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单一、匮乏,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未能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全面了解当前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探索发展方向,补齐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这块短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现状;建议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步减少,但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城市农村人口比例为49.68:50.32,常住农村人口仍占过半比例,相比城市,农村的群众文化较为落后,根据短板效应,当前亟须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补齐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短板,是当前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面临的一个时代命题,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

一、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1.基础设施现状群众文化事业的核心就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必要的场地、器材、道具等硬件设施。就笔者所在的凉水井镇26个村(社区),仅有15个村(社区)有较为规范的场地(其中包括9个村<社区>是因现有建制学校或原有建制学校遗留场地),修建乡村大舞台的村仅有4个,截至目前,虽然村村均配备农体工程设备,但由于没有规范标准的场地,无场地未安装或场地不标准安装不规范的村有11个。

2.人才队伍现状笔者所在的凉水井镇,共有3名在职在编干部,其中2名专业技术人员、1名管理人员,2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仅1名是群众文化专业工作人员。3名干部全部驻村,其中2名任村脱贫攻坚副队长(队长为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或县下派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常年吃住在所驻村,1名任脱贫攻坚一般驻村干部同时兼任镇禁毒办主任。

3.群众文化事业现状一是群众文化事业专职队伍不专业,包括工作职责不专业,务专干业务知识不专业等,没有专门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或专门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占比较少,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探索建立群众文化工作干部在职教育、函授教育、线上学习、业务培训等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势在必行。二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单一,群众享受公益性文化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不基本、不均等。笔者所在乡镇,目前开展的少数文艺演出活动仅出于当前上级政府倡导或要求必须开展的政府买单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如2017年举办的“喜迎,我们跟党走”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019年安山等8个村举行的“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村级群众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活动,虽然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村村订阅有中央至地方的权威报刊,但全镇26个村(社区)因场地和管理的原因仅三分之二按标准对农家书屋进行了规范上架,仅三分之二已规范上架的村,没有一个村设置文化公益岗位,安排专人对农家书屋的免费开放进行规范管理,农家书屋资源利用率很低。文体活动除集镇范围内的中小学根据教育系统的要求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或运动会外,少数有条件的村利用配备的农体工程、文化设施举办一些小规模的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活动仅限于镇内交通安全教育警示、禁毒警示等其他围绕镇内中心工作开展的一些展览展示,缺乏更多的“以美的规律”为目的的图片、画图、视频的展览展示。教育培训方面,仅有围绕推进全镇中心工作开展为目的的教育培训,以纯“美的规律”为目的的教育目前未能延伸至镇村两级。目前仅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两项文体活动正常开展或进行。

二、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建议

1.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党管一切,党的方向就是工作的方向,党的目标就是工作的目标。只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地群众文化发展事业,将地方群众文化事业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优化配置到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上来,当前农村群众文化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补齐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事业的短板,与发达地区、城镇地区共同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是人力的支持。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是党在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起着了解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组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作用。镇村文化网络格局要求配备必备人员,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之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配备有编制人员1-2人,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目前,镇级人员配置达到要求,但村级公益文化岗位未设置,行政村无专门人员进行公益文化活动,如农家书屋的开放管理、农村文娱活动的组织、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统计等。或在目前地方财力不足以购买公益文化岗位的前提下,政府应将对各行政村的工作考量项目或内容里增加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项目,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统筹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内,由驻村工作队和村支监三委共同完成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目标。同时,镇级群众文化事业业务人员要专干专用,在努力提升群众文化事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统筹所辖行政村的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做好业务指导、统筹协调、沟通联系等服务。其次是财力的支持。群众文化事业涉及的面广,包罗的种类或项目多,从事群众文化事业干部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指导引领好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会面临专业知识的匮乏,体现在相关知识面上不广、度上不深的问题,再教育再培训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宝。群众文化事业专业人员、公益文化岗位、文化志愿者参与培训机构的培训、参加业务主管部门的培训、邀请专业人才培训、购买教材资料等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财力支持。另外,镇村两级群众文化活动场地的布置、设施设备的配备,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完善好、落实好。还有地方非遗的实物的保护、独特生产生活方式的收集整理、民俗的保护与传承等均需要财力的支撑。最关键的是各类文艺表演活动和文体活动的开展需要党委政府的财力支持,可以说,地方政府在财政预算中用于群众文化的占比对当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群众文化的性质及社会效益的缓慢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考量着地方政府对完成上级量上指标和追求GDP的显性数据中如何平衡或预算群众文化投入占比。

