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以学校本位教育与企业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为典型特征的新型学徒制度。它的诞生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标志,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视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运作模式与组织样式。它主要由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隐性课程形式、教学管理模式与教育评价方式八大要素构成[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典型,它是德国将传统的学徒制与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培养方式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加上在企业的实习锻炼,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胡秀锦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2]。

2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2.1国外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路径的差异,可以概括为5种典型模式。一是德国的双元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是育人的双主体,学校和企业是利益不同的双元,学生的两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也是双元,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企业以工作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也采用以学校和行业为主的双元模式。二是英国的“三明治”模式。英国在1993年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计划,1995年在全国54个行业中推广普及。该模式下各学校自行制订教学计划,通过学生“学习—实践—学习”的模式,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实施教学计划。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一段时间后到工厂实习,学习工作技能,然后再回学校学习,工学交替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三是澳大利亚模式。政府统一制定规范的教学标准或培训标准,企业或行业依据自身的特点增设教学内容,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国家有统一标准,企业有自身要求,该模式达成了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的有机统一,突破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本位现象。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学员80%的时间在工作现场进行工作本位学习,20%的时间在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进行学校本位学习。四是瑞士的“三元制”,即由企业、职业学校和行业培训中心共同培训学徒。行业与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标准,学校、企业共同实施教学,行业监督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每周3~4天在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为弥补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学习内容的不足,学生每学期还需在行业培训中心学习1~2周的跨行业课程。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相比,行业作为其中的一元也参与了人才的培养,培养的力量更加多元化,学徒的知识和技能更宽广,就业从单一的企业面向全行业,学徒的就业选择更多。五是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从职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将能力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由行业内若干个能力较强的企业承担教学任务,把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学徒可以来自不同的企业,学徒根据不同的子能力目标,选择到能完成该子能力目标的行业企业学习。该模式具有校企双元育人和学徒双重身份的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学徒有更宽广的学习范围与从业选择。在这种模式中,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参与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3]。现代学徒制是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导模式,其工学结合的实现途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其核心遵循德国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双重”身份以及产教融合路径,以培养学生职业工作岗位技能为目的。因此,政府要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支持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以产教融合为手段,促使行业、企业融入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2国内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分析。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出台了较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国内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如广东省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以现代学徒制为主导的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松散型、合作型向紧密型深化。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专业特点、企业需求、招生生源和招生方式的差异,分别与现代服务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三类企业深度合作,采用三种合作方式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采取在岗交互培养方式,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采取互渗交互培养方式,以及行业通用型交互培养方式。其中现代服务业的在岗交互培养模式,即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岗位任务、工作内容开发教学内容;共同委派教师采用交互训教的方式授课,实施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的师带徒方式教学,学徒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融合学校和企业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把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评价学徒的学业,实施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制度[3]。另外,还有湖南省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满足军队航空修理工厂需要的兼具工匠精神和精湛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与空军航空修理系统从业人员资格考核认证中心以及空军维修工厂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10月,飞行器维修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两个专业首届82名现代学徒制学员班正式开班,配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开展双导师教学,实行工学交替、分段培养,探索“学院+企业+行业”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三元制”的“3482”(三方、四证、八段、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从上述内容可见,西方各个国家之间、国内各个高职院校之间,采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所不同,是依据国情差异、专业的不同,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共同点是:双元或三元育人;校企协作,分阶段培养;双导师制,学校承担理论教学,企业承担实践技能的教学;学生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岗位成才。

3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依据、实现方式与路径

李富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决定了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存在差异,但存在也呈现一些共同特点,反映出21世纪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4]。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主流的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产教融合的核心是要让行业企业成为重要办学主体,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既涉及宏观的教育布局和结构,又涉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事关教育组织形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是完善现代办学体制和教育治理体系的一项制度创新。重点聚焦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参与的格局,着力构建产教融合一揽子政策体系。因此,结合行业特点,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实现方式和途径。

4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性质与行业特点

我国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毕业生目前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于美容化妆品行业,如化妆品市场营销、美容师、美容咨询师等工作岗位,目前尚不具备从医资质,只能在生活美容领域就业。这些职业岗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较高,同时又需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每个行业企业对学生工作技能的要求都有所区别。在美容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基于各自优势开展工作,即学校培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企业培养学生行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岗位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岗位任务、工作内容开发教学内容;共同委派教师采用交互训教的方式授课,实施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根本的师带徒方式教学,学徒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融合企业岗位考核标准与方式和学校考核办法评价学徒的学业,结合企业和学院管理标准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实施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制度。

