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探析

摘要:目的:为探求我国青少年拳击运动员训练方法及其发展规律,为训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从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三个方面对近20年我国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相关研究资料进行综述。结果:动作速度训练中自重抗阻训练、负重抗阻训练、身体对抗练习、电刺激、跳绳、沙袋、手靶采用重复训练法;基础技术训练采用持续训练法;位移速度训练中跳跃类、短跑、跳绳采用重复训练法;球类训练采用比赛训练法;反应速度训练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游戏法,手段为空击、手靶、实战、球类、小游戏。结论:动作速度侧重强化上肢;移动速度重点强化动作的频率;反应速度应从条件反射到非条件反射训练过渡。

关键词: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体能训练;训练方法

前言

“快”作为拳击的第一制胜要素[1],是拳击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中之重,青少年阶段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发展处于窗口期,把握此阶段进行科学训练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影响着我国未来拳击事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研究能够系统地说明如何科学训练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进行训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关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的论文进行综述,为这一训练理论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1文献检索策略

本文以“青少年”“速度素质”“训练方法”“体能”“拳击运动员”为关键词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资料。

2拳击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了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和反应速度。[2]业余拳击的竞技特点和比赛的规则决定了青少年拳击比赛主要以技术和速度为主,因此在拳击项目中,速度素质至关重要。

2.1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研究

动作速度指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一个动作的能力[2]。在拳击运动中,动作速度主要体现在快速完成技战术动作的能力,可以分为上肢的击打动作、下肢的蹬伸动作、防守动作、攻防转换动作。在动作速度训练中,核心和下肢的动作模式与训练中大多部分练习相同,因此已有的动作速度训练方法研究几乎都是围绕上肢动作速度的。据资料显示主要有八种训练手段:基础技术训练、自重抗阻、负重抗阻、身体对抗、电刺激、跳绳、沙袋、手靶。这八种手段都侧重运动员的上肢。同时,从表1也可看出,2010开始,学者们研究的内容逐渐从训练手段和内容向练习与间歇的时间安排转变,开始对负荷的结构进行研究。例如,张小军提出最高频率重复动作练习的时间不能超过10秒,且提出5s快速/25s放松×4的击打沙包和跳绳训练、10s快速/20s放松×4的空击和手靶的训练方式,2min为一组,间歇1min,速度训练中给予运动员充足的恢复时间[3]。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动作速度训练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提倡短时间、长间歇,练习手段主要为自重抗阻训练、负重抗阻训练、身体对抗练习、电刺激、跳绳、沙袋、手靶,基本技术练习采用持续练习法。

2.2位移速度的训练方法研究

位移速度指运动员在某一方向上快速移动的速度[2],在拳击运动中主要表现为多方向的快速启动、移动和着地缓冲。影响位移速度的因素主要为步长和步频,因为拳台小,运动员位移距离短,需要快速、高频的位移能力,所以步频就成了位移速度训练的侧重点。事实上影响步长的能力(如技术合理性、神经兴奋性、柔韧等)在其它训练中也练到了,所以对于位移速度大都是围绕提高步频进行的,采用高频率移动练习。高频率的移动练习指的是一定速度、多次重复的练习。表2的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9年,我国对于位移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和手段研究内容主要为短跑、跳、跳绳、球类练习,都是高频率的移动练习。其负荷小、刺激频繁、形式多样的特点非常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梁峰认为跳绳练习的强度为160次/min比较合适;跳跃类练习一般融于其它训练中,学者们并没有过多研究;球类练习使用比赛训练法,让运动员既放松又练习;短跑训练在位移速度的训练中虽广为使用,但实用性还存在争议。安俊刚等人都认为十字变向跑、沙坑步法、20m滑步折返跑、30m短跑能够很好地提升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而夏吉祥、张波的研究采用了同样的训练手段和内容,研究表明:其内容对于青少年拳击运动员速度素质无显著提高,他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太大,或是训练方法欠妥。综上所述,对于位移速度训练主要进行高频率移动练习,跳类、短跑、跳绳练习采用重复训练法,球类练习采用比赛训练法;间歇时间长,练习负荷较小,约30-50%;对于短跑类练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表1)

2.3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研究

反应速度是优秀拳击运动员的必要能力,表现为运动员的进攻反应速度、防守反应速度、防守反击的反应速度。因为在比赛中视觉感受对运动员反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学者们以视觉感受训练为主。近20年国内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比赛练习法、游戏训练法,内容为条件反射练习和非条件反射练习两类。条件反射练习是通过动力定型原理,运动员通过长期反复重演某种动作,逐渐建立且巩固的条件反射。将动作技术与反应情景结合,练习有特定条件限制,如看到对方进攻做出闪躲动作通过不断重复加深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的条件反射,加强运动员的预判能力和反应速度,具体练习内容主要有固定动作练习、固定攻防练习、条件攻防练习等,如一人出拳另一人做相对应的躲闪,也可根据运动员实际需要和个人特点进行设计。此练习用于初级阶段,难度较低,为初步建立条件反射打牢基础,训练负荷低、时间长,使用重复训练法。非条件反射练习是条件反射的进阶,将初步建立的条件反射逐步运用至实战场景,减少了条件限制,增加了真实性和复杂性。相对于条件反射练习其自由性和可能性更多,练习从固定的、可预知的内容变成自由的、未知的,其情境更加复杂、难控制、贴合真实的比赛需要,可以更好地加强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快速决策能力。如:反应手靶练习、模拟实战、比赛、球类等。反应手靶、移动手靶使用重复训练法进行练习;球类练习、模拟实战使用比赛练习法进行;摸肩摸腿等信号反应类练习用游戏练习法进行。对于负荷安排,目前并没有学者进行过多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反应速度的练习方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法和游戏法,内容为条件反射练习和非条件反射练习两类,包括动作空击、手靶、实战、球类、小游戏等,也可根据运动员需要进行科学设计,已有研究中多以专项技术结合为主,目的是建立熟练的与专项技术相关的条件反射。(表2)

3结论

动作速度练习主要采用重复训练法和持续训练法,侧重上肢。手段有基础技术训练、自重抗阻、负重抗阻、身体对抗、电刺激、跳绳、沙袋、手靶;位移速度练习以提升动作频率为主,其中跳跃类、短跑、跳绳练习采用重复训练法,球类采用比赛训练法,间歇时间较长,练习负荷较小,约30-50%,对于短跑类练习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探索。反应速度练习主要使用重复训练法、比赛训练法、游戏训练法,内容分条件反射练习和非条件反射练习,包括空击、手靶、实战、球类、小游戏。虽然训练方法的研究已从横向往纵向发展,但目前对于负荷结构研究还不全面、不系统,并没有将训练安排的所有元素包括在内,且大部分的文献还只是经验性的分享,其科学性和指导性不足,需要加强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陈超,王德新,吴国栋,邓爱民.新规则下拳击运动项目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18,38(10):89-97.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5]张小军.浅析拳击速度练习[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0):71-72.

[3]张小军.浅析拳击速度练习[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0):71-72.

作者:钟裕明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