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管理革新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管理革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管理革新思路

一、当前企业面临的新趋势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管理体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一)企业面临着全球性技术革命发展的新挑战

近年来,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达到了高潮,科学技术几乎在各个生产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企业从传统技术向高技术转变.在传统技术时代,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生产,管理的各种职能主要是由生产体现出来,而现代企业则把重心放在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方面,大力进行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以组织生产为主要职能转移到以技术开发为主要职能上来,就成为企业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企业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新环境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迫使许多国家采取措施,进行体制的改革和调整,在集中与分散、计划与市场的发展道路上寻找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国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束缚,大胆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产生了竞争效应,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并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为此企业需要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正确制定和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而企业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必须服从经营的需要,这就迫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企业面临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的新要求

近年来.在企业中开展了塑造“四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主体,促使企业走向市场和转制改革的实践,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四难”(即政企分离难、产权关系理顺难、企业内部转制难、市场公平竞争难),于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想,并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根本途径.而企业经营机制作为企业制度和体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先行转换,因此,企业在努力打破“三铁一大”的同时,对三项制度的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促使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内部机制.最近国务院对企业提出了“三改一加强”的思路,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四)企业面临着有限的岗位与大量的富余人员的新矛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政企不分而造成了企业的机构庞杂,富余人员多.社会包袱重的问题,富余人员多已成为企业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但在搞活企业、促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如何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从企业自身需要选择就业人员就成了巫待解决的紧迫问题.企业的富余人员多是企业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主要障碍,而要安排和消化大量的富余人员,不仅和企业有限的岗位形成了矛盾,而且由于职工的心理承受力和观念的转变,社会稳定的贵任和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使企业无法实行真正的用工制度的改革,无法解决有限的岗位与大量的富余人员的矛盾,其结果,不仅使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带来相互内耗、摩擦、抵消的负效应,使管理的各项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五)企业面临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经营的新变化

经营集约化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先进方式.我国在实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同时,提出了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从粗放经曾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要求.与粗放经营比较,集约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产出,依靠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提高效益,同时以生产耍素的合理配t和科学组织为前提.这就需要企业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行人、财、物的合理流动,并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和管理,使职工的技能水平得以提高,设备和工艺得以改进,产品结构得以改善,劳动组织进一步合理化,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

(六)企业面临着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的新趋势

现代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已从传统企业走向新型企业,从“硬件时代”走向“软件时代”,从生产管理走向战略经营,从经脸决策走向科学决策,总之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管理。其主要特点:一是人本化,从强调制度管理到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重视员工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把依靠员工办企业放在重要的位t.二是信息化,信息的作用在企业中日益突出,由于信息总t的成倍增长和信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企业管理要发挥各种职能作用,必须以攀握、处理大t信息为前提.各级管理者和经营者同样必须把及时了解、处理信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三是知识化,现代企业生产过程日益知识化、智力化.不仅强调产业和从业人员的知识化,也强调管理的知识化。无论是预侧、规划、决策,还是计划管理、质t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组织管理等,都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同时为了追求知识和人才,不惜工本和手段。四是服务化,在市场竞争中,服务作为企业功能的扩大和延伸,已受到各企业的重视,因为企业为了魔得消费者和占领市场,不仅要生产质好、价低、品种新的产品,而且要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售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加强预侧功能,提高决策水平,更好地进行协调和组织,使销售管理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五是组织高效化,由于企业组织规模的变化,过去那种高度集中控制的组织结构系统已不能适应需要,要求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的权力从集中到分散,企业组织结构相应从金字塔型到大森林型发展,通过减少管理层次,简化管理结构,使企业更加适应激烈多变的经营环境.

二、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存在的间题是多方面的,有的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中沉积下来的,有的是经济体制转换中新产生的,特别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其主要原因是负债沉重,缺少积累,导致企业设备、产品的老化、经营方式不灵活,存在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现象,尤其是富余人员过多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侄桔.上海石化作为国家股份制试点企业已葬股上市,实行了股份制的改制,但作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和典型细胞的上海石化,20多年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思想观念上打下的计划经济的烙印木可能一下子消失,面对着日益严峡的市场经济的挑战,股份公司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弊端逐渐基露,如果我们不抓住契机,用大手笔做好内部管理机制转换这篇大文章.那么“金山”这艘航空母舰就很可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被淹没.在内部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有: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繁杂,副职众多,权力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偏差,组织结构没有按照“精简高效”和“集中经营、分散管理”原则,管理层和管理人员的膨胀已到了极限,有的管理机构职能交错重叠,办事效率低下,相互扯皮,有的职能部门存在的意义不大,不但增加了管理费用也增加了基层的负担.公司内部没有形成决策层与管理层权责明确,集权与分权结合,管理幅度适当的组织管理棋式.

