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企业绩效研究论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企业绩效研究论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企业绩效研究论述

一、新企业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我国的创业潮流已不可阻挡。据全球创业观察2011年的最新报告,在GEM的54个成员国中,中国的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EA)排名第1,与2010年的第15位相比,实现了大幅提升,但既成企业的比例相对TEA低了约11个百分点。以上信息揭示,一方面我国的创业活动指数整体较高,新企业的兴起助长了我国的创业氛围,完善了我国的创业环境,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国经济在国际化高速路上快速健康前进的助推器;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创业成功率偏低,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强烈的挑战。客观上讲,是受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下滑的经济周期的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新企业本身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绩效是衡量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要保证新企业健康生存、快速成长,关键是要提高新企业的绩效。因此,大力促进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要把重点集中于新企业绩效的提高上。

二、新企业绩效研究

1.新企业绩效理论

企业绩效的概念很广泛,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内容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尽管学者们对企业绩效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企业绩效既强调结果也强调过程。所谓新企业绩效,实际上是在企业绩效的基础上,嵌入新企业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环境,它包含于企业绩效,却又表现出独特的一面。研究新企业绩效时,必须以新企业这个特定环境为中心,围绕4个视角来展开,即群体生态论视角、战略适应论视角、资源论视角、认知论视角。它们分别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创业战略的选择、组织内部的资源和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创业者特征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

2.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保证新企业的生存甚至快速的成长,关键是要提高新企业的绩效。而影响新企业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综合前人的观点,认为新企业绩效大体涵盖为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地域的差异和产业阶段的变更。一方面,新企业高度依赖于周围环境中的资源,汲取资源是新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Schoonhoven&Romanelli,2001),而地域环境的差异将引起不均衡的资源分布,从而导致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受到限制(Lechner&Dowling,2003);另一方面,产业发展阶段的变更以及产业特性的差异,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市场份额的增加(Gilbertetal,2006)。(2)内部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新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以及资源的获取与利用。首先,领导者自身素质对新企业成长的影响,表现为人格特质与认知方式的差异性。早期的学者们认为,新企业领导者的伦理观、偏爱取向以及心理素质等决定了企业的走向,而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开始更多地研究考虑领导者的认知方式,认为机会识别和资源利用能力对新企业绩效有着显著影响(Chandler&Hanks,1994);其次,企业是资源与能力的统一(Penrose,1959),这在新企业中有着更深刻的意义。与成熟企业相比,新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结构上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其绩效之间的差距(Heir-man&Clarysse,2004)。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强调宏观上的调节,内部环境注重微观上的控制。与外部环境相比,提高自身素质,控制内部资源等内部条件的改变,才是新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关键。那么,新企业应该如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对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新企业资源的获得,是与创业者所在的社会网络息息相关的。因此,扩展和利用创业网络对新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业网络研究概述

1.创业网络理论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波利(Birley,1985)就将社会网络引入到创业活动中,开启了创业网络研究的先河。Aldrich和Zimme(r1986)进一步拓展了创业网络的相关研究,深刻体现了社会网络对创业活动的重要作用。此后,创业网络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并逐步向纵深发展。随着对创业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对创业网络的内涵进行了大讨论。Birley(1985)认为,创业网络是新创企业创业者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具体划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Donckels和Lambrech(t1995)则认为,创业网络是新创企业在初创时获取资源、信息以及社会支持等,用以认知和利用机会的一种特殊途径。每个时代的背景不同,创业网络的具体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信息极度流动、以及创业潮流涌现的社会中,创业网络更多强调的是,创业者与其有关的个体或组织所形成的认知、合作和信用关系。

