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启蒙教育研究(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接受必要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是幼儿大脑极好的营养品,能调节大脑的功能,提高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能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还可以陶冶幼儿情操。因此,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其次针对性的给出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启蒙;身心发展;教育作用
幼儿启蒙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音乐启蒙教育,以音乐的艺术性、感染性挖掘幼儿潜力、探索幼儿智慧,鼓励幼儿交流合作、自主实践。音乐启蒙教育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幼儿认知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发展情况,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从认识、了解、领悟到提升对音乐的认识,实施音乐启蒙教育,引导幼儿综合发展,实现美育教育。
一、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音乐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身心发育
生理学家和医学家研究证明,在唱歌中音乐能使心肺、呼吸器官等进行活动,音乐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变化。当幼儿听到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后,不自觉的手舞足蹈,会调动全身器官,促进身心运动。并且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积极思维能力,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得到了运动的锻炼,在幼儿这个时期幼儿童肌肉力量差,容易疲劳和损伤,肌肉群发育不平衡,大肌肉群先发育,小肌肉群还未发育完善,表现为手脚动作比较笨拙,特别是手,还难以完成精细的动作;心肺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心脏收缩力差,因此要注意不要让幼儿步,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过:“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而右半球视为劣势半球,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边唱边跳的活动中促使左右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发展。
(三)音乐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良好情绪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赞许的需要不希望完全来自同伴,更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在幼儿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幼儿会努力得到表扬。在授课中,孩子在你面前唱了一首儿歌,或许音调不是那么准,应该鼓励,对他们说,你唱的真棒!希望下次有更好的表现。他们就会反思与改进;反之,一味的去批评,就会降低幼儿唱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们在一个班集体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集体的概念,上课时总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相应任务。这不仅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个人位置,而且促进幼儿的集体荣誉感的发展,通过接受老师的教导与小朋友共同完成任务,切实感受到了集体的气氛,对幼儿的责任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实施策略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才能放松心情、开拓思维与创新思考。为了引导幼儿学习上课的紧张感、约束感,可以运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策略,引导幼儿犹如在平常的生活中学习、娱乐、游戏与收获。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精心挑选素材,选取生活中的元素,引导幼儿在视频教学情境下,不断体验和感悟音乐的艺术美。或者借助图片、游戏、实物器材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幼儿思考、分析、探究与运用。如对于《玩具会唱歌》这首幼儿歌曲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实物情境,带领幼儿到一群可爱的玩具周围,在播放音乐、视频的过程中,鼓励幼儿随歌而舞,发散思维,快乐感受与收获,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二)融入多种艺术形式
借助《企鹅的白肚子》《小公鸡》等相关歌曲,教师鼓励幼儿结合美术艺术,将歌曲内容借助色彩与线条描绘出来,使得音乐变得立体而生动,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同时将舞蹈融入到音乐欣赏教学中,配合音乐舞蹈形式,在优美的舞蹈创作中,强化幼儿创新精神与能力。另外,还可以配合音乐的听后感,鼓励幼儿将音乐用朗诵描绘出来,配合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想象,鼓励合作交流,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大班幼儿谱曲、填词,创作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
(三)实施表演教学策略
展开表演活动,将音乐元素融入到表演过程中,渗透音乐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方法与音乐素养,鼓励幼儿在表演活动中提升创作精神。在学习《摇啊摇》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间合作与交流,让幼儿自创动作或者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活动。小组内幼儿边唱边表演,并选出几个幼儿用打击乐进行伴奏。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自制乐器,借助生活中常见物品,如小木棍、铅笔、气球、小碗等,创新想象和联想,结合音乐歌曲中的故事情节,如《鸡妈妈找小鸡》展开表演活动,以小组形式,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
(四)打造游戏音乐课堂
展开音乐游戏活动,选取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游戏,展开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过程。通过在游戏中融入音乐元素,鼓励幼儿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游戏场景中,扎实的记忆音乐知识、展开音乐创造、展现音乐魅力。在音乐游戏活动教学策略中,首先是体验性策略,其次是情境性策略,最后是角色游戏与角色互换策略,如对于《小木屋做游戏》音乐教学,教师首先讲解歌曲大意,之后带领幼儿们到区域活动的游戏教学块,幼儿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玩游戏,感悟音乐中表现的韵律和内涵。
三、总结
音乐启蒙可以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引导幼儿用心去感受和聆听,用声音来表达情感。音乐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必不可少,通过音乐的教育让幼儿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辉.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J].文艺生活,2012(9).
[2]刘风梅.加强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提高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J].教育时空,2013(9).
[3]董娜娜.浅析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9).