(二)科学决策不够,主要表现在公司作为决策层没有真正实行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的转变,面临变t因素增多的外部环境没有真正建立严格的科学决策程序,并及时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作出产品结构调整、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决策,在集中精力抓大事,进行经营战略、投资方向的决策不够.有时往往抓了一些管理层的工作,不利于调动基层厂的积极性.在二级班子的群体结构优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没有真正形成一支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

(三)科研开发和销售管理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科研体制通化,科研工作脱离生产.缺乏与生产的融合,新产品的开发、科研成果的转化跟不上市场的需求,造成了公司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而且对商情的研究、市场信息的收集、营梢策略的制订、企业形象的宜传等方面都显得力度不够,从总体上存在着坐等经商,靠市场、凭感觉经营的情况,在科研开发和销售人员的配备上及队伍素质建设等方面显得力盆不足。

(四)在用工、分配问题上没有真正形成“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氛围,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中解脱出来,职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危机感和压力感,没有真正形成为自己岗位奋斗的态势,仍存在着“等靠要”的习惯和“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思维定势,“一大三铁”已成为“顽疾”,很难在石化这块土地上一下子治愈.

(五)在内部管理上没有真正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财务资金为中心的管理框架还没有形成,资金利用率低.投资回报率低,投资风险无人承担,造成许多固定资产沉淀,尤为严重的是在设备检修、材料采购以及生产、管理中的浪费惊人,各种费用每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总之,各种成本居高不下,不仅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对石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六)在管理的内容、方式、考核机制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内容上过于强调“一刀切”、“大呼隆”的“统管”,缺乏企业自身特点,在形式上过于单一,规定动作过多,使基层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在考核上过于强调查记录,造成部分荃层不是将精力放在实实在在的管理上,而是忙于造假帐、补记录。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所提出的管理目标和任务过高或者不够明确,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使管理的实际效果不够明显.

(七)管理工作薄弱,基层建设不到位,各项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有关领导对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从严治内、精细管理不够,在成本管理、现场管理、质童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方面与兄弟单位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比较严重,墓层建设尤其是班组管理出现了一些令人优虑的问题.

(八)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与国际上市公司的形象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对上海石化自我宣传的力度不够,不仅在产品的包装、商标的建立、企业标识系统的设计上缺乏力度,而且在培育企业情神,塑造企业整体形象,开展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活动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如何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方法推行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调动职工积极性,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以及实行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最佳结合等问题上研究和实践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当前企业面临困境之时,如何凝聚人心,振奋士气,形成“团结、稳定、鼓劲”的氛围方面没有完全到位.

(九)管理干部的素质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管理思想落后,观念陈旧,管理方法习惯于传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创新不够,贴近生产不够,依靠广大职工参与管理不够的问题,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整体素质方面存在着差距.

三、在改革的实践中探索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一次革命性、厉史性的变革,这场变革以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影响和触及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因此,我们要从改革的这一背景去研究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机制、管理人才、管理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实行较大的转变.

(一)管理思想要明确.管理思想是否科学、管理观念是否先进,直接关系到能否实施正确有效的管理.因此.要在管理的指导思想上实行真正的转变,确定管理工作服务于、服从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立足企业、紧贴生产、面向市场,根据企业的实际来确定管理工作的内容、方式和重点,从而使各项管理工作渗透到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冲破计划经济的思想束缚.树立技术进步和改革创新的思想,树立经营战略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信息观念、资金观念、人才观念、法制观念等。当前要围绕“管理与创新”的主题,解放思想、大胆实践,通过正确有效的管理导向,保证各项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

