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普惠金融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普惠金融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普惠金融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摘要】自从2005年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中小微企业就是其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当经济带来重大冲击时,普惠金融更是成为了大量中小微企存活的重要保障。本项目团队致力于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展了系列线上线下综合调研,在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揭露该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新的构思。

【关键词】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江北新区;经济发展

1普惠金融的概述及在江北新区的发展现状

普惠金融,指立足于提供平等机会,以其具有极具性价比的成本的特点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对象提供高效、合适的可持续金融服务,其服务对象往往是在常规金融服务面前不具有优待态度的“弱势群体”,例如中小微企业、个体商业户等。因此,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团队致力于研究普惠金融对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据项目团队在江北新区的调研,立足于实际并结合理论知识探究普惠金融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的发展前景。经过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调研,我们总结出以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特征:

1.1政府支持普惠金融政策

江北新区是江苏自贸区之一,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先行试验区,其产业结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与普惠金融定位具有一致性。仅在我们团队调研的一年时间里,江北新区有关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会议就开展了不下几十次,这也体现相关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表明了支持普惠金融的决心。在各大公开场合,政府相关人员也多次强调要支持普惠金融政策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已成为普惠金融政策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1.2普惠金融产品形式多样

经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江北新区,各大银行都推出了针对地域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例如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面向江北新区内的众多中小微企业,它率先开发“中银自贸科创贷”、“中银自贸物流贷”等产品,为中小微企业私人定制了融合贷款、贴现、保函、融资等表内外授信业务于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方案。除此之外,其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了相关普惠金融服务,例如同城票据网,就推出帮助中小微企业的承兑汇票融资服务,使他们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票据融资渠道。

1.3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其它辅助技术(例如区块链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金融领域也迎来了变革。这一现象拉近了“弱势群体”与金融服务的距离,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同时为探索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更多可能奠定了基础。以大数据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为例,大数据平台能够实现有效信息收集的多样化,有助于拓展客户信息的多元分析,使得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数据,充分发挥信息筛选和风险识别作用。此外,大数据科技能够高效率地挖掘和收集客户的征信数据,全面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和信用等级,从而提升普惠金融资金的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2]。

2普惠金融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

普惠金融政策与服务现在已经成为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我们研究小组在立项初期就确立了研究普惠金融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影响的目标,寒假期间通过线上向江北新区一些中小微企业财务负责人发放了调研问卷,重点调研普惠金融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情况,暑假期间还实地走访了相关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持续更进对普惠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极其成效的研究。除了通过借贷这些常见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外,普惠金融对它们的帮扶力度还体现在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上,例如:开通了绿色通道与主动对接服务这两块。

2.1开通绿色通道,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线上调研我们小组了解到:江苏省政府金融监管局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建立起了为期6个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开设,使得保险业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了无缝对接,企业在融资时效率显著提高,受特殊情况影响的企业也能第一时间享受资金支持。

2.2不抽贷不断贷,主动对接服务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保监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商银行江苏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曾梳理出200户重点支持企业名单,为其开通业务绿色通道。政府要求严肃对待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风险,坚持风险底线,严格把控每道关卡。为普惠金融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力求实现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3当下普惠金融发展所存在的不足

自从2015年政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以来,各金融机构开始在这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下推动和发展普惠金融,我国普惠金融开始进入实践阶段。根据项目组在江北新区的初步调研,我们了解到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充分展现了各大金融机构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可得金融服务的责任和决心,但是同时也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着很多问题。

3.1“金融排斥”

[3]现象削弱普惠金融政策效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就商业性金融机构而言,其经营目标仍然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金融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该经营目标,资产净值较高的优质客户自然成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首选,而金融需求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的中小微企业就被排到了优质客户之后,甚至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信贷资金更为紧张,中小微企业被排除在了服务范围之外。以本次疫情为例,虽然我们在江北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南京互信互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天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畅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小微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出现了经营困难,并及时受到了工行江北新区支行等金融机构的救助,得以在疫情中存活,但我们仍旧不能否认调研范围内多家中小微企业因这次疫情而倒闭的事实。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自我排斥等多种金融排斥现象依旧客观存在,这既是普惠金融政策实施的原因,也是我国普惠金融在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3.2普惠性与盈利性的矛盾

普惠金融本身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盈利性目标存在现实矛盾,政府之所以提出“普惠金融”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出于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考虑。为了进一步分析这组矛盾,项目小组通过文献查阅,线上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确定了“普惠金融”的概念边界:“普”是指降低服务门槛,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我国官方定义的服务对象包括中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阶层等;“惠”是指金融产品定价在合理的区间内,必须是服务对象“可承担”的;“金融”强调的是区别于转移支付、社会救济等财政手段的金融服务政策。就我国现状而言,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单从企业数量上来看,想要在中小微企业中实现“普惠”,信贷资金无疑是稀缺资源,即使有国家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想要满足所有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必然会影响其盈利水平。此外,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是规模小、资金需求灵活、潜在风险大。调查发现,以普惠金融为导向的金融机构大都面临效益下滑、经营风险加大的问题,这对商业性金融机构经营的可持续性提出了重大挑战。项目小组调查表明,其原因主要是普惠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多数中小微企业缺乏信用抵押和风险缓释资产。

4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

普惠金融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以创新为目标和主线,开发优质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模式,扩大服务对象,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4.1优化外部环境

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部门要完善关于普惠金融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加强支持力度、执行力度、监管力度,为普惠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外部环境优良时,普惠金融便具备了可持续性特征[4]。

4.2创新产品服务

金融机构应当创新服务理念,采用差异化的方式推进普惠金融。结合不同的服务主体和对象,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例如在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业务时,应将中小微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动列入考察范围,适当地放宽还款期限,根据企业经营周期灵活地调整不同时期的贷款利率;针对三农问题,应当对抵押贷款时抵押标的物的创新,根据实际价值,扩大相应的抵押物范围,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3推进机制创新

结合政府政策,积极推进政府与普惠金融项目,普惠金融各个项目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参考其他国家的相关办法,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信用担保,有效解决相关个体、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物品抵押困难等常见问题,扩大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真正意义上使得弱势群体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利益。

4.4结合金融科技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依托于互联网来完成。而普惠金融应该更多地依靠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升级。例如,可运用大数据和征信数据库进行金融风险管理,随着手机客户端越来越受欢迎,手机移动支付在我国的高普及率,普惠金融业务也应大力推进手机客户端的功能开发与完善,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4.5多维度发展

推进普惠金融与养老保险结合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问题日益突出,结合普惠金融、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5],可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与保障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结合发展,借助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支持发展绿色金融,引导更多企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发展,通过构建相关普惠金融政策,提升金融服务的包容性,缓解市场失衡的现象,保护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勾东宁,胡雨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20):141-143+166.

[2]梁榜,张建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创新吗?——来自中国城市和中小企业的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9,41(05):74-86.

[4]殷绪螺.外部环境视角下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9.

[5]王刚贞,郑伟国.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1):14-18.

作者:张梦 史青 朱钰 张钟予 黄庭煊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