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群众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广场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群众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广场舞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群众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广场舞

摘要:群众舞蹈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以及文化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城市广场舞作为一种广受社会关注的群众性舞蹈,其能否得到良好、繁荣的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对群众文化与群众舞蹈进行了简单叙述,同时对城市广场舞的价值做出了分析,最后针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了思考,希望能够对中国城市广场舞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城市广场舞;群众舞蹈

随着城市广场舞在我国各地区的逐渐发展,其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而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则需要从群众文化的视角对城市广场舞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群众文化与群众舞蹈概述

群众文化主要是指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且在人们本职业之外的文化娱乐活动,其本身属于一种必然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承担着地域性文化形象标志、群众文化认可、满足群众交流娱乐需求等多种重要社会功能,对于我国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群众舞蹈作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舞蹈活动,则正是群众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群众文化随着社会的存在而产生,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群众舞蹈在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同时在朝代更替、时展的过程中,群众舞蹈的形式也同样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在旧时期时代,刀耕火种的远古先民习惯于通过舞蹈的方式来表达丰收的喜悦,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春秋战国时期,而自汉代开始,交谊舞又发展起来并逐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及至唐宋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已经十分成熟,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同时也开始才能够宫廷传至民间,并逐渐与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等相融合,最终使民间的群众舞蹈逐渐走向多样化。而在现代,城市广场舞则随着发展一步步从集体舞、健美操、交谊舞、老年迪斯科等演化为今天的状态,成为了中老年群体广为接受的群众性舞蹈形式。

二、城市广场舞的价值分析

城市广场舞因通常在城市广场聚集而得名,作为一种兴起于现代社会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娱乐活动,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首先,在计划生育等人口政策的影响下,当前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已经逐渐显露,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很多中老年人退休后由于儿女并不在身边,难免会产生孤独感,而当前退休人口的不断增多,“空巢老人”这一问题也就开始凸显出来,这对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是非常不利的,而城市广场舞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城市广场舞属于群体类娱乐活动,聚集的人数众多且大多为中老年人,因此,能够为中老年人提供交际的机会,使其孤独感得到缓解甚至是消除。另一方面,舞蹈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人的情绪、情操、精神状态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中老年人在优美而富有活力的音乐的引导下,情绪也会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而愉悦起来,并达到最佳的精神状态[1]。其次,广场是城市中人流量最多的公共场所之一,因此,城市广场舞无疑为参与广场舞的中老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对舞姿以及自我形象的展示,参与者不仅能够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使退休后与社会脱离的失落感得到缓解,同时面对生活的态度也会更为积极。最后,当前的城市广场舞参与者大多为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老年人,他们的生活状态、工作习惯、荣誉获得都是建立在集体工作的模式上,因而在退休之后,同样会在这一习惯的影响下,本能地去寻找集体生活方式,而作为文化休闲娱乐的广场舞,是一种集体性文化活动,和他们的内心需求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吻合。此外,城市广场舞的价值还不仅限于文化层面,城市广场舞虽然属于业余的娱乐活动,但仍然需要进行身体的扭动,因此在舞蹈过程中,参与者也能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活动关节、改善心肺功能、治疗颈椎等多重效果,这对于中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减少疾病发生、减轻国家医保与家庭医药费负担、减少赌博现象等作用的不断凸显,城市广场舞也对社会稳定发展与文化建设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城市广场舞发展现状

(一)扰民现象比较严重

随着城市广场舞在全国各地的兴起,广场舞已经成为我国广场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但与此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而“扰民”则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首先,城市广场舞大多在广场进行,其占据的面积比较大,随着广场舞参与者的逐渐增多,广场舞的占地越来越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城市居民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同时,广场舞参与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中老年人存在着随意占地甚至是“抢地盘”的现象,诸如“广场舞大妈围殴打篮球小伙”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次,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用地紧张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很多民间自发的大型文化活动由于聚集人数较多、占地面积较大,因此都需要向政府报备,并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地点安排与管理,然而目前城市广场舞虽然具有着占地大、人数多的特点,但却并未形成规范化的政府管理[2]。最后,城市广场大多位于城市各居民区或闹市区,而广场舞又大多在清晨、下午或傍晚进行,因此伴舞的音乐虽然对广场舞参与者来说十分优美动听,但对于他人来说却无异于持续不断的“噪音”,很容易影响到周围居民的休息与生活,甚至是引发冲突。