2.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虽并未形成完整统一的创业网络理论,但在创业活动日益频繁的大环境下,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数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著名学者Birley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创业网络与提高新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Havnes和Senneseth(2001)认为,创业网络能够带来新企业员工人数、销售额甚至是市场份额的增加,从而促进新企业绩效的提高。同时,他们也发现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Lemer等(1997)也认为,创业网络能够促进新企业绩效的提高,但他们通过对以色列女性创业者的研究指出,强关系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更大。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部分学者对关于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见解。Butler等(2003)通过从信息获取的角度,对泰国100家制造业企业展开研究,发现尽管创业网络能给创业者带来更多的信息,但是其与新企业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关系。而2009年,国内学者顾琴轩和王莉红更是发现,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型关系。综上所述,创业网络作为新企业资源获取的高效渠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企业绩效的提高,奠定了新企业的生存和成长的基础,但基于创业网络理论的不完善,学术界关于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其分歧主要是,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供给上,而从影响新企业绩效的内部条件来看,资源是其根本,而机会识别和资源利用的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对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尚未十分明晰。与此同时,以Zaccaro(2004)和许一为代表的国内部分学者提出了柔性领导力理论,以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笔者认为,柔性领导力将能很好地对创业网络与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进行补充。

四、柔性领导力研究

1.柔性领导力理论

柔性在管理领域的出现,始于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柔性制造系统”(FMS)概念(董华、邓玉勇,2002)。之后,以哈特(Hart,1937)与贝克曼(Backman,1940)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柔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亨克•傅博达(Volberda,1998)在对柔性(组织柔性)的研究中指出:“柔性(组织柔性),是组织领导者所拥有的一种现实或潜在的能力,领导者依靠这种能力来促进管理控制力的提升速度”。同时,加里•尤克尔(Yukl,1999)认为:“柔性领导者是通过平衡相互竞争中的各种需要,使繁杂的管理层和子系统之间保持协调和一致”。据此可知,西方管理理论认为,柔性领导力理论强调,领导者以组织愿景为出发点,灵活地应对组织环境和情境的变化,从而与组织成员一起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与传统的领导力相比,柔性领导力更加注重领导者应对组织环境和情境变化时的灵活多变性。国内学者杜玉先(2002)指出,所谓柔性领导力,就是指以研究组织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为基础,采取非权力影响力,形成一种使组织成员认同和自觉服从的潜在说服力,促进由组织意志向组织成员自觉的行动转变。这种领导方式更加注重协调、沟通和激励,更加注重个性化领导,更加注重非权力性影响力(罗中枢,刘桂花2005)。以往柔性领导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环境和情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而在当今,企业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柔性领导力的研究重点,应转移到对组织资源以及环境变化的适时调整和快速应变方面,并在此过程中去创造变化形成竞争优势。

2.创业网络、柔性领导力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

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的供给上,而柔性领导力则主要强调对资源的整合及应变,其在创业模型中能否发挥相应的作用,而且起到的是中介作用还是调节作用,学术界在这方面鲜有研究。

(1)从理论上看,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提高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稳定地获得并整合有形资源的能力是新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Hudson,1990;Weiss,1981)。提高新企业的绩效,不仅需要充足的资源,还需要通过卓越的资源整合能力,将这些资源进行精妙地配置并充分利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创业网络能够为新企业获取资源,而获取的资源是否有价值,关键在于如何匹配使用和增值。创新性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排劣取优,提炼新的竞争资源,有利于新企业绩效快速提升。创业网络的有限性,使得新企业从网络关系中获取的资源已不能满足其持续性成长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推动对外部资源的挖掘和摄取显得十分必要。

(2)企业的应变能力是企业素质的集中体现。衡量一个企业素质的高低,不单要看它的经营方式、盈利能力以及组织成员素质等各项水平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去求生存、谋发展(郭学文,1994)。应变能力对新企业的突出作用,表现为对内外部干扰的抵御,保证既定生产、销售以及利润目标的顺利完成;也表现为将创业网络提供的各类最前沿的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从而巩固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还表现为对市场中出现的先进技术能及时进行引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灵活是新企业最突出的优势,然而其劣势也十分明显。规模普遍不大,抗风险能力弱,资源明显短缺,市场份额相对狭小。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促进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是新企业绩效得以快速增长最有力的保障。当然,实践当中柔性领导力在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是否明显,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五、结论

面对我国创业大潮涌现而创业成功率低的局面,要提高新企业创业的成功率,就必须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而构建创业网络是对上述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措施。因此,对创业网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资源嵌入过度”、“资源嵌入不足”是目前创业网络存在的两种非常实际的问题,所以,能否通过利用柔性领导力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有效应对资源的变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新企业绩效,促进新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者:陈伊藤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