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新时期的不断深入,我国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基层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主要平台与途径,在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就要紧跟时展,注重群文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从而丰富基层群众的生活娱乐方式,促使更多的大众积极踊跃参与,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与价值观,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创意发展
现阶段,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为脱离群众需求、资源内容局限、活动形式单一,严重阻碍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普及。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源自于基层群众内部,并且服务于广大群众的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其不仅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还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娱乐方式,为其生活增添了更多情趣与魅力。因此,实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其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群文活动内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就要进行科学策划与创意发展,进行内容与方式的丰富与创新,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调动更多的群众走出家门,敢于踊跃表演与展示自我,丰富大众的生活方式[1]。第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还是文化艺术的有效传递平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背景下,只有将文化艺术普及到基层群众中,深入到每一位群众的心中,调动其主动踊跃参与,才能将基层群众的文化精神面貌,展示给全社会、全世界。同时,也能够让基层群众学习到更多的文化艺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并且通过策划与创意发展,还能够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渠道,丰富内容资源,组织更多的群体踊跃参与,形成良好的氛围,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与价值观。基层群众也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提高学习、工作与生活效率。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
(一)脱离群众需求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基层群众对于文化艺术的精神需求,而且能够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都要始终围绕着基层群众开展,真正地做到取之于民,服务于民,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青睐与追捧。然而,现阶段却存在着脱离群众需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中,大多都是由专业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完成,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交流较少。不仅导致基层群众对于工作的重视不足,认知片面,而且导致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低下,整个策划与创意发展工作流于形式与表面,无法产生辐射与吸引力[2]。第二,很多文艺工作者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中,过于注重新颖元素的注入,忽视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以及当地的风俗、人文、历史等背景。因此,虽然实现了完善与创新,但是,与基层群众的需求相脱节,很难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踊跃参与到群文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中。
(二)资源内容局限
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活动资源与内容,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然而,现阶段还存在着资源内容局限的问题,导致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低下,主要表现在:第一,文艺工作者的自身能力不足,比如,工作经验缺失,工作技能低下,缺乏当地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无法将群众需求与活动策划紧密结合,无法将线上活动资源与线下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无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导致整个活动的资源内容局限,很难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3]。第二,每一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丰富群文活动的资源与内容。然而,很多文艺工作者,虽然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等资源,融入策划与创意发展中;但是,缺乏创新与优化,与其他行业相互融合,比如,商业活动、旅游业等等,导致资源内容片面,百姓追捧力度较低。
(三)活动形式单一
活动形式单一,也是现阶段群文活动策划与创意发展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很多行业与领域都实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效果非常显著。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却缺乏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活动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实现艺术文化知识的传递,为基层群众的生活增添乐趣[4]。第二,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在策划与创意发展中,缺乏对当地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导致活动主题不够明确,活动机制不够完善,传播渠道单一,影响范围较窄。不仅无法实现基层群众风貌的展示,还无法满足基层群众的学习生活需求,缺少个性化、多元化、上门服务的方式。
三、解决策略分析
(一)基于群众需求
前文中提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源自于基层群众,且服务于广大群众。因此,在活动策划与创意发展中,就要基于群众的实际需求,保障实际工作的高效性。首先,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当地,做好调研分析。包括当地的人文风俗、地域特色、历史经济、特色文化等,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展开策划与创意发展。此外,还要结合基层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促使整个群文活动更加新颖、多元、丰富,充分吸引大众眼球,调动其积极性[5]。其次,加大宣传引导,转变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引起其重视与认知,促使其主动参与群文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传统文化、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都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并且一代代传承下来,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信仰以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活动策划与创意发展中,就必须先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宣传引导,促使广大群众积极踊跃参与。然后,将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融入策划与创意中。这样不仅为基层群众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平台,还满足了大众的实际需求,促进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在新元素的融入中,还要敢于深入钻研,将优秀的、经典的内容融入其中,将陈旧的、消极的内容摒弃,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活动策划与创意效率。
(二)丰富资源内容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资源与内容,将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策划与创意发展中,还要不断丰富资源内容,并且实现合理配置,才能创办多元、高效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首先,前期的考察分析,是文化馆文艺工作者开展活动策划与创意发展不可或缺的步骤。且需要文艺工作者树立先进的活动理念,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善于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开调研分析,了解更多的优质资源与内容,展开活动策划与创意发展。且要调动基层群众中,具有高层次文化涵养的人踊跃参与,逐渐丰富活动资源与内容。比如,摄影、书画、音乐、舞蹈、武术等等,满足不同群众的实际需求。其次,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包括非遗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然后与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提高群文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基层群众的眼球。最后,加大社会资源的调动,组织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在群文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中,可以与当地的福利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加强合作,也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与内容的丰富。比如,比赛竞赛活动、节日表演活动、文化旅游活动等,加大文化艺术的传播与感染力度,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
(三)创新活动形式
单一、片面的活动形式,很难吸引大众眼球,调动大众积极性。因此,还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多元、新颖、个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首先,基层文化馆,可以主动寻求商业合作,实现强强合作与共赢,取得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比如,由企业资助场地、技术、财力,由文化馆在商演时进行宣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还可以丰富活动形式,促使群文活动获得稳健持续发展。其次,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活动的紧密结合,创新活动形式。比如,借助直播软件,进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现场直播,并与其他观众进行及时互动。这样不仅提高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感染力,还能够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促使文艺工作者与基层群众进行互动,促使活动表演者与观众进行互动。这样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学习到知识内容,并且主动踊跃参与,丰富活动形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馆网络平台的搭建,社交群的建立,突破时空限制,加强群众、文艺工作者、观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定期交流心得、分享经验、传递技巧,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传播到世界到每一个角度,赢得更多的人的欢迎与追捧。最后,还要鼓励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中,将文化艺术活动与其他领域紧密结合。比如,摄影展览、书法比赛、文化旅游、艺术节日、文化馆建设等,加快群文活动的发展步伐。此外,还要鼓励文艺工作者、基层群众等,主动与其他地区的人们进行互动交流,实现群众文化与艺术的普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发展价值,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并且具体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希望为后续的实际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那么,在今后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与创意发展中,就可以基于群众需求、丰富资源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等,提高其影响力与感染力,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杨迪.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分析[J].艺术大观,2020(21):135-136.
[2]申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探析[J].大观(论坛),2019(08):134-135.
[3]彭水金.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解析[J].艺术品鉴,2019(18):73-74.
[4]张浩颖.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解析[J].传播力研究,2018,02(18):24.
[5]贾丽娜.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解析[J].才智,2018(10):239.
作者:李美美 单位:江苏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