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论文

一、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概述和价值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是通过对幼儿这一群体生命与成长的关注来实现诠释现实中的教育品格;在培养精神层面的发展以及深化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出发展与创新文化的可能。实现文化的发展创新,优势与目标更多的蕴藏在幼儿这一群体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融汇了中华节日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中华艺术与游戏文化启蒙教育、中华礼仪与民俗文化启蒙教育、中华人物与发明创造文化启蒙教育等多种形式与类型的教育领域。

(一)丰富中华文化的课程资源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有着其他教育模式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也能够为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找到更适合的途径和新生力量。我国传统文化只有依靠民族、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才能实现不断延续、代代相传。将中华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入课程设计环节,从不同领域丰富幼儿日常的学习氛围,为幼儿成长增添更多的活力与动力,作为受教育者既可体验中华文化教育层面的意义,又为自身的成长发展吸收多元化的文化气息。

(二)促进幼儿民族情感的形成

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往往存在误解,认为是封建落后的一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让孩子花时间和传统文化接触有些落伍,不如把时间精力花在学习外语等方面更务实。对传统文化的误解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在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出现了偏差和缺憾。其实,中华文化中乐观辩证地看待周围事物的哲学思想,对于教育孩子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民间谚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将心比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与目前的知识时代提倡的终生学习观、换位思考、坚守诚信等不谋而合。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同时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幼儿切实感受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道德感形成的影响

幼儿的道德情感不是天生就存在的,而是经过不断地社会实践逐步产生发展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对一些行为产生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感受,从而认识到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尝试着采用一些道德方式去接触周围环境,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道德结构。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展开,进一步为幼儿提供了道德情感体验的社会性刺激,使幼儿在成长中获得具体的情感感知,使得个体道德要求与社会道德要求一致,丰富与提升幼儿的道德情感。

(一)丰富幼儿民族道德情感认知

中华文化在华夏民族传承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的文化气息。中国地域辽阔,民族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性与象征性,通过认识雄浑奔放的黄河,了解北方的中原文化;认识清奇秀丽的长江,了解南方的楚文化;认识广阔的大草原,了解西部的游牧文化。同时,幼儿对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可借此来进行道德感教育,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传统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幼儿来说,贴近生活,更贴近他们自身的道德需求,使幼儿在领略中华文化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幼儿在成长中拥有自身的道德情感经历。根据幼儿道德发展水平与特点,将中华文化中的道德知识以容易被幼儿理解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提升幼儿对道德知识的获取。在成人的道德评价和各种榜样作用的影响下,幼儿自身的民族道德情感逐步形成,对于道德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从初步区分好坏的标准开始的。从最初只有同情感与怕羞等道德情感的萌芽,到集体生活中各种行为规范的掌握,是幼儿道德情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传统文化要素在幼儿成长经历中的渗透,对于幼儿道德认识的深化具有重要作用,以传统道德精神的存在影响幼儿民族道德认知的形成。

(二)帮助幼儿民族道德感行为的养成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可以培养和熏陶人们的社会规范行为,也可以理解成对良好社会行为培养的影响。改善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如在家庭生活环境日益优越的情况下,幼儿与家长、伙伴交流的话语越来越少;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缺乏与他人分享、关心他人、主动去服务他人的意识。以上现象中的幼儿社会行为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孔融让梨》的古典故事、《三字经》中“父子恩、夫妇从。兄刚友,弟刚恭,长幼序,友与明,君则敬,匡则忠,此十义,人所同”等都体现了文化精神中的友爱与谦让、忠孝思想,有助于提前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相关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懂得相关的礼仪,尊敬父母,更易于其认识如何表达关爱,最终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他人与生活的良好行为。同时,在现实生活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观念中,从幼儿阶段着手进行感恩教育的想法较少,从而导致幼儿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幼儿学会尊敬老人、体谅父母、为家庭分忧解难,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并实现幼儿感恩行为的强化。

(三)促使幼儿民族道德情感提升

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不仅能使幼儿获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伴随道德观念所带来的愉悦情感。可通过情感环境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实现民族情感的培养与表达。在新年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中,幼儿能感受到亲友邻里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家庭生活的和谐安定,从而学会处理与父母长辈间的关系,实现与他人的情感对话与表达。在团圆的人伦精神影响下,体验节日中的真实情感,在意识到被爱的同时,学会如何更好的爱他人。