作者:王悦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第二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新理念思考
【摘要】我国目前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父母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经常会送孩子参加舞蹈训练班来对孩子的形体和气质进行塑造。但在我国的幼儿舞蹈教育中,由于没有建立适合幼儿舞蹈的教学体系,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按照青年或成年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和身体条件。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和情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发展,让孩子接受美术、声乐、舞蹈方面的培训。幼儿舞蹈由于对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培养幼儿的整体气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我国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教育年龄在逐渐下降,许多家长在孩子才学会走路就让孩子进行舞蹈的学习。由于我国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还不够成熟,常会给幼儿造成身体和心里的伤害,不仅违背了舞蹈教育的教学初衷,也会给幼儿的心理造成严重的阴影。
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幼儿舞蹈启蒙教育除了让幼儿学习到基本的舞蹈动作外,还要促进幼儿思维的拓展。许多青年在幼儿时期缺乏适当的形体锻炼,致使其在成年后常会出现弯腰、驼背、高低肩等不良的形体姿势。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对塑造幼儿形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提高幼儿的精、气、神,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站姿与坐姿。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舞蹈动作。幼儿在第一次进入舞蹈教室进行学习时,会对教师的舞蹈动作感到好奇,进而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幼儿对教师动作的模仿不仅有助于教师舞蹈动作的教授,也对幼儿的思维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幼儿启蒙教育的新理念
幼儿启蒙教育新理念是遵从幼儿的自然情况,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教学方案,使幼儿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艺术潜力,带动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身体认知。目前幼儿接受舞蹈启蒙教育的年龄普遍较低,幼儿的注意力有限,并且是活泼好动的,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天性出发,让幼儿的舞蹈的学习中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在前两堂课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儿歌或者是节奏较为欢快的歌曲让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律动。幼儿在了解自己的身体之后,教师可以从基本的舞蹈姿势开始相关的舞蹈教学,例如可以从对幼儿坐姿和站姿等基础姿势对幼儿开展基本的形体训练。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有时可能对老师口中“直”的概念不是特别理解,这是教师要借助生活来增加幼儿对于“直”这一概念的感性认知。例如在对幼儿的站姿进行训练时,教师可以借助墙壁、旗杆、大树等来增加幼儿对于直立的感性认知。对幼儿直立姿势的培养是基础舞蹈教学的重点,对以后舞蹈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初期要对幼儿身体直立进行训练,并通过各种身体姿势细节的改变来提高幼儿的整体形态。由于舞蹈动作力量控制的好坏与舞蹈动作的优美程度息息相关,因此在幼儿舞蹈的启蒙教育中,使学生明白如何对力量进行使用与控制也尤为重要。在幼儿全面了解自己的身体之后,舞蹈教师要使幼儿明白舞蹈动作的发力位置,避免舞蹈动作生硬,体现出舞蹈灵动的美。例如,在对“绷脚”这个动作进行练习时,教师应使幼儿明确绷脚的发力与控制部位为脚尖而不是脚背。“勾脚”这个动作的发力与控制部位为脚跟。在进行日常的力量训练时,要提高脚腕和手腕的灵活性。
(二)注重幼儿的舞蹈表达。舞蹈的核心是舞者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精神。幼儿天性活泼,其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常常是模仿教学,而以往单纯的动作模仿不仅不利于舞蹈教学的开展,有时也会给幼儿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在当前的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教师要从生活出发,让幼儿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模仿。教师要多对幼儿进行鼓励,将其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使幼儿将情感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中。提高幼儿的舞蹈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是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幼儿对事物具有较高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开展人物与动物的模仿教学,提高幼儿的舞蹈表达力。第二,利用情感教学。幼儿虽然年龄小,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却有着比成人更加丰富的内心情感。舞蹈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找到幼儿的情感特征,通过舞蹈动作将幼儿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舞蹈表达力。
(三)让舞蹈动作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幼儿与成年人最大的不同是由于幼儿的思想常常是天马行空的,不受束缚的,因此,幼儿常常比成年人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舞蹈的教学中,能将幼儿的想象力和身体表达发挥到极致的就是“即兴舞蹈”。即兴舞蹈是一种自由的舞蹈,由于没有经过既定的舞蹈安排,使整个舞蹈充满自由与轻松,是对舞者舞蹈功底的考验。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引入即兴舞蹈,符合幼儿的天性,虽然他们的动作不能像专业舞者那样优美,但却最能表达出幼儿的童真。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引入即兴舞蹈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让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律动,来表达幼儿的情感。二是教师可以对某一生活场景进行设定,通过音乐的配合释放幼儿的身体。
三、结语
在进行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教师一定要从幼儿的年龄从发,制定适合幼儿的舞蹈学习方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降低幼儿对陌生环境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制定科学的幼儿舞蹈教学方案,使幼儿从内心热爱舞蹈,促进我国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嘎尔曼.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11).
[2]王印英.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3]范宏伟.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4]潘小余.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探微[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5(06).
作者:潘黎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中心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妙的音乐能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净化我们的心灵,更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同样,音乐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与能力,更是身心得以和谐健康的重要手段,是脑体结合非单纯技术的一门科学。因此,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堪称是艺术家成长道路上具有决定性的奠基阶段,本文旨在引导孩子接触音乐,阐述音乐的启蒙教育对幼儿的良好影响与重要作用,同样幼儿的音乐启蒙与教师、父母甚至整个社会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关键词】音乐教育;启蒙;作用;重要性
早期音乐教育是借助于音乐艺术的魅力,用健康、优美、积极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孩子的心灵。有人说弹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我们应该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让孩子学音乐,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他们个个都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把音乐作为向孩子进行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如果全社会都重视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那音乐的启蒙教育对孩子到底有哪些良好的影响呢?
