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地方高校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河北经贸大学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和高校情况,有层次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两个方面构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人的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出要以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改进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初步效果良好。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北经贸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为对象,在人才培养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创业实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力争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经营管理才能,具有较高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具有地方工科特色的合格人才。具体改革内容与实践如下: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1.完善创新创业理论课堂,打造理论知识学习平台。全校对2016级、2017级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一是在通识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校学生的开放选修课,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创业与就业、跨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按学期滚动开课。鼓励学生选修本学科以外的课程,拓宽基础,沟通文理。本科生从第二学期起自主选修课,毕业要求13学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2学分,为本科学生必选课。学生跨专业拓展课程模块至少修满2学分,该模块中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与法学通论面向不同的对象,在各学院指导下选择修读。这样在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注入创业心理内容,加强学生心理指导,在经典诵读方面注重文学艺术类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在学科通修课程中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价值塑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建设创新创业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跨专业拓展课程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在现有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注重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程教学,通过差异化的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设置有创新创业特色的2~4学分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中安排了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食品物流学等课程;文学艺术类专业,重点开发突出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课程;食品生工类、信息类专业,强化技术创新教育;经管类专业,注重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业。在第二课堂10个素质学分中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的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学分,鼓励学生参加非学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体验活动。把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构建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教育,要求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体现创新的思想,都要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2.丰富创新创业实践课堂,打造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实践课堂的建设。创新和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要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并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实行创新实验计划。全面推动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每年推进1~2个专业,10门左右的实验课程的改革,提高探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将项目学习模式贯穿整个大学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具有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16级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新增10学分的实验课。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将过去每门专业课都有的几个学时的实验课整合为食品理化分析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实验两个大实验课,2门实验课时达到110学时,这样有利于各个专业实验知识的互通和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为突出“实验、实践、实训”专业特色,2016级教学计划大幅提高了实验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中实验课比例为46%,专业课实验课占到51%。根据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相应自学能力,教师主要讲授重点、要点,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如食品理化分析实验安排三分之一的学时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学生自己设置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并独立完成,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师资相结合全员参与的育人新模式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师资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训,提升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实施“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资助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课程进修。为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河北经贸大学每年有计划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访学、进修及参加学术会议,在交流中拓展视野,开阔思维空间,提升能力;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合作开展案例研究;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开设“KAB(英文全称:KnowAboutBusiness)”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实施“工商领袖服务计划”。选聘创业导师,组建河北经贸大学“工商领袖服务团”。每年聘请10名左右退休的商企高管或企业经营者做特聘教授,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提供咨询服务。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精英、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优秀人才、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讲堂,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热情,拓展创业就业途径。拓展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邀请企业家校友和风投机构管理者参与创业课程讲授与实务考核,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完善教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课堂教学作为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要发力点,发挥教学范式改革课程的引领带动作用,扩大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范围,鼓励教师将学科前沿理论知识、不同学术观点、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先能力后知识的教学流程再造,实施案例式、体验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3]。加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建设,建设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在线课程资源,推动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解决能力,实现单一考核向多元考核的转变,用竞争状态清单制考核替代单一分数制,允许在课程考核中引入学生个性化评价指标,写实性地展示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和能力层级状态。我院食品生工类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分析、食品分析与食品化学综合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等课程教学均实施了范式改革,课程教学由客观范式向建构范式转变,学生参与意识明显提高,具备了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将实验课安排到生产企业授课,实践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创新,突破了实验课教学必须是在实验室完成的理念。通过现场边生产边讲授,大大增强了学生对食品机械重要性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创建实习实践平台
首先,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把创新创业教育从“业余教育”推进到“正规教育”,将“创新、创造、创业”等时代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出积极进取、敢于冒险的创新创业文化。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文化节、“创客周”“创业英雄会”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展示活动,创办学生创新创业品牌刊物,培养创新创业校园品牌文化。鼓励学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社团,扶持社团开展创意交流分享、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系列活动,营造“人人崇尚创新、个个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文化氛围。其次,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2016年学校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充足的技术设备,为大学生提供课内外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河北经贸大学各学院每年支持不少于20项的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竞赛为抓手,按照“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特色化”建设目标,建立学院、学校、校外等多维度竞赛服务体系;利用寒暑假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二、改革成效与存在问题
经过近3年的努力,河北经贸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初见成效。首先是学校各单位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自2015年起,学校每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0多项,2017年我校申报的“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法治研究”等25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被批准立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法律e服务_社区综合服务站”等70项被批准立项为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年在第二届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年会上,河北经贸大学推荐参会的3项创新训练项目和3篇创新学术论文全部获奖,其中艺术学院的一项创新训练项目、人文学院的一篇创新学术论文分获一等奖。检验办学水平的标准体现在所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创新创业大赛正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平台。河北经贸大学将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抓手,倒逼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了培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师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度及参与度不断提高;教育体系中融入了创新创业课程,但仍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难以与专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构建,校内教师较少具备创业背景,不同专业校外专家传授的知识又显零碎分散。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机会,是地方本科院校突破传统的千篇一律的办学格局,实现个性化办学的良好契机。河北经贸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冀政办发〔2015〕31号)文件,围绕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任务,紧紧抓住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核心要素,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以问题为牵引、以兴趣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品牌性创客活动,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经历,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加强了师资建设,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发挥教学范式改革课程的引领带头作用,加强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资源建设,积极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打造了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级竞赛,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今后需要进一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和反馈体系,使工作更加完善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刘伟.重庆市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刘焕云,王艳哲,刘晶.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范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2):176-177.
作者:刘焕云 王艳哲 高志华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