2.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人是关键因素、核心因素。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农村群众文化队伍的职责与价值体现。农村群众文化队伍(以一个乡镇为单元):分管文化的副镇长--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村级公益文化岗(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业余艺人、匠人、非遗传承人等。分管文化的副镇长发挥好沟通协调作用。全年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需要完成的既定目标、能够达成的社会效益要有一个整体构想或方案,据此在党政专题会上建议群众文化方面的财力预算,争取地方财力的在合理范围内向支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倾斜;同时,向党政主要领导建议从事群众文化事业人员的优化配置或针对弱项短板进行再培训,如根据岗位要求,将那些综合素质较高、热心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干部调配到相应的岗位上,同时对知识老化、能力欠缺的从事群众文化事业的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搭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发现推荐公益文化岗(文化志愿者)、与文化志愿者共同发现挖掘地方各类文化能人、业余艺人、匠人、非遗传承人等,组织开展地方文艺表演、文体活动、宣传展览、非遗挖掘保护传承等,与发现挖掘的各类文化能人共同进行艺术的辅导培训或指导工作。村级公益文化岗(文化活动到、文化志愿者):开放农家书屋、管理村级农体设施设备、收集整理群众文化需求、与乡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共同发现各类文化能人、业余艺人、匠人、非遗传承人等、协助开展好镇村两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能人、业余艺人、匠人、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特长,配合专兼职工作人员,开展好擅长专业领域作品的创作、收集、整理、展览展示,或开展艺术培训或讲座,普及群众文化知识,将高雅的文艺或非遗带到农村普通群众中去,提高农村群众的艺术鉴赏力、激活广大群众的参与创作热情,真正实现群众文化事业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循环局面,全面提升群众文化事业工作水平。群众文化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方面通过岗位要求设置准入条件或从业资格,将人员优化配置到群众文化相关工作岗位上去,另一方面群众文化相关岗位干部通过自学、函授、在线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等多渠道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使之符合从业的准入条件或达到从业的资格要求。

3.抓住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向前迈进的关键点[1]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广大群众的这种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满意度正是群众文化功能的体现,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是实现群众文化价值的载体,要发展提升群众文化事业,务必紧紧抓住群众文化活动这个关键点、着力点上下功夫。群众文化活动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助推全社会文化软实力的不断上升。群众文化活动要找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节约”的原则,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同时,政府、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或热衷群众文化活动类公益事业的企业、老板、成功人士也可以利用节假日适当组织或赞助一些中型或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实现群众文化活动最广泛的群众性,形成群众文化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共生效应。群众文化活动类型有三种分类方式,一是按不同文化艺术门类区分的基本活动类别,有群众文学活动、群众戏剧活动、群众音乐活动、群众舞蹈活动、群众美术活动等;二是按共同的活动形态特征所形成的群众文化活动,有创作活动、表演活动、展览活动、观赏活动、培训活动等;三是按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的角色地位的不同来划分,有接受性群众文化活动和表现性群众文化活动。当前,地方群众文化事业相关部门、专兼职工作人员要抓住群众文化活动这个关键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主要内容,按照“业余、自愿、小型、多样、节约”的原则,从群众文化活动的不同分类标准、不同表现表现形式,实现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价值最大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水平,补齐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短板,为夯实整个社会文化软实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守仁,鲍和平等.群众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作者:刘红霞 单位:贵州省思南县凉水井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