一、改善幼儿感知能力
开发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增强幼儿智力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演艺术,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音乐符号,而是通过感觉、知觉、听觉来辨别旋律、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众所周知,音乐的学习过程在很大时间上是长期听辩,视唱和演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脑等器官都在同时运行,并且依靠大脑的紧张活动来进行调节和平衡各自的功能。幼儿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两眼不但要同时看准高低音谱表中的音符,还要兼顾钢琴键盘上的单音的位置。
二、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与情感的发展
幼儿时期主要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占多数,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之中,但还很不稳定极易转移,谈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幼儿园闵竹欣周围那些新颖强烈的刺激和变化,都会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音乐作为一种神秘美妙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时刻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以及注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精彩内容和丰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同样,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合唱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是否与自己一致,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就像在这次我园举办的迎六一红歌演唱中,我以分部演唱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演唱排练。虽只是一首《圆圆的心愿》,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一开始并不能很好的把握整首歌曲,不是音不准就是节奏不对,个别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与能力有效都影响着整个演唱的练习与效果。但在慢慢的练习与感受中,我发现孩子们的进步突飞猛进,不但能够很好的把握节奏、音准,也能尝试跟着旋律进行演唱,更可贵的是在指挥中,孩子们都十分的投入自己的情感,明确各自声部,整个演唱真是让我感动。
三、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感悟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当孩子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声,就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如在音乐活动《数高楼》中,孩子听着音乐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感受数高楼的情景。在有趣的学唱歌曲中,不但思维打开了,更提高并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与想象的空间,简简单单一首幼儿歌曲,在无形中促使幼儿言语愈加发达,想象的有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就愈加的深入发展,音乐的教育正在无形中促进孩子们想象力的发展!
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当然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种富有情绪色彩的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我想,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唱会七个音符,更是能够对孩子进行智能、思维素质的培养与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智力的主要核心,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点。
1.利于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
婴儿从一出世开始就对声音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和“厚爱”。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未必能识字却很少有不会唱歌哼曲子的,其道理就在于:听觉是幼儿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感官。俗话说:耳聪目明。“耳朵”是领先的,充分利用它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是开发孩子智力,使他们变得更聪明的极好途径。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是在幼儿时就接受音乐教育,成为“智商”超人。列宁有超群的记忆力,他在孩时便接受母亲的钢琴训练,八岁时就能演奏钢琴。爱因斯坦,一生有过不少重大科学发现,具有极大的创造力,据说他从小就迷上了音乐,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了我们音乐与人才的关系,同样更说明了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与必要性。
2.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根据早期音乐教育做过的统计显示,幼儿听觉在三、四岁时是发展得最好时期。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训练音感的最佳阶段,对幼儿进行早期的音乐启蒙,用音乐艺术来陶冶孩子的性情和品格,使孩子的生活更加快乐与美好,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一个智力与身体的平衡发展点,从而达到一个健全、完美人格的教育。
3.推动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音乐教育不是说理的方式,而是以优美动听的音乐感染和影响着儿童,潜移默化地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同样,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更能加深孩子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音乐教育同样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形成相互之间合作的良好意识与行为道德。当然,各种不同的音乐也会引起孩子身体上不同的反应,与幼儿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唱歌能使肺脏、发声器官有所活动,音乐游戏、律动、舞蹈能使幼儿身体得到锻炼,动作协调优美,更重要的是音乐活动更能为可爱的孩子们带来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成长!对于一线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从自身来感染、带动幼儿的音乐教育,全面贯彻实施国家音乐启蒙教育的方针政策,从生活与教育的点点滴滴进行落实,结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合理地规划实施音乐教育。
作者:闵竹欣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幼儿园
第四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重要性研究
摘要:幼儿期是学习、模仿能力很强的一个阶段,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古语有:“观其舞,知其德。”由此可见,舞蹈艺术是一门可以训练人、培养人格的艺术,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舞蹈教育,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幼儿舞蹈的一些特点,了解幼儿舞蹈在启蒙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最终总结出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期;舞蹈;启蒙教育;现状;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而幼儿舞蹈是启蒙教育当中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什么是幼儿舞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由儿童来表演的,体现儿童生活中心理、情感的舞蹈,通过简单明了的动作、语言、戏剧表演,配上悦耳的音乐,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情感,表达孩子在生活中的乐趣。舞蹈既可以塑造良好的形体,又能陶冶情操,所以,在幼儿时期就开始进行舞蹈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身体运动机能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舞蹈的特点分析
舞蹈是复杂多变的,幼儿舞蹈是针对于幼儿的,小孩子在这个时期对于很多东西都是懵懵懂懂的,这也就决定了幼儿舞蹈要易于被孩子理解和接受,在边歌边舞里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夸张有趣。从幼儿本身的特性来分析,幼儿舞蹈必须要简单明了,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孩子们看不懂,另一方面,舞蹈不能太长,最好有一定的简单情景,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总的来说,幼儿舞蹈主要包含三个特性:第一,直观性。因为幼儿年纪太小,大脑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思维特点是形象和具体的,设计的舞蹈动作必须是直观形象的,太抽象的东西幼儿还不能理解;第二,模仿性。在幼儿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幼儿们喜欢模仿别人,通过模仿来学习,所以在幼儿舞蹈中,通常有设计各种简单明了的动作来揭示现实和想象中的知识性内容;第三,童趣性。幼儿舞蹈中各种趴、爬、滚、打等的动作设计符合幼儿喜欢玩游戏的性格特点,充满了童趣。
二、幼儿舞蹈对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幼儿舞蹈对加强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的帮助
