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辽宁省经济发展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辽宁省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各个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深入分析了近几年来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阐述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探讨了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鼓励高级人才回辽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缩小辽宁省各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推动全省经济同步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差异;辽宁省

区域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1]。改革开放给辽宁省区域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不可否认的是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制约着辽宁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分析辽宁省经济发展差异,找出制约发展的原因,制定出既可靠又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稳定发展,早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当前,区域经济差异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杜传忠(2017)认为通过促进制度创新、发挥政府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利用新技术成果等方面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蔡志兵(2018)认为区域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减少区域经济差异应从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动力的内生性、发展机制等方面考量[3]。胡必亮(2018)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可以通过运输大通道建设、深化国际合作等措施,来改善区域经济[4]。梁迪(2017)认为要使区域均衡发展,应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高创新水平[5]。常丽(2016)认为要解决辽宁省经济失衡情况,就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协调机制[6]。

一、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

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的沿海城市,其南部坐落于中国的渤海,黄海的辽东半岛,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辽宁是中国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2018年度辽宁省总人口为4368.9万人,人均GDP为52445.60元,现有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盘锦市、营口市、锦州市、抚顺市、朝阳市、本溪市、辽阳市、丹东市、葫芦岛市、阜新市、铁岭市等14个地级市。

(一)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差异根据辽宁省2017—2018年各区域年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大连市GDP排名第一,第二名是沈阳市,第三名是鞍山市,沈阳市和大连市两个地区数据指标差异很小,辽阳市的GDP只占大连市的1/10,排名最后的铁岭市仅有大连的2/25,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虽然2018年辽宁省各地级市的GDP都处于增长的趋势,但各地级市的增长速率不尽相同,其中辽阳市GDP增长速率为14.00%,是辽宁省GDP增长速度最高的城市,增长速率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西北地区,如铁岭GDP增长速率相对较低,仅有3.72%(具体如表1所示)。

(二)各地区收入差距辽宁省各区域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排在第一的是大连市,其人均GDP是沈阳的1.5倍,是铁岭市的5.3倍。沈阳市、大连市、盘锦市的人均收入较高,属于辽宁经济发达的地区。鞍山市、营口市、本溪市这三个地区收入处在全省的中游,属于省内较发达地区。辽阳市、锦州市、抚顺市等,属于全省中下的收入区域,发展较平稳,属于省内一般的发达地区。辽宁省人均GDP较低的城市是朝阳市、铁岭市、丹东市,葫芦岛市,都是低收入区域,经济增长率也排在全省的末端。收入差距是经济不平衡的衍生品,经济的繁荣与落后必然会直接影响收入水平的高低(具体见表1)。2014年,辽宁省人口达到4390万人高峰,2018年辽宁省人口下降至4359万人,人口流失31万人,年均人口流失8万人。人口增长量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例如大连市人口增长了118.6万人,沈阳市增长90万人,而人口流失最多的地区多为辽西北地区,2017—2018年,朝阳人口骤减35万人,朝阳市2018年的GDP仅达到831.4亿元。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与人口流失相互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见表2)。

二、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

由于学科背景、地域环境等因素,目前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有许多观点,并没有统成统一的认知。笔者主要从各区域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城乡经济差异、要素流动等因素分析区域差异的成因。

(一)区域互动融合发展不深入区域间的互动发展主要由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决定的。从区域角度看,辽西北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区域面积占全省28.9%,人口数量占辽宁省的17.8%,其经济总量仅占全省比重7.3%,人均GDP仅占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全省平均水平的61.5%、44.4%和41.3%;从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实力较弱的原因是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缺少区域核心城市,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自身发展能力较弱。承接外区产业转移及其配套产业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从区域角度看,辽宁省14个地级市之间经济差距大,2018年大连市GDP位于全省第一,是铁岭市的12.4倍,大连、沈阳等中心城市没有发挥带动作用,未形成区域经济均衡的新格局。同时,资源配置效率的差距,使得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更为明显(具体见表3)。

