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前,文旅产业链已由单一线性链条变为网状链体系,旅游者也参与旅游产品生产,文旅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调研发现,甘肃省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专业定位的产业适用性有待提高、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能与时俱进、校内教学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完善甘肃省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通过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明确高职旅游人才职业定位;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服务于乡村旅游振兴战略。
关键词:专业链;产业链;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类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于文旅产业发展对知识、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高职旅游教育中的专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相对接,一方面,可以凭借高职旅游专业链科学的、超前的发展,推动旅游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链内部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产业链的发展,调整高职旅游专业链发展中滞后的、效能较低的部分,从而培养出符合文旅产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产业链与专业链的对接与相互促进。
一、当前文旅产业链发展现状
(一)文旅产业链由单一线性链条变为网状链体系传统文旅产业链以旅行社为链核,通过对相关旅游供应企业的产品进行购买与组合,以包价或零售方式将旅游产品销售给旅游者,并协同旅游供应企业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而形成连接旅游供应商与旅游者的线性链条。随着散客旅游的快速发展与移动电商在旅游业中广泛、深入的应用,旅游移动电商成为了当今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组织者。旅游活动逐渐转变为以旅游者需求为起点,以旅游移动电商为核心企业,利用移动网络通信,整合旅游者所需求的供应商产品,通过旅游者对供应商产品零散、随机的采购,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实现旅游需求得到多层次、全方面满足的网状文旅产业链体系。
(二)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生产当今时代,旅游产品销售过程中,80%的旅游者利用旅游移动电商对旅游供应商产品进行采购,从而形成系列旅游产品。在这一消费过程中,旅游者常常既是消费者,也是旅游产品生产者。同时,日益成熟的旅游者开始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单独的旅游要素产生全方位需要的诉求。为此,各单独存在的旅游要素企业要具备旅游要素复合功能,不断满足旅游者多样化、全方位、高质量的需要。
(三)文旅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电商时代,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升级与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文旅产业中各类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与技术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纵向来看,高职旅游教育一直着力于培养服务旅游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传统旅游行业中,高职旅游人才主要从事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产品采购、生产与销售等工作,处于行业价值链的中下游环节,位置较低,附加值小。随着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链下游人才的附加值越来越小,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渐缩减。由此,文旅产业链对高职旅游人才需求的类型、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旅游企业更需要既有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人文素养的人才;需要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的旅游人才。因此,高职旅游人才的培养应根据文旅产业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旅游专业细分与连接,使旅游相关专业成为互相联系的独立领域,或形成综合性、边缘性专业,进而展开科学的旅游专业设计与设置。
二、甘肃省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高职旅游院校共18所,在校生共计5777人,2020年全省旅游院校招生人数为2554人,毕业人数为1649人。其中我省高职旅游院校设置的旅游类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个专业,个别学院设置了导游、烹调工艺与营养、森林生态旅游、旅游英语等专业,具体情况如下表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比重为35.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比重为41.3%,其他旅游相关专业学生占比23.5%。毕业后,各学校学生对口就业率可达到80%左右。然而,就业后存在学生所学知识不够专、不够用,短期内转行频繁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定位的产业适用性有待提高文旅产业是一个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产业,涵盖的企业类型多、杂、广。然而,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甘肃省除了个别高职旅游院校将专业细分为酒店管理、导游、旅游英语、烹调工艺与营养、景区开发与管理、森林生态旅游等,其他许多学校专业设置过于宽泛,对专业没有进行细分,或者只是简单地分为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教学活动往往只是以传统产业链中的两大支柱行业旅行社和酒店业为主,对核心课程开展教学工作。学生所学知识较为宽泛,很难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专业技能,难以达到基于工作过程或者工作岗位开展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致使学生毕业时对职业定位仍不明确。
(二)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能与时俱进旅游全产业链时代,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时代是散客旅游时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人员不仅仅限于导游、旅行社计调、销售、外联等岗位。移动电商旅游的飞速发展,使旅游行业对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旅游产品策划能力、专业化导游服务能力、根据旅游者需求将单一旅游产品整合为特色旅游产品的能力、旅游产品推广能力等都是现代旅游行业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我省旅游院校的专业培养依然集中在对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的培养上,对旅游产业链转型升级后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未能及时跟进,未能适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致使学生毕业后存在就业面较窄、职业发展空间较小,发展前景受限等问题。
(三)校内教学与行业需求契合度不高首先,甘肃省高职旅游院校的许多专业教师来自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时间短、机会少,对行业发展现状了解不多,在教育教学中难免出现跟老人、走老路的情况。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实践能力有限,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行业人才需求把握不精准的问题。其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积极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但由于制度、体系等原因,许多院校对企业兼职教师的管理比较有限,对兼职教师教学情况难以把控,其教学水平难以保证与提高。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个别企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使用,而不是对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教学难以打破常规。当务之急是要找准旅游行业需求的新变化,拓展新思路,培养旅游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甘肃省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一)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明确高职旅游人才职业定位随着移动旅游电商的飞速发展,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掌握旅游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为旅游者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的实操技能,并能适应瞬息变化的旅游市场,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与调整。因此,高职旅游人才应当是具备旅游产品策划能力、旅游产品整合能力、旅游产品推广能力、专业化行业服务能力,能够胜任互联网旅游咨询服务工作、旅游产品定制服务、专业化与个性化旅游行业服务工作的新时代旅游人才。根据这一定义,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首先应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做到术业有专攻。因此,甘肃省高职旅游院校应根据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合理设置专业,对专业进行细分,使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够快速上岗、进行专业操作。其次,应加强旅游专业学生通识教育。对相关旅游专业学生开设培养营销策划能力、运营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实用技能的通识课程。促进专业群的互动与连接,实现旅游专业群的系统整合与资源分享,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加强校企合作深度,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旅游企业是旅游人才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鉴于院校对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了解有限,应全方位、多侧面加强与各类旅游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方式,让企业与院校共同研讨制订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请企业岗位能手参与学校教学,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使学生在校内接受岗位最新、最专业的技能教育;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在企业指导与支持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多渠道建设校外企业实训基地,通过请企业导师在实训基地指导实训,派校内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实现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最终目标;邀请企业参与院校科研成果、教育成果的分享,使合作企业从院校不仅能获得最新的科研成果,推进企业发展与创新,同时有优先人才选用权,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人才从校园到企业的无缝化对接。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服务于乡村旅游振兴战略我国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线上旅游产品消费者与日俱增,同时,我国旅游市场投资环境好,创业协作环境成熟。因此,移动旅游电商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样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者投身于产业发展。甘肃省旅游院校(专业)学生中农村户籍人数达80%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原住地所在县、乡、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若能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组织创业竞赛、开展创业活动等,开拓其创新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使其体验创业的乐趣,增强创业信心与决心,客观上也能推动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返乡或到旅游环境好、经济条件差的旅游乡镇开展旅游创业活动,支持当地旅游经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弛.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四链”逻辑建构———基于经济与教育的论域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2019(07).
[2]孟传慧.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下的校企合作助推路径探讨[J].职教论坛,2019(05).
[3]罗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变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4).
[4]刘莹英.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智慧旅游”的视角[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4(04).
[5]朱敏,熊海峰.互联网时代旅游的新玩法[M].天津: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520-533.
[6]杨勇.移动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288-291,414-415.
[7]秦虹.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教育科学,2013(05).
作者:颉洁 郭凯明 张雅丽 豆媛媛 单位: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