幼儿舞蹈的一个特点是模仿性,不断地模仿对于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老师的教学和引领下,通过好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等各种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其学会观察学习,通过不断地练习增强其记忆力。通常让幼儿观察模仿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不断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2.幼儿舞蹈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性格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周边的环境对孩子的性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一个人良好性格的塑造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学习舞蹈的过程当中,要经常与老师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交流,整个氛围是轻松愉快而美好的,这容易给孩子们带来乐趣,从而塑造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还可以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另外,幼儿舞蹈的故事性很强,通过学习舞蹈来教育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爱护小动物等,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学习中认识,从认识到养成,可见,它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3.幼儿舞蹈既能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又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形体
幼儿舞蹈是根据孩子在幼儿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会得到提高,同时还会促进孩子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的消化能力,提高孩子的食欲,进而提高孩子的体质。另外,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会出现如内八字脚、双腿弯曲不直、体形松懈歪斜等形体毛病,而幼儿时期的骨骼、肌肉等都是非常稚嫩的,可塑性很强,一些形体毛病可通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来加以矫正。舞蹈是一门全身都能得以锻炼的运动,对身体的协调性要求很高,所以学习幼儿舞蹈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纠正孩子的形体毛病,让孩子的身形更挺拔、更有型。总而言之,舞蹈在幼儿期的启蒙教育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孩子的启蒙教育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也逐渐认识到了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学习舞蹈的用处及重要性。幼儿舞蹈有利于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的培养与塑造。所以,我国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成长、发展的特点,以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加大对幼儿舞蹈教育的投入与改革,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作者:柳艳 单位: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
第五篇:幼儿早期识字阅读启蒙教育思考
摘要: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是人的一生中学校的最早雏形,怎样做好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启蒙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长期以来摆在当今幼儿教育的大课题。本文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研习该读物,从提供适合幼儿的阅读材料、阅读机会与场所,建立幼儿良好的互动阅读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本人对早期幼儿识字阅读教育的认识。
关键词:幼儿早期;识字阅读;启蒙教育
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可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指出声诵读,默读则指没有明显发声的诵读。“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到。近年来的教育研究表明,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帮助幼儿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当幼儿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后,自己就能独立阅读书籍,获得丰富的知识,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到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指出“要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3--6岁是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形成期,如何在这一时期通过阅读,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正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逼着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经验研究探讨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受益终身。大量阅读是提高孩子能力,发展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培养孩子在幼儿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一)顺应幼儿的心理特点,选好幼儿“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幼儿对书产生好感。幼儿阅读初期,选择合适的书刊很重要,教师要精心挑选,尽量提供印刷美观引人、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符合幼儿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刊,比如日常的生活用品、动物画刊、彩图科普等读物。
(二)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细心的老师和家长都会发现,幼儿在阅读时经常会表现出好奇、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等特点,他们一会看看这本书、一会又翻那本书。对此,教师不要过多去干涉,应该顺应幼儿心理需要,以此培养幼儿持续阅读的兴趣。
(三)把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是一种“游戏”。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提供一些适合幼儿年龄段的书籍,并对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书籍进行控制,但范围不宜过大和太过苛刻,倡导“把阅读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力图让孩子们涉猎图书的范围宽阔广泛,促进孩子们知识面的增长。
二、选取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
幼儿的具体形象性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进行阅读活动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图画。因此,如何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至关重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具体应为:
(一)书籍必须是图文并茂,由图画与文字两种媒介共同叙述故事,尤其是画面夸张,人物表情丰富,图画颜色鲜艳等的图书,会得到孩子的喜爱。
(二)书籍内容要富有童趣,最好是既符合幼儿生活,又能反映幼儿园和社会生活等符合他们认知想象特点的图书。
(三)文字上简单易懂,口语化、趣味性强的图书为最佳。
三、阅读机会和场所的提供
近代瑞士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造和设立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如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
(一)硬件设施。我们根据园内的条件,为幼儿提供了图书阅览室,按时开放,使幼儿在相对安静的地方进行自主阅读。
(二)阅读过程。在幼儿阅读角区活动中,教师要定期为孩子们提供和更新图书、图片等阅读材料,并介绍和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所讲的内容,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幼儿感知文字作品的美。
(三)情境再现。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的图书,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图书故事情节再现活动,组织引导孩子们节选自己喜欢的图书中的某个情景等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或者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并说明原因,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潜移默化。教师应该主观能动地为幼儿人为地创设环境,比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对比一年四季的变化、模拟日常生活的情景等与阅读相结合,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积累和内化阅读经验。
四、建立良好的互动阅读体验
阅读行为的组成,包括阅读环境、阅读内容、阅读对象,而整个阅读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对象。
(一)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幼儿的阅读受外界的影响因素较大,其中幼儿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占有主导因素。因此,幼儿教师应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或活动,建立起亲密的师幼关系,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选书看书、思考发问,最终获得交换、合作、交流等的延伸体验和快乐。
