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度不够、民族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民族文化宣传不到位。赫哲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主要有加大力度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强化措施促进民族旅游产品开发、加大马力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关键词: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一、赫哲族传统文化概况
(一)历史渊源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就在黑龙江、松花江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一支称为黑水靺鞨,赫哲族的祖先便是黑水部的主要成员。在明朝时期,赫哲族为野人女真的一部分。而赫哲这一词正式出现在清朝历史文献中的《清圣祖实录》。凭借着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肥沃的土地、富饶的资源,赫哲族主要以渔猎为主。赫哲族有着较好的渔猎经济发展,素有“夏捕鱼作粮,冬捕貂易货”以为生计之说。赫哲族以各种鲜鱼、腌鱼、鱼干、鱼毛等为主食,以鱼皮、兽皮为衣着的主要原料。赫哲族的猎产也十分丰富,以貂皮、黑狐皮、白狐皮、鹿茸为主。
(二)鱼皮文化
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是赫哲族的鱼皮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鱼皮有一种自然的美,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又浑然天成。构成的画面色彩斑斓,是任何其他美术材料不可取代的,也不是人工模拟能够完成获得。自然收藏几十年不会变质,是艺术收藏的珍品。鱼皮画的内容展示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崇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鱼皮剪切画的工艺源于传统的鱼皮纹饰剪贴技艺。这种剪贴技艺虽然出于装饰,但其发达的各种纹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灵性,为现代赫哲人的剪贴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鱼皮装饰的载体———服饰、器物随之演变、转移,而装饰艺术的本体凸现出来。
(三)伊玛堪文化
伊玛堪是赫哲族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遗产,2006年伊玛堪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列入联合国“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巴厘岛会议的评语是:“伊玛堪说唱有助于赫哲人的认同和凝聚,构成其历史和价植观的载体,并为之提供了连续感。在季节性劳作和节庆活动中发挥着集体记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伊玛堪赫哲族人的说唱艺术更是丰富多彩,内容大多是叙述古代氏族社会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征战与联盟、氏族之间的血亲复仇,也有一些降妖伏魔、追求自由与歌唱爱情的,以及讲述萨满求神、渔猎生活及风土人情等,被称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
(四)民族信仰
赫哲族信奉萨满教,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灵。萨满信仰理念的核心是对于具有特异能力的萨满的信仰和崇拜。萨满神为人类除魔降妖,保佑人类幸福。人有病时求萨满神诊治,身穿萨满服,束以腰铃,全身抖动,念咒语,手舞足蹈,请求神灵医治。赫哲族先民为求出猎吉祥,渔业丰收,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举行隆重的萨满鹿神舞,以此为山民消灾祈福,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厚。萨满舞是萨满信仰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在舞蹈语言、舞蹈道具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赫哲族求神佑护、驱鬼辟邪、免除灾难、祈祷幸福安康的仪式,表现出赫哲族挑战自然灾害、疾病、恶势力并与之抗争的勇气和意志。
(五)生活习俗
赫哲人实行氏族外婚,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仪式比较简单,受满汉两族影响,婚姻形式为聘娶,但并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技能,容貌则是次要条件。早先有挑女婿的习俗,就是让小伙子们比谁叉鱼多、划船快、削烤鱼竿利索,谁赢谁就为女婿。结婚时,新娘坐彩船或彩撬,婚礼一般在早上太阳刚升起时举行;新娘出嫁时要唱《怨嫁歌》;到了男方家,要拜天、拜地、拜祖宗;喝喜酒时,要请村里的老歌手唱《祝福歌》。后来婚姻仪式趋于烦琐,改嫁不受限制,与初婚相似,但喜车无彩篷。现在,婚姻形式与汉族无太大区别。
(六)民族禁忌
捕鱼禁忌:①渔网中捕到很多鱼后,不能说:“这一网怎么捞这么多鱼呢?”②吃鱼籽时不能说:“这一下子吃多少鱼啊!”③寡妇不许到渔船上和下网滩地去。狩猎禁忌:①猎人进山狩猎,把头的人要带领着大家给山神爷磕头、上供;②进山之后,不许说怪话和谎话,遇到大树桩子,不许坐;③冬天在山里狩猎,遇到另一伙打猎人的脚印不许踩,应该绕着走;④在狩猎的帐篷里架锅做饭,禁止用刀子翻锅、铲锅,否则认为是割断打猎的好运气。
二、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度不够
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赫哲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古老的渔猎文化受到冲击,民族服装、渔猎工具藏入博物馆,民间文学、民间工艺、民族语言、说唱艺术走向濒危。近年来,当地也大力打造鱼皮文化、伊玛堪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旅游产品,但是在深度上挖掘不够独特,存在模仿或是照搬其他地区旅游发展模式的情况。因此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应该重点挖掘鱼皮、说唱、习俗、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方面的个性与特点,使之开发更具有民族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二)民族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
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赫哲族人由于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日渐增多,加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再穿自己的民族服饰,很多赫哲族人在外务工,不再过民族传统节日,传统的赫哲族文化正在不断流失。受到传统文化价值的丧失、异地文化的冲击以及崇洋媚外思想的侵蚀,保护好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夸大其词的大肆渲染,使得旅游地丧失了最原始的味道,一味地为了盈利赚钱,民风不再朴素,景点建设过分商业化,导致很多游客的流失,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没有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那么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将失去意义,也不会持久。
(三)民族文化宣传不到位
任何形式的旅游产品,宣传不到位都无法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在开发的初期更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只有宣传工作到位了,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视察黑龙江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使得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再次映入大家的眼帘,当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旅游的发展,不仅投入资金进行乡村旅游建设,还加大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宣传工作还远远不够,只有省内人逐渐了解赫哲族,省外的人对赫哲文化感兴趣的寥寥无几,因此赫哲族的民俗文化的媒体宣传力度还有待提升,社会影响力不高。
