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少儿报刊与启蒙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维新派人士创办《蒙学报》
1895年5月2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近代知识分子,在与旧传统、旧势力的博弈中,深感要使中国焕发青春,更新国人之思想,提升少年儿童的启蒙教育迫在眉睫。维新派们除了创办蒙学公会、兴建新式学堂外,受到西方传教士办报办刊的启发,纷纷创办各类报刊,宣传教育和救国主张,涌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少儿报刊,《蒙学报》即为国人自办少儿报刊之鼻祖。《蒙学报》由蒙学公会主办、梁启超参与策划,创刊者还包括人称“一代报王”、创办过《时务报》和《京报》的汪康年,撰稿者包括叶瀚、梁启超等诸多维新派知名人士。首期报纸于1897年11月24日面世,采用连史纸石印,每册20页左右,分上下两编,上编供5-8岁幼儿阅读,下编供9-13岁少年阅读。《蒙学报》一改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教育内容,从识字作文教起,举凡算学、修身、史地、格致等科目无所不包,以补“旧时启蒙教法之未善”。如第29期就刊登了介绍少年如何读书的文章。该报还积极宣传民主思想,以倡导文明和进步的思想在少年读者心中引发共鸣。虽然《蒙学报》只发行了72期,因为时局动荡及资金短缺等因素于1899年停刊,但它对于改变旧式教育、宣传新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蒙学报》的创办改变了原有西方传教士所办少儿报刊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启了国人自办少儿报刊传达思想、引领启蒙的先河,推动了中国少年儿童的民族与民主意识的形成与觉醒。
二、《童子世界》呼吁社会关注学生
进入20世纪初,伴着清末“新政”的推出,“报禁”、“言禁”的放开,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此后的五年间,新创办的报刊翻了近一倍(1906年为113种,1911年为209种)。同时,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兴办、公派留学的推出,使教育日渐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教育改革者、早期报人、资产阶级革命派等纷纷出版各类教育报刊,以《童子世界》为代表的一批少儿报刊,在当时承担起了对少年儿童的知识和思想启蒙作用。1903年4月6日,中国近代第一份少年儿童日报《童子世界》在沪诞生,创办者是蔡元培、章太炎等主持的上海革命组织——爱国学社,初创为日刊,用油光纸石印,每号3页。在《童子世界》创刊号上,办刊者向社会呼吁关注儿童之教育与成长,强调少年儿童对未来的重要意义和加强少儿教育的必要性:“……然则二十世纪中国之存亡,实系于吾童子之乎矣。则虽谓二十世纪之世界为吾童子之世界也亦宜。”《童子世界》辟有论说、时局、史地、理化、小说、诗歌、译丛、笑话、游戏等栏目,以浅显的文言文或通俗的白话文介绍历史、万国地志、博物化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它刊登的《俄皇宫中之人鬼》、《陆治斯南极探险记》、《鱼丽水冒险记》等一批中外小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该报常以专题形式宣传民主革命和抨击当时社会制度,推出的《十八省祖国歌》、《新编湘江郎》、《少年歌》等文章,通过浅显易懂的歌谣体诗形式,向少年儿童传达爱国思想,很为学生所接受。如在《新编湘江郎》中写道:“五更里报晓鸡鸣,这一声,唤醒大家。大家醒醒,我们中国好似分呀分的瓜。叫大家,快去抗他……”期间,曾在早稻田大学进修过新闻的林白水于1903年创办的《中国白话报》,以“鼓吹爱国救亡”为宗旨,特别开设《歌谣》专栏向少年儿童灌输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订阅者也“以学生社会为多数”。这时期的少儿报刊已经从单纯的传播新学问、新知识、新文化向传播新思想拓展,积极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革命思想,在少儿读者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打下了更宽泛的理论和群众基础。
三、学生读者成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被推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并于当年3月11日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促进了民族报业的发展。同时,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国家议程上的大事,教育继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背景下,各类教育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笼,少儿报刊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黄金时代。“辛亥前后各地发行的教育期刊达到118种,其中1911年以前出版有27种,其余97种教育类报刊都为1912-1919年间创”,这百余种教育期刊中就有大量为少儿报刊。1912年1月,曾担任《教育杂志》首任主编的陆费逵在沪创办中华书局,以“开启民智”和“教科书革命”为宗旨。中华书局除创办了《中华教育界》等综合性教育杂志外,还陆续创办了《中华童子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学生界》等多种少儿报刊。创刊于1914年7月的《中华童子界》有故事、游戏、科学、小说等,寓训诫于游戏,翻译了不少国外优秀童话。创刊于1915年1月的《中华学生界》,以培养品德、指导读书为宗旨,兼顾世界时局、各国国情,向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传播新知和国情时事。另一家重要的近代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也特别重视少年儿童。在辛亥革命前后相继创办了《儿童世界》、《少年》、《学生》等杂志。创刊于1911年3月1日的《少年》杂志涉及修身、文学、历史、地理、童话、寓言、故事、游记等各方面,刊登过赵景深翻译的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并在读者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如该刊第四期刊登孙毓修的文章中就提出“保家先要保国,保国莫如爱国”。创刊于1914年的《学生》除刊登学生各种形式的练习为主外,还积极发表学生供稿的论文、小说、新剧,并一度成为反映学生思想的舞台。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团体、个人创办的少儿报刊。如环球中国学生会于1916年5月15日创办了《环球》,上海少年宣讲团于1916年5月15日创办了《新少年》半月刊,上海中国学生联合会于1917年4月创办了《学生月刊》等。伴着新式教育体制的逐步确立,近代少儿报刊完成了教育启蒙、思想引领的作用。受过新思想、新教育熏陶的学生,日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和群体,走向“”的社会舞台,推动近代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军。
作者:桑翔 单位: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东方教育时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