(二)注重家长参与到幼儿的阅读。由于个人认识的不同,部分家长不理解早期阅读的概念,认为阅读就是识字;认字一定要和写字同时进行;应该先识字再阅读;看文字才算阅读,看图画、色彩不算阅读等等。我们通过“亲子课堂”、公开课、汇报课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家长正确的认识早期阅读,注重和引导家长与幼儿建立良好有效的互动阅读关系。有研究表明: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影响很大,父母应该经常与孩子一起学习阅读交流,还可以适当拟定一些学习阅读后的问题,让孩子动脑筋,这样也同时能促进家长和孩子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总之,早期的学习和阅读是幼儿认知世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幼儿教师应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大力激发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的技巧,为将来学习书面语言以至于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李俊琦 单位:如意广电科技有限公司幼儿园
第六篇: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艺术教育是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一种新教育,在各大领域的交叉和融会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而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要遵循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而且还要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对其在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进行启蒙教育,还要以全面发展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的教育方式和相应的手段,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发展;重要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受。心理医生和魔术师都常用音乐给人催眠,这就说明音乐对人的大脑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准妈妈都利用音乐进行胎教。在幼儿出生之后都会对音乐有好感,使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喜与悲,这种情绪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音乐的律动、节奏和力度都能使孩子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下。这些音乐因素都能使孩子的大脑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体肌能的提高。音乐活动往往伴随着身体的运动。音乐的节奏是无处不在的,有规律和无规律的交替,强烈的节奏感,使幼儿身体的运作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的节奏也是根据自然界万物和生命的运动演化而来的,所以,幼儿也能从中音乐中模拟动物、情绪、植物等状态,在培养音乐节奏感中也可以让幼儿在音乐的律动中进行音乐游戏和舞蹈,使幼儿在身体运动时也能感受到轻松和愉悦,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三)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活动能满足学前幼儿的内心需要,音乐教育不仅能让幼儿感观地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存在,还能扩大对知识的广泛理解。往往丰富的音乐活动更容易被幼儿所接纳和认可,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能产生想象、感受、记忆的因素,使幼儿在大脑中产生一种积极活跃的生活状态,随着音乐情绪的不断变化,使幼儿从中获得舒适愉快的心理需求;幼儿本身随性的性格则更容易在音乐活动中得到满足。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与认知的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一定的语言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音乐中也包含有很多优秀的艺术语言,幼儿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歌词来表达各种事物的情绪,使幼儿在音乐歌词中感受到快乐。另外,教师在教幼儿学唱歌曲时,教育任务就是让幼儿口齿清晰、发音准确,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语言环境。实践证明,音乐的反复刺激可以有效地帮助那些智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为音乐中包含的力度、音色、节奏等因素对于其语言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加强幼儿情感认知的能力。音乐中强烈的节奏感和不同声响的发出都能带动孩子的行为举止,研究发现,孩子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可以加强幼儿的认知能力,从大脑支配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加深幼儿对事物理解的过渡期。
三、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舞蹈、音乐、乐器的演奏和音乐小游戏来解放孩子的天性。以丰富的教学活动来诱导幼儿以不同形式来演绎真实的自己,同时也能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形成热情大方、善于言谈的性格。在个性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四、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幼儿在听音乐过程中,可以从中感受到音乐带来情绪发展的变化,并对其内容、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幼儿音乐理解力的发展。音乐理解力是指幼儿可以从音乐中表达思想情感。包含有节奏、音色及旋律等音乐表现手段。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的理解力都是相互影响的。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的不同情绪孩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只有在了解了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才会更深刻地感受音乐。
(三)幼儿音乐表现力的发展。音乐表现力是指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幼儿,充满感情去表演音乐作品。其中包括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在幼儿的音乐教育中,音乐的感知、理解力和表现力都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幼儿只有从语言、身体动作等感受和理解表现出来了音乐才会富有生命力,孩子们才可以从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幸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音乐教育活动,鼓励并赞扬幼儿,并积极有效的和孩子们进行互动。
(四)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创造力是指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随性地表演音乐作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表现音乐。优秀的教师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育过程中及时鼓励、尊重孩子一些独特的想法。这些教育行为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内心创造技能从而加深幼儿创造性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侯杰.幼儿音乐教育为何不快乐[J].中国音乐教育,2011(03).
[2]杨晓.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民族音乐,2010(05).
[3]张小梅.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研究[J].歌海,2010(05).
作者:李洋洋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七篇: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思路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为五大领域之一,从此,科学走近了幼儿,幼儿也走近了科学。教学实践证明,科学能够大大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在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科学探索活动在幼儿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教师和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科学探索;幼儿;创新意识
《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已越来越重视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只有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潜能。
一、为幼儿创设科学活动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的活动空间里,有意识投放适宜的科学活动材料,给予幼儿操作、摆弄它们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习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现象、产生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这些也是幼儿创新活动的基础。可以在活动区域里设置科学角,放上适宜幼儿摆弄的物品。小班可以提供感知轻重、大小、色彩变化的物品;中大班幼儿可以为他们提供感知沉浮、空气、压力、磁性等物品。这些物品可以让幼儿参与收集,利用废旧物品,让他们参与布置、管理、制定规则。幼儿在这活动过程中会主动思考、设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萌发。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带领幼儿走进自然,激发幼儿创新欲望。奇妙和自然世界,对孩子们的吸引力是非常之大。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飘浮的朵朵白云,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那朵白云像白马,骑上它我就可以到月亮上看玉兔啦!”“那朵像怪兽,我要变成奥特曼去打败它!”“那朵白云真像爸爸的汽车,我爸爸的汽车要能开到天上该多好!”培根曾说过:类似联想的东西支配发明。我们要小心呵护幼儿这宝贵的好奇心和奇妙的遐想,这正是幼儿创新意识的萌芽!
