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进,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现代学徒制的推广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如何更好地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高职院校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变,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突出“职业性”和“高等性”两大特点,通过实施重建课程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共建师资队伍、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绩效考核、明晰各方权责六大措施,以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实际应用效果,形成真正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结论】通过明确参与各方的具体权益和义务,在创新高职院校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技能更加全面、职业素养更高的应用型人才,助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力量,为满足当前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与内容方面充分借鉴现代教学理论中的相关思想,并以此指导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019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就“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有关工作做出安排,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虽然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初具雏形,但是,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际开展效果,解决这一模式的适应性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应用型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领域急需的人才。作为我国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在专业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紧跟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调整办学思路,创新办学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完成了我国高职院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凭借政府在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企业与高职院校形成了较为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利用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平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实践“导师”,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各项考核要求[2]。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有利于养成现代人才培养理念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分单调,缺乏灵活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政府、企业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不仅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成本支出过高,而且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企业为第二教育基地,为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定制,在保证学生个人权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得到了全社会广泛认可。
1.2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对不同领域人才需求的变化来看,高职院校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指导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由高职院校负责人才理论培养、企业参与实践培养的全过程,政府在此过程中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保障相关过程的顺利开展。相比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来说,现代学徒完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提供了保障。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应当具备全面性的特点,为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从人才培养对象的思想教育着手,不断延伸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甚至每一节课的内容设计与安排,都不能有半点马虎。然而,我国高职院校在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巨大投入并没有实质性效果,部分课程仅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的修改却微乎其微。课程资源与生产存在脱节,实训设备与生产一线要求还存在差距[3]。这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存在严重的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
2.2教学方法不明确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于人才培养目的的一致性,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由于现代学徒制相关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高职传统课程体系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导致高职院校在本位思想的作用下不能将两种课程体系进行区分,甚至有高职院校将现代学徒制看作简单的企业实践过程,无法明确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教学方法[4]。
2.3教学考核不科学
尽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内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是基于在相关理念与制度方面的缺失,导致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开展效果的考核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首先,在理论考核方面,高职院校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与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理论需求之间缺乏沟通,以至于考核结果存在片面性;其次,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由企业全面负责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学校方面无法通过实践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实践能力考核有待完善。在这种人才培养考核模式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虽参与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但是这一教学考核方式会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的侧重点存在偏差,最终影响学生在学习与职业上的正确发展。
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针对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分析,在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以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完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3.1重建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根据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和工学交替的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为此制订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职业性”与“高等性”。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需要进行充分、全面的社会调研,明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区分,提出新的课程标准体系,以指导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对于高职院校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应选择性地进行保留,所谓重建并不是完全摒弃原有内容,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如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建,还需要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新课程体系中不同领域之间逻辑关系的构建[5]。
3.2加强政府政策的引导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就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促进各行业与企业在技术领域的提高与发展。为此,政府部门应提高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推广实施的重视程度,除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外,还应当通过政策的制定,促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形成政校行企共同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保障机制[6]。
3.3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鉴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只是师生关系,更是师徒关系,使得师生关系更为紧密,这就要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共同培养学生。通过提高待遇进行激励,选拔和培养一支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都较强的师资力量。加强对企业人员的教学基本功的培训,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通过企业实践强化教师的技能水平,参与企业管理,更新理念。完善相关制度,使互派人员成为一种常态,使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通过结对、交流活动等,在学校和企业组建双导师团队,进一步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7]。
3.4创新管理机制
在日常管理方面,成立学校与企业共抓共管专门机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综合构建人才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通过第三方进行跟踪调查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协同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学校和企业的主动性,增强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使教学工作和技能传授变成一种自觉。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撰写周报告和月报告,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评定,加以指导,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提升了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也加强了双方的联系,提升了管理效能。积极实施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过程管理[8]。
3.5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形式的监督、评价制度进行绩效考核。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自身教学体系的组成与实际教学理念,成立专门负责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小组,小组成员由企业、学校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在现有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对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分别进行绩效考核[9-10],并对需要考核的项目进行细化,以指导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开展。
3.6明晰各方权责
为确保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规范性、合法性实施,还应当利用法律的绝对约束力,对各方权责进行明确。在现有合同的基础上,增加与师傅、学徒的相关内容,企业应当为以学徒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的学生提供报酬;参与学生培养的师傅应当享受一定的岗位补贴;为表现良好的学徒提供就业岗位等。如此一来,各方权责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在法律的约束下开展相关工作,其积极性、主动性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4总结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当前我国对“职业性”和“高等性”人才实际需求情况的选择,通过明确参与各方的具体权益和义务,在创新高职院校传统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技能更加全面、职业素养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成亮 程强 王莹 单位: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