5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5.1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指培养主体关于人才培养的本质特征、目标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以及对人才培养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具体的教育观念。从操作层面上讲,旨在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培养的程序与环节等的设计与构想。人才培养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其他要素的选择与确定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按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掌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高行业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5.2专业设置模式。专业主要是按照学科来划分的,按照教育部规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面向生活美容领域,从事生活美容领域内的职业工作,如美容师、化妆师、美容导师、美容咨询师等,毕业生不具有从事医学工作的资质。5.3课程设置方式。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所选定的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以及对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简要规定。基于校企合作育人的原则,按照现代学徒制的要求,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开发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如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美容师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美容导师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美容咨询师职业工作岗位模块、化妆师职业工作岗位模块、文绣师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美容院经营管理模块、行业知识与技能等模块,校企双方基于各自优势承担各模块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5]。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证合一”的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对接我国美容化妆行业职业资格和企业岗位资格标准,解构课程内容,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企业岗位资格证相互融合,重构“公共基础+准入资格+岗位资格”的课程模块,构建“职业资格证(行业考核)+岗位资格证(企业考核)+毕业证(学校考核)”三证合一的课程体系,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岗位资格的有效对接。5.4教学制度体系。教学制度体系是与人才培养的微观过程紧密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实施的体系。其核心内容有学分、学位、导师、实习、分流、日常教学管理等制度。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目前采用学分制,修完168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学分包括在校理论知识学习获得的学分,也包括在企业学习培训、顶岗实习获得的学分,即采取双导师制培养学生。在校的前两年,在校学习和到企业见习交替进行,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行业知识、企业文化和行业基础技能为主。在学校配备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在企业每名学生配备一名高技能的企业专家导师,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工作技能。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以学徒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享受企业正式员工的待遇。经过半年时间的岗位培训和企业导师带教合格后,学徒需独立开展职业工作,并获得一定的工作业绩,才能达到岗位成才的目的。5.5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第一学年采取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行业基本技能。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基于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机制,引入校企双方利益重合点较多的项目,做到市场化经营,持续盈利,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担着实践教学、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创业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6]。第二学年采取在校学习和在企业进行技能培训的交替方式,时间各占50%,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学分互认。在学校通过行业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在企业通过企业岗位资格的认证。第三学年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顶岗实习,以学习岗位知识和培养职业技能为主,学生(学徒)必须能够独立完成职业工作并取得足够的业绩,通过校企双方的考核,完成岗位成才的目标,成为企业正式员工。5.6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管理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管理的手段与方法。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可牵头联合企业共同制(修)订《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培训师及师带徒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建立校企成本分担机制,明确学院、企业双方的责任,出台《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和《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实施方案》,明确学生(学徒)学校学习、企业学习、岗位作业的学分计算办法,实行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的监控保证体系,保证教学顺利实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修订《专任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制订《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5.7隐性课程形式。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中除正规课程之外所学习的一切东西,是学校经验中隐含的、无意识的或未被完全认可的那部分经验[7]。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教育,从思想意识、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各方面提倡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情,脚踏实地,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精湛的工作技能。5.8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才培养过程及其质量与效益做出客观的判断与评价。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应由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以学校为主制定理论知识考核评价标准,以行业企业为主制定职业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将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探索课程考核与岗位资格考核的对接,理论学习成绩、工作业绩考核与导师评价的互认,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以岗位成才为目标的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评价机制。探索高职现代学徒制学生与企业培训员工技能水平评价的互认互通,推进以职业工作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构建“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学徒自我评价、导师评价、校企评价和行业评价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现代学徒制学徒考核评价从以前学校单独评价过渡到以学校、企业、行业并重的方式,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6结语

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应按照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要求,通过产教融合的途径,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八个核心内容方面做出相应改革,使之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要求,最终实现“三元参与、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符合企业需求、具有较强“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成才之路,2015(15):19-21.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3):97-103.

[3]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4]李富.不同产业结构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兼论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教育学术月刊,2010(3):74-76.

[5]万忠保,李正标.基于合作育人的高职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129-131.

[6]李正标,万忠保.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17-19.

[7]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作者:何萍 朱玉 李正标 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