二、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所进行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孩子们才会积极地探索,认真地思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萌发创造意识。如在教学活动《鸡蛋浮起来了》中,我拿一个鸡蛋放入半杯清水中,看!鸡蛋沉下去了。接着我向水里不断加盐,使盐慢慢溶解在水里,当盐加到一定的时候,看!鸡蛋居然浮起来了。当孩子匀看完这个实验后都对鸡蛋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起来感到非常好奇,这时我问幼儿:你们知道鸡蛋为什么会发生沉浮的现象?顿时,小朋友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个个积极动脑,我就让他们各抒己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隐含的科技原理,在动手中获得知识,体验发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在生鸡蛋在清水中沉到水底,当放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便漂在水面上的实验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透明塑料杯、鸡蛋、盐、筷子等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尝试,变换材料。在操作、比较、研究、探索中,幼儿不仅了解了鸡蛋在盐水中沉浮的有趣现象,而且增强了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亲历探索过程,学习用科学的步骤解决问题。在科学小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幼儿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开放幼儿"全脑"的过程,引导幼儿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实现教学知、情、意、行的融合。指导幼儿实践操作的过程,也是科学小实验与生活相联系的过程,也是幼儿体验和感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还要引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操作体验,对于幼儿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要给予过多的干涉,相反,要以朋友的身份关注和指导其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充分体验思维的再创造过程。
三、重视幼儿自主的探索过程
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的开放空间,他们亲自参与科学现象或真理的发现,通过观察、实验接触事实,教师在引导、合作、支持中期待幼儿探究的结果。如果教师不能耐心的等待幼儿自主地发现,而急于帮助他们,那么,探究活动就不成其为探究,幼儿的的自主也是枉然,幼儿仅仅就是一个容器,一个旁观者,在那里乖乖的接受教师的给予,不会发现,也不会思考。所以,教师理智的等待决定着幼儿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在中班科学活动《不漏水的漏瓶》的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水、有漏孔的矿泉水瓶、胶布、毛巾、瓶盖等,让幼儿用漏瓶玩水,发现瓶子是漏的,然后抛出问题“怎么让漏瓶不漏水呢?”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始探索———“用手堵上漏孔”,“用胶布贴住漏孔”,“用毛巾堵住漏孔”等,幼儿忙得不亦乐乎,教师着急了,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于是,教师急急忙忙召回幼儿,带领他们一起实验,结果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此时,教师又急忙帮助那些失败的幼儿。在活动中,幼儿只是照搬教师的方法,缺失了探究带来的惊喜和成功感,从而探究活动失去了它的价值。教师经过反思,在组织第二次教学活动时,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及时鼓励幼儿的发现,并鼓励他们探索更多的方法,当幼儿失败时,引导幼儿寻找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按紧吗?”“毛巾湿透后仍然会漏水是吗?”“胶布湿透后能粘得住吗?”“试试拧紧瓶盖。”等,鼓励幼儿继续实验,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幼儿获得了全新的经验———在水盆里拧紧瓶盖,然后提起矿泉水瓶,漏瓶就会不漏水,那是因为水面上的空气不能流动,和水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一次活动,幼儿在与材料的一次次互动中自然习得,发现科学现象,获得全新的经验,同时也带给教师一份惊喜。此次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没有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因势利导,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现,收获成功的喜悦。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不是以获取知识为最终目标,也不是以掌握科学概念为主要内容,而是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让幼儿在充满魅力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自主、自信、快乐地发展,让教师在充满魅力的科学活动中真正做一个智慧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作者:王秋莲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幼儿园
第八篇: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理性审视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的开展能够为实现对幼儿素质的开发与培养奠定基础,因此,从中不难看出国学启蒙教育本身与素质教育间存在的密切的关联性,实现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完善融入,能够为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的理性审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理性审视
一、前言
幼儿教育可称之为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基于这一时期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积极的将国学启蒙教育进行有效融入,能够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来传递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理念,促使幼儿从小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与高尚的情操,在传授知识与文化的同时,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融入的价值
(一)国学启蒙教育主要涉及到的内容
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主要是将国学中的基础性知识内容进行传授,促使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良好品德情操的培养,实现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光大,通过传统文化的继承来播种希望的种子,促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具备优良的品行,陶冶幼儿的情操,净化幼儿的心灵,为促使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价值
第一,促使幼儿实现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知。国学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在于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民族历史与社会变迁的背后,万事万物中所包含的道理以及世间的百态中,天理与人性的延伸搭建出了国学中所讲述的道德观,即忠孝仁爱信义平和,这一道德观念中所蕴含的就是中国博大而精深的民族精神。通过简单易理解的话语来揭示出为人处事的道理,促使幼儿在接受国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接受国有义理的熏陶,进而在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认知的基础上,实现对幼儿思想的教育。第二,实现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祖祖辈辈的继承与发扬光大,才能够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思想基础,认同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情感理念是成为一名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基础。因此,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了中华儿女的骨血之中,而实现国学启蒙教育则能够让幼儿从小熏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逐渐成为其一生中的精神支柱。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实现国学启蒙教育有效落实的途径
(一)在国学教学内容中融入古典音乐的欣赏