(二)治安问题日益增多

城市广场人流众多,而广场舞参与者在跳舞的过程中又比较专注,有些人甚至会为了方便将随身物品与外衣放在周围,这些都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因此在近几年来,因城市广场舞而发生的失窃案件频繁出现,这不仅使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损失,同时也影响了社会治安。此外,随着广场舞的逐渐发展,很多城市的广场舞参与者已经开始形成组织,进而出现了“跳舞收费”的现象,很多组织者都试图从中牟取经济利益,这种乱收费现象同样不利于社会治安。

(三)舞蹈基础普遍较差

城市广场舞的参与者最初大多为业余的舞蹈爱好者,及至后来,很多较少甚至完全未接触过舞蹈的中老年人也逐渐参与到了广场舞队伍中来,这些广场舞参与者的舞蹈基础普遍较差,在舞蹈过程中动作十分不规范,整齐度也比较差,根本无法将舞蹈的美感表现出来。这些问题虽然不会影响到广场舞的社会功能,但却很可能会因为动作的不规范而使参与者出现身体问题,同时作为一种群众文化,如果广场舞无法让参与者理解舞蹈的内在美,并不断创新、精进,那么也就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中国城市广场舞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建立广场舞教练培养体系

城市广场舞虽然属于自发性质的文化娱乐活动,但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专业的指导人员同样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可以将广场舞纳入到全民健身项目之中,制定广场舞教练人才的培训计划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培养更多的广场舞指导人员,并安排其到各区域进行轮流的广场舞指导,从而让广场舞参与者实现舞蹈韵律、节奏、动作以及美感的全面提升,这样一来,广场舞的审美效果更好,大众更容易接受,而广场的安全性也有了充分的保障。

(二)重视广场舞音乐开发与研究

城市广场舞的扰民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音量巨大且从不断的“噪音”。受中老年群体审美观念的影响,很多广场舞的伴奏音乐都具有着节奏感强、鼓点鲜明的特点,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我的蒙古马》等等,这些音乐虽然广受广场舞爱好者的喜爱,但在播放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干扰。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艺术工作者还要将目光转向对广场舞伴奏音乐的开发与研究上,展开广场舞伴奏音乐的创新编排工作,设计一些声音柔和、节奏轻快、鼓点偏弱甚至没有鼓点的伴奏音乐,这样不仅可以为城市广场舞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音乐伴奏,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广场舞的扰民问题[3]。

(三)推动广场舞文化产业链发展

城市广场舞虽然属于业余的娱乐活动,但也会经常利用到大量的演出服装、伴奏音响,而随着未来广场舞的逐渐规范化,如版权音乐、辅导教材、人员培训等也都将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广场舞的迅速发展,其对其他相关产业兴起、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逐渐凸显出来[4]。因此,在研究城市广场舞文化现象的同时,也必须要对广场舞所附带的商业元素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并对相关产业进行扶持,使商业价值能够迅速转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与独特的商业文化格局。这不仅能够为城市广场舞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符合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战略需求。

(四)创新广场舞传播渠道

城市广场舞虽然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流行度并为人们所熟知,但除了广场舞参与者外,大多数人对于广场舞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部分人对于广场舞甚至存在着比较深的误解,而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广场舞的宣传工作来解决,因此,创新广场舞传播渠道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特征,通过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介对广场舞的积极内容与价值内涵进行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活动形式入手,在各地举办汇演、比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广场舞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广场舞,认识到广场舞的文化价值与积极意义,从而改变对广场舞的印象甚至是参与到广场舞这一活动中来。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教育,其在对于年龄、职业等方面的限制较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大,在目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城市广场舞要想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从音乐开发、相关产业链发展、宣传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迪.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城市广场舞发展引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2]黄山.广场舞与城市广场生态体育文化的构建[J].菏泽学院学报,2016,(02):82-86.

[3]王菊.四川省城市“广场舞”文化现象研究[J].大舞台,2015,(12):242-243.

[4]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作者:田蕊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