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摘要:在我国政府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专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市场人才需求逐步向专业性更强、素养更高的方向发展。产教融合正是适应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应用型本科学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必要性,提出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方案,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工学对接,建立长效机制,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推进师资共育、共建产研平台等路径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校内产教融合全面实施,为建设校外产教融合基地打下基础。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进入了信息化加速提升的时代,随之而来,电子商务行业对此类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实践型人才匮乏的情况出现。发展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是该类院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而且更是电子商务教学发展的主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适应目前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实践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产教融合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适应时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各高校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很多高校根据地方电商企业发展情况,提出了各类适应当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的、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各高校在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主要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1)分学期、分时段培养模式。将每一学年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分为不同时段。比如,在“双11”、“6.18”等特殊时段安排实践课程等,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序融合,或者将每个学期分为两个部分,大部分教学时间为理论教学,三到四周的时间进入企业实践。以上时段均为大三、大四学年实行。(2)校企互换式。高校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提供教师和场地为企业员工培训电子商务前沿理论知识,企业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或提供实践教学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四阶段,企业通过对学生各个时段的培养与考察在企业内部或外部进行预分配,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共同开展教学和实习管理。(3)“理论+实践+毕业设计”模式。学生在校前三年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只有课程实验课,没有岗位实践,大四上半年进入校外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8学期回校进行毕业设计。

1.2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偏于理论知识,电子商务运营实践操作类课程较少,很多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网店运营操作都不会,无法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2)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没有地方深入合作的企业,有真实长期校企合作的院校仅占二成左右。这说明,目前我国实际只有极少院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深化实战型的培养,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或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层次上。(3)缺乏有效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电子商务专业尤其重要。但是目前各地方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远远落后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个方面数量不足,另一个方面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2.1产教融合促进地方电商企业的蓬勃发展

以黑龙江省电商企业发展为例,黑龙江省电商企业数量少,且发展规模小,因此,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优秀的电商人才,也是促进地方电商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地方电商企业通过参与高校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构建人才模式、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大大节约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其次,产教融合可以实现企业与高校共享高校教育资源,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电商企业员工开展职业素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共同分享知识成果,实现双方共赢的格局。

2.2产教融合是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高校电商专业根据地方电商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通过引入企业的师资、资金、项目等有效资源,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同时利用企业掌握行业前沿发展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可以提升实战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力发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适应地方电商企业需求的电商人才,无论对于地方电商企业还是高校,均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3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案

3.1加强产学合作,构建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依托企业电子商务实践基地,结合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共同设计和打造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可持续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1)课程设置。根据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分专业进行教学,大一、大二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全面覆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依据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建立“三进阶”的核心课程,大一学习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学,大二学习网店运营与管理,并将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网上银行与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课程作为考试课重点学习,大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专业方向。例如,我校将电子商务专业分为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商务数据应用与管理三个方向,依据三个专业方向分别建设若干门课程,办出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课程。(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依托电子商务仿真软件、校内实践基地等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岗位认知课程设计、网页设计课程设计、网络营销课程设计等。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尤其是大三、大四学年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重,并根据行业发展及前沿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开设的课程,使学生毕业后即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3)项目实战。大三、大四学年设置企业项目实战课程,集中进行三到四周左右,具体操作上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项目实战形式,通过合作企业引入淘宝宝贝详情页设计、新媒体短视频设计等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学校即可真正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二是横向课题项目形式,主要由企业与教师进行横向课题的联合申请,组建学生团队参与到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校及企业的科研能力。(4)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校园内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可以建立众创空间、SOVO等,邀请校外电商创业团队进校或企业的创业项目入校,为学生提供在团队中工作的机会,也可以通过校内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挑选可行的电商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对优秀学生项目进行指导。

3.2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培养电商人才的过程中,课程是基本保证,很多高校针对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全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课程体系设计,尤其在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电商企业与高校进行深入合作。由于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发展一般,电商企业的规模及数量都有限,因此,电商企业参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更应发挥积极性、主动性,以课程为载体,与企业共同推进产教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电商人才。其次,提升校企合作中电商企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高校与电商企业共同制定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电商企业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及前沿技术发展需要,提出课程建设方案,与高校教师共同编写适合企业需求的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标准、新技能。电商企业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全程参与课程建设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和调整、课程大纲编制、教材编写、实习实践指导等所有课程建设工作。3.3校企共建产教融合长效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通过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健全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即可以在企业内为学生预留实习轮岗的岗位,学校将教学执行计划与企业充分沟通,保证企业用人时能够确保人员充足,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也可以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将实训基地建立在学校,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投入相应设备耗材,企业投入部分运营资金,并提供相应的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发展的长效运作机制,基地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由学校教师或企业讲师共同承担。

3.4校企共育师资,搭建产教研一体化平台

通过深入的产教融合,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提升教师的电商运营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首先,学校可以定期从合作企业中聘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电商运营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践类课程的授课任务,并通过短期的教育教学培训,使企业专家同时具备教学能力,实现实操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承担的不同专业方向或课程教学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电商企业承担电商运营实际工作,或聘请电商企业的专家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工作岗位指导青年教师,强化训练教师的电商运营实践操作能力。最后,共建校企科研机构,同享学校和企业的共有资源。通过构建校企合作科研机构,可使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充分合作,将企业须解决的科研难题或应用型项目“移植”到学校中,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可以通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将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投入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为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3.5建立产教课程评价与监督制度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可共同建立较为完善的产教课程评价与监督制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在课程评价方面,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作为学生实践工作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过程评价,同时,采用学校理论等级评分标准与企业员工考核标准相结合,给予学生最终成绩。第二在监督指导方面,可以成立校企合作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学生实践环节进行全面指导监督,及时指正问题并提出合理指导意见,以促进产教课程顺利进行。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巨大,同时对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科同时具有复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体系具有复杂性,需要社会、高校、企业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要想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就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方案设计,做好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提升实践教学的标准,积极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构建符合应用型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敏.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初探——以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为例[J].商业经济,2020(10):195-196.

[2]吴清燕.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8(18):1-3.

[3]黄玲玲.民办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信息化的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07):71-73.

[4]刘盈丰,金明.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智库时代,2017(11):243-244.

[5]李国辉.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锋绘,2018(03):144-145.

作者:杨智慧 单位: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