在国学教育中,我们从古典的教育理念中能够看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开展国学启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朗诵作为基础,积极的融入古典音乐欣赏内容,以古典音乐的乐声之美来熏陶与净化幼儿的心灵,促使其在古典文学与音乐的共同沐浴下而逐渐具备温和的性情,逐渐培养幼儿温文尔雅的品行,不急不躁、端庄稳重,这种才能够将国学教育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融入到幼儿的骨血之中,促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行。
(二)实现游戏化教学情境的构建来实现国学启蒙教学的落实
爱游戏是幼儿天性使然,将国学启蒙教学内容与游戏情境设置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促使幼儿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通过愉悦的体验过程来感悟国学启蒙教育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而才能够以思想指引行为,促使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情操。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为了让幼儿懂得“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要自己做什么事情,就应该立即去做,不要拖拖拉拉”的这一道理,做到“入则孝”,教师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楚国孟宗孝顺母亲的故事进行表演,也可以以多媒体来播放相应的故事视频。
(三)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并营造出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
首先,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在实际开展国学启蒙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蕴含传统美德的经典诗词语句作为教学内容,促使幼儿在背诵的过程中明确诗词句子所蕴含的道理,并将诗词句子中所蕴含的道理与实际生活中自身的行为举止相联系,促使幼儿在记住这一诗句的同时,明确道理并落实到行动上,进而实现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其次,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国学启蒙教育中的诗词歌赋进行充分利用,借助校园广播、睡前故事等方式来促使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熏陶在国学经典之中,受到教育的同时,实现对幼儿良好素质与品行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实现国学启蒙教育的融入能够为实现对幼儿良好品德与情操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提供思想保障。在实际落实国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幼师要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以寓学于乐的教学形式来充分的实现国学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何丽杰.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付晓莉.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作者:杨秋飞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第九篇:幼儿健康情感启蒙教育研究
1.引导家长明确情感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品德教育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说明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三点理由:①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对事物的想象和思维受情绪、情感的影响,以自我情绪为中心。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依赖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②情感教育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情感世界单纯透明,幼儿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充满着多彩的情绪。幼儿以愉快和舒畅的情绪进行活动,有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③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情感发展良好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个人成功的取得不仅依赖于高智商,更在于其情商所起的深刻影响。高情商的人乐观面对困难和挫折,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这正是现代幼儿情感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有特殊地位。
2.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儿童的影响力超过任何人,曾经有个独生子女家长寒心地问我:“我对孩子这么爱,孩子长大了却对我冷漠无情,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孩子受到家人过分的宠爱。孩子虽然沉浸在爱的环境中,但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爱,反而认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更不懂得去爱别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这话表明,良好的情感是做人基本素质,人们一切良好的思想行为无不产生于良好的情感,因此,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是做人教育的基础。而幼儿时期是进行良好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长期以来,家长误以为幼儿教育就等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可以脱离家长单独完成。其实,家长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三者的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所以,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儿童的发展受家庭、教育机构、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而越是年幼的孩子,家庭因素的影响就越大。只有树立教育观,情感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行为有效。幼教工作者应明确幼儿园的家长工作目的不在于教育家长。《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在家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幼儿园必须采取主动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介绍有关的科学育儿知识,配合社区开展有意义的家教活动,创造条件,促进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家教经验,不断深化社区教育工作,使“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让家长成为幼儿情感发展的时尚楷模。
3.注重调查研究,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要使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今年九月,据我园新生入园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4%的家长认为早期教育主要是教会孩子一些粗浅的知识。这说明我园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性质及任务缺乏了解,同时反映了家长育儿观念存在着重智力、轻能力、忽视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我们还发现多数的幼儿有胆怯、焦虑等严重情感失调,同时还反映出有的孩子在家与在园的表现很不一致。获得这一信息后,我们马上召开家长会,深入浅出地给家长介绍“家园如何同步教育,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让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共识,统一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指导家长学会教育孩子
