共鸣。虽然《蒙学报》只发行了72期,因为时局动荡及资金短缺等因素于1899年停刊,但它对于改变旧式教育、宣传新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蒙学报》的创办改变了原有西方传教士所办少儿报刊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启了国人自办少儿报刊传达思想、引领启蒙的先河,推动了中国少年儿童的民族与民主意识的形成与觉醒。

二、《童子世界》呼吁社会关注学生

进入20世纪初,伴着清末“新政”的推出,“报禁”、“言禁”的放开,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此后的五年间,新创办的报刊翻了近一倍(1906年为113种,1911年为209种)。同时,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兴办、公派留学的推出,使教育日渐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教育改革者、早期报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等纷纷出版各类教育报刊,以《童子世界》为代表的一批少儿报刊,在当时承担起了对少年儿童的知识和思想启蒙作用。1903年4月6日,中国近代第一份少年儿童日报《童子世界》在沪诞生,创办者是蔡元培、章太炎等主持的上海革命组织——爱国学社,初创为日刊,用油光纸石印,每号3页。在《童子世界》创刊号上,办刊者向社会呼吁关注儿童之教育与成长,强调少年儿童对未来的重要意义和加强少儿教育的必要性:“……然则二十世纪中国之存亡,实系于吾童子之乎矣。则虽谓二十世纪之世界为吾童子之世界也亦宜。”《童子世界》辟有论说、时局、史地、理化、小说、诗歌、译丛、笑话、游戏等栏目,以浅显的文言文或通俗的白话文介绍历史、万国地志、博物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它刊登的《俄皇宫中之人鬼》、《陆治斯南极探险记》、《鱼丽水冒险记》等一批中外小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该报常以专题形式宣传民主革命和抨击当时社会制度,推出的《十八省祖国歌》、《新编湘江郎》、《少年歌》等文章,通过浅显易懂的歌谣体诗形式,向少年儿童传达爱国思想,很为学生所接受。如在《新编湘江郎》中写道:“五更里报晓鸡鸣,这一声,唤醒大家。大家醒醒,我们中国好似分呀分的瓜。叫大家,快去抗他……”期间,曾在早稻田大学进修过新闻的林白水于1903年创办的《中国白话报》,以“鼓吹爱国救亡”为宗旨,特别开设《歌谣》专栏向少年儿童灌输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订阅者也“以学生社会为多数”。这时期的少儿报刊已经从单纯的传播新学问、新知识、新文化向传播新思想拓展,积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革命思想,在少儿读者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更宽泛的理论和群众基础。

三、学生读者成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被推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于当年3月11日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促进了民族报业的发展。同时,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国家议程上的大事,教育继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背景下,各类教育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笼,少儿报刊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黄金时代。“辛亥前后各地发行的教育期刊达到118种,其中1911年以前出版有27种,其余97种教育类报刊都为1912-1919年间创”,这百余种教育期刊中就有大量为少儿报刊。1912年1月,曾担任《教育杂志》首任主编的陆费逵在沪创办中华书局,以“开启民智”和“教科书革命”为宗旨。中华书局除创办了《中华教育界》等综合性教育杂志外,还陆续创办了《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学生界》等多种少儿报刊。创刊于1914年7月的《中华童子界》有故事、游戏、科学、小说等,寓训诫于游戏,翻译了不少国外优秀童话。创刊于1915年1月的《中华学生界》,以培养品德、指导读书为宗旨,兼顾世界时局、各国国情,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传播新知和国情时事。另一家重要的近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也特别重视少年儿童。在辛亥革命前后相继创办了《儿童世界》、《少年》、《学生》等杂志。创刊于1911年3月1日的《少年》杂志涉及修身、文学、历史、地理、童话、寓言、故事、游记等各方面,刊登过赵景深翻译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并在读者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如该刊第四期刊登孙毓修的文章中就提出“保家先要保国,保国莫如爱国”。创刊于1914年的《学生》除刊登学生各种形式的练习为主外,还积极发表学生供稿的论文、小说、新剧,并一度成为反映学生思想的舞台。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团体、个人创办的少儿报刊。如环球中国学生会于1916年5月15日创办了《环球》,上海少年宣讲团于1916年5月15日创办了《新少年》半月刊,上海中国学生联合会于1917年4月创办了《学生月刊》等。伴着新式教育体制的逐步确立,近代少儿报刊完成了教育启蒙、思想引领的作用。受过新思想、新教育熏陶的学生,日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群体,走向“”的社会舞台,推动近代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军。

作者:桑翔 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编辑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