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煤炭企业营销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煤炭企业营销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煤炭企业营销论文

一、对煤矿企业营销管理内在要求的分析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的来临,传统的卖方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买方市场。因此,在分析煤矿企业营销管理内在要求时,就必然需要建立起市场需求的倒逼效应。

1.1外部环境倒逼下的内在要求

外部环境主要指向煤矿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传统煤炭产品需求企业成为了“倒逼”的主要推动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煤炭需求企业,如火力发电厂、炼焦厂、钢铁厂等,有了更多选择空间。比如,一些沿海企业可以选择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的进口煤炭。这就直接提高了煤炭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通过适度降低企业煤炭产品的价格,将能增大自身的总额利润量。然而,这种价格策略却因企业盈利预期和国家管制等多方面因素而难以实施。因此,采取非价格竞争策略便成为当前应对倒逼效应的最优选择。因此,根据需求方对煤炭产品理化特性的选择,进行合理的深加工活动则成为了外部环境倒逼下的内在要求。

1.2内部环境变革下的内在要求

内部环境变革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外部市场环境压力,更来自于企业管理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内部环境变革的目的集中反映在减能增效上,且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应形成以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哑铃状模式,并在市场需求导向下须建立起“市场需求信息—销售部门信息搜集—生产部门信息处理”的逆向传道机制,才能与外部环境的倒逼效应相契合,进而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环境适应性。

二、煤炭营销的切入点分析

2.1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的初衷在于建立起顾客忠诚度,在普通商品领域这种忠诚度将显著提升商品销售的稳定性。在煤炭产品的销售领域,基于传统视角下的关系营销已经难以奏效,其根源就在于针对煤炭产品的需求属于引致需求,因此下游客户在购买煤炭产品时仍然受到预算硬约束的束缚,从而在实施采购行为时必然遵循理性原则。这就意味着,处于煤炭产品销售领域的“客户关系管理”,应切实从关系营销转换为以生产技术为支撑的实物营销。通过提升企业产品与下游客户需求的匹配度,最终实现与客户关系的稳定性。

2.2市场信息搜集

市场信息的搜集内容十分广泛,但在煤炭产品的同质性特征决定下,市场信息搜集应着力于客户的具体需求信息上。具体包括:对煤炭产品的具体偏好、对煤炭产品运输的具体要求,以及对煤炭产品采购经费的支付方式等。对于前者而言,又主要指向煤炭产品的理化要求;对于煤炭运输的要求,则主要指向对煤炭物流成本的控制;针对经费支付方式来说,则主要在于统筹资金使用方面。煤矿企业销售部门通过对上述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便能细致的把握住客户方的需求偏好,从而在与客户的正和博弈下实现双赢。

2.3市场信息处理

煤矿企业生产环节针对客户需求偏好,在产品深加工上的活动。无论是客户关系管理还是销售部门所做的信息搜集,最终都需要依靠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为支撑来实现。从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来看,生产的物理环境并不存在问题,而由部门之间协同所构成的生产关系环境仍面临挑战。因此,这里还需要借助ERP系统来提高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总厂与分厂之间的市场信息传递绩效。

三、煤炭营销策略

3.1煤炭产品品牌营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品牌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我国煤炭资源储存量丰富,加之国外低价煤的引入,使煤炭市场的销售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赢得市场占有率,煤炭企业必须严把质量关,尽可能的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使企业的品牌成为一种高品质的象征符号。要求煤炭企业将产品质量列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将这种生产意识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使其明确保证产品质量。①煤炭企业内部要从原煤生产开始强化质量管理工程,对井下作业实行实时监控;②规范产品的运输过程,避免煤炭在途中受到任何杂质的入侵;③设置分环节、分时段的质量检测管理,随时随地的了解产品的情况,尽可能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将精煤的灰分、硫分和水分等控制在最合理的指标范围内,使生产的产品都属于上等煤的水平,争取让客户百分百的满意,煤炭企业的“金字招牌”就是客户的零投诉,以强大的品牌力量,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商机。

3.2煤炭价值营销

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回归到经济收益的层面,任何营销活动的最终目标都是使企业从产品中获得经济价值。“价值营销”无可厚非的成为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核心环节。在面对需求的主体时,煤炭企业将更具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给客户,便可以在市场经济中赢得生存的优势。而作为资源型产业,不能像进行普通商品销售一样开展自己的营销活动,它需要站在对社会负责的基础上,充分优化资源的利润空间,尽可能的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所以,煤炭企业必须时刻了解市场经济的整体走势,然后调整自己的生产任务,将产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即保证了价格的稳定,又能将效益最大化,同时又优化了资源使用结构。

作者:刘永好 单位:淮南矿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