三、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理智感形成的影响

(一)激发幼儿民族智慧潜能

引导幼儿开展古诗吟诵、童谣吟唱、绕口令、歇后语活动,进行创编儿童诗、顺口溜、相声,听成语故事、说成语活动,感受语言产生的魅力,对认知中华传统文化、开发幼儿智慧有重要作用,以不同的视听效果及传统文化气息感染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对传统艺术好奇与热爱的基础上,主动吸收与模仿好玩的情节,开阔眼界,同时领略中华民族地方特色语言的丰富化,并根据自身兴趣深层次接触这些文化,产生对家乡对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与价值,从语言、思维及艺术方面实现智慧的发展。民间游戏同样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体能、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民间游戏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关键内容,为幼儿提供更充沛的探寻机会,为幼儿智慧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条件。例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借助游戏去进行好与坏、善与恶的道德认知,了解危险及安全的常识,已达到提升自身机敏灵活、判断能力的目标。

(二)促使幼儿民族理智感行为的养成

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因为环境与游戏的需要,幼儿会一起制作相关民俗事物。在端午节时,幼儿可通过参与包粽子、品尝粽子、做粽子形状的艺术品,去体验传统节日活动的丰富性。在此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倾听,观看教师操作时的动作,并在自己操作时锻炼动作的灵活协调性。这一过程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具有较强的兴趣性、游戏性,使其顺利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认知活动。通过融入活动并体验活动的乐趣,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实现理智行为的养成。幼儿在认知基础上实现自己理智思维活动的形成,再协调动作综合完成活动的进行。更多的传统民俗活动倡导尊老爱幼、惩恶扬善、文明礼貌等传统美德,同时会体现人们对祥和乐利等方面的美好的愿望。在中华节日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成人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幼儿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同时促进幼儿的认知活动。幼儿在学习与接触过程中,不但认识中华文化,而且满足理智情感方面的需要,诱发探究与学习热情。

四、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民族认同感形成的影响

(一)促使幼儿形成民族归属感

中华文化启蒙教育根据年龄分期使幼儿体验不同类型的中华文化,为幼儿自身创新与创作思维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源泉。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融入中华文化的优秀元素,可使幼儿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并深入了解自己的民族特色。可以丰富幼儿园园本课程,注入代表本地域鲜明特征的传统文化色彩,通过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打开幼儿教育领域的文化发展空间,实现幼儿群体的文化交流、传承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具有更广泛的包容性。以启蒙教育的形式传承传统文化,目的在于拒绝文化的中断与消失,通过优秀文化的渗透和有目的的创作实践实现传承。例如在幼儿认知自己民族的艺术作品时,通过动手制作简单的作品、展览与点评作品来增强民族意识,深刻感受自我创作所蕴含的民族情意。

(二)帮助幼儿增强民族使命感

中华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培养人们欣赏美的能力,提升审美创造力,人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营造美的世界、生活及作品。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创新是更高意义的能力与精神,可以充分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已有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将具有自身特点的创造思维运用到各种活动中,实现创新实践与创新思维的结合,对于幼儿心智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他们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去完善自身的成长,为民族发展增添创新的元素与思维,从而逐步培养对国家、社会及自身的责任意识,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所应负的责任与义务。

(三)促使幼儿体验民族自豪感

不同民族在交流互动时,通过对语言、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异同程度的观察、比较会形成不同程度不同意义的认同,进一步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各民族会在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上形成自己固有的特征,形成容易辨别的民族属性,赋予强烈的民族情感,从而内化为民族的象征、民族个性。幼儿正是在逐步感知民族特征的过程中,形成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将生活与艺术结合起来,并把民族文化象征深化为自我创造的资源,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使幼儿主动认识并选择民族文化中感兴趣的方面,围绕兴趣点去进行探究与创新,从实际操作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体验参与过程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启蒙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资源,不仅能丰富幼儿自身的成长历程,在幼儿精神层面发展中更能起到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将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幼儿发展融会在一起,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找到更适合的途径和新生力量,实现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崭新发展。

作者:张玮 王冰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