培养孩子完善的品格,家长需要走到孩子内心世界,用心去了解,尊重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认识孩子,才能教育孩子。①必须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幼儿原始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系统的支柱,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家庭是幼儿以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向孩子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努力。②必须共同创造爱的氛围。爱是构建社会文明的支柱,有了爱,人与人之间不再陌生,孩子需要我们去爱,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身边人的关爱。所以,家园应共同用正确的爱会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老师平常应该通过需多种方式向孩子们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是重要铸成部分。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记载着父母一点一滴的辛劳,所以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迈向成功的一个坚定的垫脚石。家教工作虽然取得初步的成效,然而还有待深化。我们深深认识到:家园同步教育,是提高幼儿素质和办园质量的基础,健康情感的培养,其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零乱奏效,需要多方面,多个教育阶段的努力。20世纪90年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所以,探讨幼儿情感教育的途径,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成在明天的竞争中有成就的人,是国家民族赋予每个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使命。苏霍姆林斯基曾把情感比喻作花园中一朵最为幽香的花,在此,我们衷心希望情感之花能够开得更加绚丽芳香。
作者:林舜英 单位:福建省东山县宅山中心幼儿园
第十篇: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当今钢琴培训机构、琴行、艺校等音乐类教育平台的不断推陈出新,家长秉持着某种教育理念在宽广的市场中寻找与之契合的教育场所让孩子欣然接受钢琴启蒙教育。然而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忽视了什么和哪些该被提及将由这篇文章与大家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钢琴培训机构;初级钢琴教材;考级;幼儿钢琴启蒙
众所周知,现如今各大钢琴(考前)培训机构、各类取名优雅的琴行如雨后春笋般肆意的涌现和争先恐后的成长。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也是迎合广大家长对于子女参加各类五花八门的钢琴考级并在各种文艺团体、社区活动中脱颖而出的需要,作为家长,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或增强子女的竞争实力皆是用心良苦。钢琴是音乐之王,“从小学习钢琴”已作为一种口号在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中普遍蔓延。针对在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排除钢琴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和利益驱动,笔者已从教师、家长、学生这几个角度出发归纳出幼儿钢琴学习和教学的初衷及存在的问题。列出如下:家长初衷:1.单一培养兴趣爱好,很多家长都这么培养;2.以考级为目的;存在问题:1.遇到瓶颈孩子想放弃;2.学生只会机械弹奏几首考级曲目;学生初衷:1.好奇,弹钢琴很帅;2.听从家长号召,以考级中取得更高的级别为目标;存在问题:1.态度上是否认真;2.精神上是否坚持,对音乐是否理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初衷:排除在培训机构中利益的推动,程式化的流水线教学;存在问题:缺乏“因材施教”精神,是否教会学生弹出有质量的音色。依据家长、学生、教师这三者的身份分析学琴和教学的初衷及存在问题,提出笔者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教材选用的合理性
如果把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比作一个发动机,那么初级钢琴教材如同一把钥匙,打开这个发动机的心脏让它有效运作。国内钢琴教育泰斗级人物但昭仪教授曾在《综论钢琴基础教学与教材的选用1》一文中说过:“你给孩子启蒙入门,你选用什么教材,就体现了你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实际上也就回答了你要给学生打什么样基础的问题。”提到“初级钢琴教材”这个名词大多数学钢琴的人第一反应是“汤拜车”(大小汤拜耳车尔尼)堪称经典的传统钢琴教材,如同制定好的标准被广大教师作为大众流水线式的教学,老师手下十几个学生无论学琴时间及程度几乎人人必弹,如果不弹家长会问及“老师,人家孩子在弹的某某教材你为什么不教”,由此教育者为了教学的便捷在给学生教材的选用上注重“统一”。实际上我们鼓励教师去读更多的书、读有益的书,了解在信息化、多元化文化发展的今天市场上流传不同教材对于钢琴教学中的用途和对学生训练的价值。比如有些孩子初学钢琴时充满浓浓的兴趣对于钢琴学习充满好奇,这时教师应当伴随学生用探寻的方式在游戏中学习,多弹一些旋律性强、与孩子趣味相投的乐曲,不可用经典的“老三篇”教条式扼杀孩子的兴趣让其产生恐惧、厌倦钢琴的情绪。因此教材选用的合理性与“因材施教”这一理念息息相关。
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在很多钢琴培训场所为大家所知,每年会定期要求教师安排所带学生举办音乐会,作为音乐会表演者可以通过舞台锻炼的机会获取演奏经验、汇报所学曲目、施展自己的才华,听众们(多为其他习琴者、家长)可以吸收表演者的优势对自己比如同一作品的演奏查漏补缺,实现共同提高。这是一种现存非常普遍的实践教学方法,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也充实了学生对学钢琴的的自信和热情。然而考级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家长注意力集中在给孩子报考哪一类的考级更具有权威性,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初衷却以考级级别的高低和取得的成绩为最终目的。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则,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吃透”考级曲目。甚至还有很多教学机构的老师们只会教高考曲目,听从家长的呼吁把考级作为学钢琴的唯一目的。笔者并没有否定这种急功近利的趋势,毕竟每个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培养需求和方式不能苟同,但是久而久之市场上的“考级风”日益盛行家长是否真正让孩子领悟弹钢琴的“提纲挈领”,机械的弹出考级曲目学生们对于音乐头脑中是否真正有概念值得每位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
三、与家长、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在培训机构、琴行等教学平台工作的教师们注重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也是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钢琴启蒙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式、需要选择的教材、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学生需要完成的功课以及启蒙教学预期的成效每一环节都要与家长间接沟通。当问题与疑虑产生时,随时清除家长脑中的疑问解除学琴中所遇困扰势在必行。幼儿钢琴启蒙的发展与进步、教材的推崇与使用核心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作为有身份、威望和具备一定能力及责任心的教师应当保证其教学的可靠性、价值性、成效性,帮助学生有方法地去弹奏、表现有音色的音乐,教会学生用“耳”“心”去“思考”、弹出地道的钢琴音乐。国内的诟病体现在无数琴童虽训练有素、钢琴考级进行的风风火火,但弹出有质量的音色甚是缺乏。除了专业音乐学院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们为国内培养出大批技术技巧和音乐性同样出色的优秀琴童之外,很多孩子弹奏出的仍然是“中国式钢琴音乐”——缺乏音色的把握与控制、发音的有效性、音乐的方向性和流动性,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在初学钢琴时与日益形成的基本功息息相关的。不去追求考级、不用“汤拜车”传统初级钢琴教材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唯有不断追求创新、合理运用本土化优秀教材,加上大量培训机构、琴行或艺校本着不为利益驱使、实施为正确的教学方法传播与推广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带来正能量的讲座、音乐会等或许才是我们这一代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们甚至热爱音乐人士值得深思的。
注释:
1.选自柴永柏.《但昭仪钢琴教育文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徐世贵著.《教师自主成长——基于名师成长案例的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
[2]朴圣淑著,陈治利译.《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不当第一也幸福》.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7.
[3]柴永柏.《但昭仪钢琴教育文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0.
[4]郑金洲著.《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
[5](美)莉萨•博林(LisaBohlin),谢里尔•西塞罗•德温(CherylCiseroDurwin),马拉•里斯-韦伯(MarlaReese-Weber)著,连榕缪佩君,陈坚译.《教育心理学》(Edpsych:Modules).心理学精品教材译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6]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7]陈学元著.《灵巧的手指:初级钢琴练习曲选集(上下册)》.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7.
[8]陈学元著.《节奏哈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
[9]戈登维杰尔编注版.《莫扎特20首钢琴奏鸣曲》.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6.
作者:崔鹤凌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