(二)管理组织要变革。管理组织是实行有效管理的保证。在管理组织的设置上,要从有利于公司事业的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出发,从有利于组织机构的系统效率和整体功能的发挥出发,按照集权和分权结合,管理幅度适当,责权利对应的原则进行结构的调整。当前,要按照“精干、高效、节约”和“集中经营、分散管理”的原则,构筑“一个法人、二个面向、三个层次”的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在由直线职能制逐步向事业部制的转移过程中,要注意简化管理结构,裁减中层人员,弱化管理中的文犊主义,减少“文山会海”.并通过下放一定的管理权力发挥基层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组织结构的变革涉及到利益的调整和管理职能的转换,必然会产生各种阻力.在具体操作中难度较大,因此,既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有关人员感到非变不可的压力,又要明确问题的所在和变革的具体目标.既要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又要考虑方案出台的时机和职工的心理承受力,从而积极稳妥地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三)管理机制要完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是实行有效管理的根本,要使上海石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股份制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在劳动用工制度方面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在工资奖金分配方面形成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在企业行为方面形成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制约机制;在企业发展方面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发展机制;在销售管理方面形成灵敏快捷、应变能力较强的营销机制;在科技进步方面形成生产与科研融合的新产品开发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形成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机制等等.只有从内部管理机制入手才能使企业管理走向良性循环,真正完成股份制改造.当然机制的完善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过程,应力求平稳有序地做好新老机制的交替和新机制的建立工作.

(四)管理难点要突破.当前,公司面临的难点较多,其中有二个难点较为突出一是富余人员过多的矛盾,不仅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减弱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增强了内部摩擦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而要实行减员分流,一方面就业岗位有限,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稳定和职工承受力以及社会吸纳机制滞后的影响,因此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有突破难点的勇气一手抓观念的转变和宣传的强化,一手抓发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就业领域,多形式、多途径地开辟分流的渠道,要实行上岗合同的动态管理.在职工中形成上岗靠竞争,为自己岗位奋斗的氛围.二是科研开发相对落后的矛盾,不仅科研与生产和市场相脱节.产品的品种单一老化,技术含量低,而且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够,科研经费和力量明显不足,其关键是科研体制上没有真正解决生产经营与科研的融合,没有实行生产、科研和销售的一体化管理,因此,要对原来的研究总院体制进行改组.从有利于生产科研的良性循环出发.建立科研生产的联合体,形成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一条龙,要通过不断开发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并逐步做到新产品开发的多样化、高技术化和快速化.

(五)管理人才要培育.管理人才是实行企业管理的核心,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一切管理都无从谈起.作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其生产经营过程日益知识化、智力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追求人才和知识不惜工本,要千方百计网罗人才.培养自己的高级人才,广泛开展职工终身教育等,把人才和知识视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恨本。因此,公司和各单位必须加速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营销、财务金融等高级人才的培养.要通过培训等多种途径使各级管理者具有与本职务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要拓宽管理队伍的知识面.优化管理干部的群体形象,优化管理干部的群体结构,使管理者群体具有梯型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好的智能结构,并使他们成为懂技术、熟业务、会管理的内行.要加速专业技术干部知识更新的力度,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实施系统操作.

(六)管理重点要突出.要在加强各项专业技术管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财务管理.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必须把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物化成资本投入产出的运动,通过把握资金流向,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的控制.根据目前公司还没有真正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的状况,要在各层次的管理人员中增强资金经营、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的观念,学会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改进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运行状况,学会运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熟悉掌握总资本构成情况,着重加强预算计划控制和投资管理,降低库存储备,加速资金周转,并逐步完善模拟市场利润责任制.总之,通过突出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使企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经过与资金流的融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达到以最小的投入、最佳的转换获得最大的产出之目的。

(七)管理基础要夯实.管理中的基础工作不仅为企业有序生产提供必要保证,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效控制,而且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强化基层建设更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近年来,公司按照“外抓市场、内抓现场”的思路,在各项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方面化了大量的精力,在开展基层达标和岗检工作中耗费了人力和物力,但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关键是各级管理人员对基础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上缺乏“严、细、实”的作风,因此,必须要强化基层建设特别是班组管理的力度,要探索班组自主管理的方式,提高班组长素质,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六项基础工作,强化现场、质量、成本这三项管理,要按照“从严治厂”、“依法治厂”的要求,一级抓一级,使公司上下呈现出纪律严明、按章办事、令行禁止的局面.

(八)管理内容要实际.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组织的目的不在于内部的高效率,而在于对外的有效性”.如果我们管理的内容不是针对企业实际,那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负效应.因此,要对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正确的定位,要立足企业,面向基层,提高针对性,要选准生产经营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就当前来说,要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将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要与深化内部改革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要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发挥行政、经济、教育手段的综合作用.要给予基础管理工作的自主权和主动权,逐步形成一种自主运行、讲求实效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不仅运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而且应借助于企业文化的载体,将管理的内容放在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关系上,并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推行刚性约束和柔性导向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要在实践中建立和完善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尽可能在考核的内容方法上做到简便、易行、全面、科学及定性与定量结合。总之.管理的内容要具有企业特色、行业特点,符合基层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