三、赫哲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加大力度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发挥出民族工艺的经济价值,也是守护与传承传统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能只存在人们遥远陌生的记忆中,不能只活在博物馆中,让传统文化走进赫哲族人们的日常生活,才是发挥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最优方法。1.加大对鱼皮手工艺品的扶持。赫哲族人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当地最常见、最普通的材料鱼皮,创造出了精彩绝伦的艺术世界。鱼皮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工艺独特精美,是纪念和收藏、馈赠佳品。经过艺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鱼皮画艺术和文化含量不断得到加强,并且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文化展会,广受好评,已经初步打响了品牌,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商家企业应加大对鱼皮手工艺品的重视扶植,相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鱼皮手工艺品有望和桦皮制品等民族工艺品一道成为黑龙江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并打入国际市场。2.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传承人掌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并承载着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人物,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因此,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支持和鼓励这些代代相传的传承人将其所掌握的技艺进行展示与传承。进一步弘扬传承赫哲族文化艺术还需要加快整理、挖掘、保护工作的步伐,加强对赫哲族民俗、语言、歌舞、礼仪等知识的普及与提高。通过打造赫哲族文化名人、文化名作、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强化措施促进民族旅游产品开发
赫哲族发展文化旅游,必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依靠当地的资源特色,打造个性化的旅游项目、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激发游客的热情与激情,促使更多游客故地重游,以增加赫哲族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借势带动赫哲族文化旅游的发展。1.构建旅游品牌。构建饮食、民居、服饰、婚俗、祭祀、节庆、渔猎、非遗等八大赫哲文化旅游体系,重点创建全国“赫哲族旅游文化示范区”;围绕民俗文化、优质生态和绿色食品优势,重点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参与、口岸界江自然观光、湿地森林养生避暑等功能性产品,提升旅游竞争力;充分依托赫哲民俗个性化优势,加快建设赫哲民俗文化村、旅游度假区、赫哲族博物馆等一批景观设施,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赫哲旅游品牌;积极投资建设赫哲部落鱼锅宴、赫哲家庭旅馆和赫家鱻特色餐厅等文化旅游吸引物;精心设计“赫乡民俗体验游”和“踏察生态湿地”和“滩地渔猎体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提升旅游吸引力;以当地资源为依托,打造赫哲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多元化产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打造旅游节庆。着力打造“渔猎文化节”“赫哲雪乡节”“赫哲冬捕节”等旅游节庆,使游客参与其中,提高满意度。凭借赫哲民族富有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探索一条“小节庆推动大旅游”的发展之路,以赫哲民族特色的系列节庆活动助推民族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五湖四海的游客对于赫哲族的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很感兴趣,从而激发生活在小村庄里的赫哲人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更有利于其对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作。通过赫哲民族特色的系列节庆,必将吸引更多国内外客来了解赫哲文化,感受赫哲族氛围。
(三)加大马力积极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民族旅游的发展借助现代营销推广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实现“互联网+”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才是赫哲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赫哲族各地应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善用营销渠道,精心设计活动,提升综合影响力。1.开设赫哲淘宝店。现在互联网电商和直播带货平台的发展,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可以买到心仪的产品,甚至了解到更多新鲜新奇的商品。故宫文创无疑给旅游产品设计注入了强心剂,故宫不断推陈出新,潮品爆款层出不穷,不断尝试花式营销玩法,值得赫哲旅游企业借鉴。赫哲族具有音乐、舞蹈、服饰、美术、饮食等多种文化旅游资源,也打造了鱼皮画、鱼皮服饰、器物、贴纸等以鱼皮装饰为载体的产品,但是人们对赫哲族文创产品的了解少之又少。通过开设淘宝店进行售卖,人们把这些手工艺品买回家进行收藏、展示、使用,打造赫哲族文创产品的知名度,不仅推广赫哲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带动年轻人回乡创业,为赫哲族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2.开通赫哲族旅游官方账号。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刷短视频平台获取娱乐资讯,获得旅游相关信息,通过这些渠道进行出游前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影响到最终出游决策。可见新媒体对旅游的影响力甚广,赫哲族文化旅游的推广更要借助短视频平台的发力,因此有必要开通赫哲族旅游官方账号,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通过这些平台发布赫哲族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旅游资源、民族信仰等内容,使人们更加了解赫哲族的历史渊源、生活习俗、手工艺品等情况,由此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去了解赫哲文化,前往赫哲族景区游览,带动旅游业发展。3.通过影视剧、音乐进行宣传。现在很多旅游地凭借着影视剧和音乐的大火,成功跻身热门旅游景点的行列,口碑迅速提升,旅游人数突飞猛进,热播剧带火取景地、影视基地成旅游热门打卡地的案例不胜枚举。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伊玛堪文化、赫哲族婚俗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因此赫哲族具有丰富的影视剧和音乐资源。地方政府和组织应该以赫哲族文化元素为载体,集中展示赫哲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联合媒体对赫哲族影视剧和音乐进行创作,打造成熟的、知名的影视作品,以此对赫哲族文化旅游进行宣传和展示。通过区域合作、互联网推广、新媒体运营,共同提升民族旅游的总体形象,使三江平原的声誉伴随着美妙的赫哲民族旋律,传遍华夏、享誉全球。
参考文献:
[1]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2]汤洋.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2).
[3]张海燕,温馨,张立岩.“互联网+”赫哲族文化旅游现状及营销推广方法[J].北方经贸,2020(10).
[4]张娟.论“伊玛堪”中的英雄形象[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徐艳红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