(二)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区域经济无论处在什么阶段,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能够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一方面决定地区产业结构的演进,另一方面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当前,辽宁省各地区产业分工和利益固化比较明显,没有合理利用城市之间产业的互补关系,导致产业链出现断档情况。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依然是主要产业,而且产业结构单一,营商环境风险较高,安全隐患较大,抗风险的能力较低。二是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沿海经济带以冶金、石化、汽车等作为主要产业,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各地级市没有鲜明的特色产业。沈阳地区依然是以钢铁、汽车等作为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相同。大连虽然软件服务业发达,但与第一、二产业未形成强势产业链。大连具有独特优势的海洋产业,但临港产业群尚未发挥优势。三是制造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少,缺少大规模且具有突出优势,并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四是多数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产业,没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较低,结构升级缓慢。

(三)各地城乡间经济差异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辽宁省城镇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820元人民币增长到37342元人民币。沈阳市与大连市领先辽宁省其他城市,分别为44054元和43550元。虽然辽宁省农村年均收入达到了14000元,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显然是较大的。同时,城乡在消费能力、储蓄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距。城乡经济差异所产生的收入差别,关系到城市与农村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四)生产要素流动当前,在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下,辽宁省人口结构、人口规模、人口流动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人口流动是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减缓市场化前进的步伐。从人口规模角度上看,2018年度辽宁省多数地区人口数量呈负增长,铁岭市人口降幅是最大的,其原因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许多高素质人才选择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就业,造成人才流失,影响了辽宁省的经济发展。

三、辽宁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当前沈阳经济区形成的“一核七副”城市群中,沈阳与本溪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竞争优势不明显,其他6个城市的经济体关联性不强,难以对周边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辐射与拉动作用。辽宁省应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增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数量,运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建立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加强各区域的融合与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应该发挥海港优势,以大连港为中心,充分利用沿海港口资源,发挥港口优势,建立互补的港口集群。加快锦州滨海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制造业,将其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先进水平的船舶制造基地。加快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建设,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与配套、医药化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辅的海港产业聚集带[7]。辽西北地区应该依托当前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煤气资源综合开发,充分发挥冶金资源优势,延长钢铁深加工产业链,把金属的冶炼和深加工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形成多个农产品集聚区。省内各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以发展规划为指导,推动产业聚集与融合,加强区域之间产业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在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受产业发展速度的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业方式的转变。根据目前辽宁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分类施策,促进各类农业产业链的均衡发展。二是要建立新型工业体系。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应借鉴发达地区传统产业转型案例,在提高设备现代化水平同时,要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加以重视,加强产品功效的开发,发挥品牌效应。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辽宁省应该抓住机遇,将现代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趋势,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四是要建立合理的税收分享机制,引导市政府积极参与调整,依据自身发展优势,合理布局行业。

(三)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辽宁省经济发展受限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城乡经济差距。减少城乡经济差距需要三步走。第一,协同发展。协同发展不是劫富济贫,而是精准扶贫,通过政策扶持把辽宁省大连市、沈阳市等发达地区的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向铁岭、阜新等欠发达地区输送,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全省共同繁荣的阶段性目标。第二,建立完善市场的机制。市场机制高效配置资源的效能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无形力量,市场化程度低是导致区域经济落后、发展速度缓慢的重要因素,提 高欠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程度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建立健全扶持机制。做好欠发达国家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资源等开发,逐渐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快速让地区经济差距变小。

(四)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辽宁辽宁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来辽发展,如何减少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和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加快本土人才培养,留住人才、留好人才。其次,应该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吸引高层次人才,让这些人才落地生根。最后,对各类人才进行专业培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向经济发达的区域集中,为辽宁经济振兴输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孔凡斌,陈胜东.新时代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8(3):17-22.

[2]杜传忠.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理论学习,2017(6):29-32.

[3]蔡志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十个特征[J].区域经济评论,2018(4):32-44.

[4]胡必亮.“一带一路”建设与新时代区域发展前景[J].海南学刊,2018(3):23-29.

[5]梁迪,张宇,孙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区域经济,2019(7):193-194.

[6]常丽.老工业基地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6(1):107-111.

[7]李宁顺.辽宁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6(26):65-66.

作者:许晓冬 朱佳华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