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研究

摘要: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而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需要依靠有效的培训来提升其能力。我国中小微企业培训还存在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资源寻求困难、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实施难度大、培训机构培训体系不健全及培训模式单一等问题。我院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训工作经验,初步探索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模式,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并提出一些新路径的设想。通过这些培训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进行提升,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我国中小微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其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而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则需依靠有效的培训。

一、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现状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其雇用人数与营业额皆不大,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干涉较少。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它是指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1.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从数量上来说,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之后,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微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60%,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微企业大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了75%的城镇就业。并且,中小微企业完成了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2.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特点

(1)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大多为自主创业,文化教育水平差别较大。而在管理能力方面,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也同样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2)流动性较大。中小微企业发展平台较小,发展瓶颈较多,薪资待遇方面差异较大,导致管理人员在发展受到阻碍或是薪资待遇无法达到个人预期的情况下会频繁跳槽,流动性大。(3)实践经验丰富。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通常都是从基层做起,接触实践较多,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种经验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工作,但另一方面有可能影响其对理论知识的重视。

3.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现状

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长期处于匮乏的状态,但随着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断凸显,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渐开始重视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各地陆续出台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的政策及对其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3年4月23日《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2013年第1批)的通知》(晋政办发[2013]48号),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和山西省财政厅于2013年6月3日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山西省小微企业经营者素质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名优秀小微企业经营者到清华、北大、浙大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进行系统进修培训,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培训补助;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0名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主进行创业能力提升培训,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800元的培训补助;在全省范围内选拔10000名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每人每年给予不超过1200元的培训补助。该方案被称为“三个1”经营者素质提升工程,并自2013年实施以来,逐年开展、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培训模式。

二、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中小微企业方面

(1)企业对管理人员培训投入不足

由于中小微企业大多规模小、资金实力较差,企业管理者往往把资金投入到其“看得见”的地方,即能快速产生效益的生产活动之中,而对于培训这类需要长期投资才能够看到回报的投资,则投入较少。培训资金的投入不足,也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不足。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往往是第一位的,因此,管理者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在可以迅速取得经济效益的方面,对于培训,不仅关注度低,甚至认为做培训是“赔本买卖”,花钱却产生不了效益。部分小微企业管理者自身受过高等教育,了解并认同培训的效果及带来的长期效益,但这些管理者往往面临这样的现实: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对一些人员投入资金进行培训之后,培训效果尚未完全体现出来,这些管理人员就已经离职,公司对他们虽然有所投入,却难以收到回报。对于资金本就不足的中小微企业来讲,此类事件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企业主观上就不愿意在员工培训上投入过多。

(2)企业寻求适合的培训资源困难

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涉及各行各业,每一家企业所处的地域、环境、政策和发展水平又不一致,即使是同一行业的企业,其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物流企业来说,同样开展物流工作,有的企业经营仓储业务,有的经营运输业务,有的经营流通加工业务。而同样是经营运输业务,所使用的运输方式也不相同,可以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等不同方式来进行物流运输。顺丰速运就以航空运输为主,而德邦物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同样从事公路运输的两家物流企业,也会存在着以整车业务为主或是以零担业务为主的差别。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性的存在,每家企业对于培训的需求也存在极大的差异。而大多培训机构在组织培训的时候,都会从全局角度考虑,进行管理方面的相关培训,以满足各企业总体上的培训需求。对于企业来说,则更希望可以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有针对性的解决自身实际问题或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双方培训定位的不同,使得很多中小微企业难以寻求到适合他们的培训资源,给培训工作开展带来困难。

(3)企业培训实践效果不理想

很多中小微企业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培训后,却无法看到这些培训的实际效果。一方面,大多数培训主要是进行管理理论方面的学习,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有所欠缺,学员并不能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够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培训在培训进行的过程当中或是培训刚刚结束之时会使受训者感到受益匪浅、非常有用,但在回到工作岗位之后,这些管理人员很快便将所学知识抛之脑后,继续以前的工作方法等等。还有部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本身就是被动的,学习兴趣不强甚至认为去参加培训就是走形式,企业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它想获得的理想效果。

2.培训机构方面

(1)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从而加大培训实施难度

中小微企业虽然组织架构基本齐全,但企业人数较少,企业员工往往是身兼数职,特别是管理人员,通常要同时管理二至三个部门。培训机构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策划,往往不能兼顾到这些管理人员“多角色”的情况,仅能针对某一方面对其进行培训,而同时,这些管理人员往往由于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不能频繁地参加培训机构针对不同管理方面开展的培训,从而加大了培训实施的难度。

(2)培训机构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目前,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众多,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培训机构在组织进行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时,仅仅是对管理类课程进行理论性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去调查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不了解这些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点,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课程,从而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在培训的实际过程中,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机制尚未确立,培训效果无法衡量,难以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提升。

(3)培训内容过于生搬硬套,手段单一

大部分培训机构在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内容不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是生搬硬套一些大型企业的培训内容,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仍然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学员学习兴趣难以被带动,课堂上互动交流缺乏,培训重教轻学,手段单一,难以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三、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模式

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我院培训工作经验,我们初步探索出了较适合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模式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1.基础模式

该模式是在我院实际工作的经验上总结提出,并进行了相关实践,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重在实效,培训成果要转化为实际效益,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因此,首先要明确受训对象的需求。为此,我们首先针对受训群体进行调研,了解其需求点,并依据行业、职业的不同将所有人员进行分类,分为若干组别,按组进行专题培训。考虑到受训人员时间、精力的限制,我们将培训时间定为三天:第一天进行全体理论性的培训,聘请一些名牌大学教授进行理论方面的引导;第二天带领学员外出考察,了解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第三天进行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企业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培训期间,穿插一些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及讨论座谈,群策群力,更加使培训具有实效性。在培训结束后,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及培训满意度,便于把握学员学习收效,进行进一步的提高。该模式在目前的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收效较好,但仍存在着培训效果不能全面把握、分组较粗、针对性较弱等缺点,还需进一步改进。

2.网络模式

针对目前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所面临的瓶颈,我们设想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改善。第一种方式:我们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按行业、职业进行分类,了解其培训需求点。按照这些培训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课程,将所有征集到的课程在网络上公布,由各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程的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的培训。当某些课程选择人数达到一定量时开课,这样培训将会更加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但此种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受训人员需求多种多样,培训的组织工作较为困难,某一课程开课时间不定,实施较为困难。第二种方式:将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的各类课程录制为视频,设置专门网站供其在线学习。在此种方式下,培训课程多样化,能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并且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可使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在自己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习,并且针对性很强。但该种方式仅限于视频授课,受训人员无法与培训师当面交流,影响培训效果。并且,通过网络模式,无法带领学员实地考擦,缺乏实际经验的学习交流。

3.基地模式

在该模式下,我们将选取各行各业成功的中小微企业作为标杆企业,使之成为培训基地。一方面,在该培训基地进行培训,使其他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实际观摩和经验交流,更加直观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该基地作为标杆企业,将不断进行管理上的改善,会将一些先进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企业承担部分培训机构的功能,为其他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引导。该模式体验性较强,脱离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但是对选取的标杆企业要求较高,此类企业选取困难,实现该种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国家对中小微企业发展重视度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将会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针对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们培训工作的实际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新路径,并将不断对其完善,提高中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莹.小微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3.

[2]单贵宽.李敏.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探索[J].石油教育,2014,(5):59.

[3]徐宗全.试析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选拔和培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3,(9):223.

[4]冯蕾.对中层管理人员培训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4):62.

作者:李叶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