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探究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职责,经过多年的探索,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专业未来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自从193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丁馨伯先生编译的《市场学》教材开始,市场营销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发展已走过了82年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活动在我国各行各业均展现了其巨大的魅力,也因此催生了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强烈需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等院校有近800所,市场营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缓解了营销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适应了经济的发展需要。然而由于经济、社会、教育体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高职教育市场营销学生的素质、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职教育改革的进程,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更为面向职业发展需要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起源于以前的中专、大专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以传承文化、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然而社会发展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作为职业教育,肩负的应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的设定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职业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面向的工作为营销第一线,例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番禹职业技术学院等。
(二)课程体系设置更为注重社会需要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实践课时比例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类专业表面看起来较虚,学不到实用性的东西,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然而,既然高职教育是面向社会需求第一线,必然要打破这种桎梏。市场营销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调整时要不断提高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时比例达到甚至超过了50%,例如邯郸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提高实践课时的作用,同时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例如项目式教学,策划案、调研报告式的毕业答辩等。
2.课程设置更为灵活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展现了多样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及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在不断调整。考虑到网络营销以及服务业的发展,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增加了网络营销、服务营销两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
(三)注重校企合作,提高社会适应力
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达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高度,能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理念,是目前职业教育普遍采取的一种模式。高职教育市场营销专业目前也在采用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有开设实训基地、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设校企合作班等。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取得一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一)人才培养忽视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要担负起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这是由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因此,如果将职业教育从区域经济社会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所固有的地位和性能,其本身也无法存在。然而,目前一些职业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目标定位过高,或者人才培养具有普适性缺乏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如,在一些人才培养方案中常见到“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营销技能的,从事营销业务与管理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等目标设定,其实这样的目标高大空,是没有目标的,缺乏操作性与检验标准。反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跨国经营和我省承接国外制造业转移的国际经营性的高技能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外资(合资、独资)企业和对外贸易领域中胜任推销、企业策划和营销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为学生的进一步海外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具有更好的就业导向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二)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
人的能力有不同,未来在职业领域中的发展也会走出不一样的道路。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大多采取省事的“大锅烩”方式,对不同能力、要求的学生的教育不加以区分,缺乏层次性教育。从学校角度来说,应该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教师的教育能力,为学生设计几个具有前后发展关系的职位,只有达到较低职位能力考核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校企合作的作用不突出,流于形式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和方向,校企合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着实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效果。然而从大部分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甚至无沟通现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或者是为了应付国家的硬性要求,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四)欠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服务行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但从目前来看,学校普遍不重视对学生有关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由于目前普遍的成长环境较好,造成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浓,要求较高。总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学校与学生的协调发展。
作者:王义龙 刘文静 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篇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其他专业相比,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时,需要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一、营销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人才。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数量庞大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营销人才,从赶集网、58同城等人才招聘网站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招聘最多的岗位就是市场营销。由此可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高的就业空间,从具体的岗位职责来说,市场营销主要包括销售、市场策划、客服、网络营销、电话销售等,岗位职责的多样性必然导致营销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但是,从实际的营销效果来说,高职院校培养的营销人才,其综合技能与企业的期望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比较典型的如:营销人员不能完成企业制定的销售任务、营销人员频繁跳槽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职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人才与市场岗位不匹配。
(二)营销人员自身的营销技能偏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对营销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一,企业要求营销人才具备全面的知识,一方面要求营销人员掌握基本的营销知识、商品知识以及客户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要求营销人员懂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商务礼仪等。第二,要求营销人员具备良好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等。而这些偏偏又是营销人员的短板,短时间内又无法弥补,进而导致一些营销人员难以胜任营销岗位。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学模式普遍参考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没有综合考虑高职教育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目标,其结果必然是培养的学生与市场岗位之间不匹配,同时,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不完善,引发“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从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特色,目标定位不准。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来说,需要以高职教育特色为核心,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活动。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这种定位不准主要表现为:第一,培养市场营销人才的教学理念定位不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侧重市场营销人才理论知识的培训,弱化了高职教育的特色,这种行为导致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理念出现求全的错误定位。第二,教学内容不合理。与其他专业相比,市场营销专业需要本着实用、会用的原则设置教学内容,但是从实际教学内容来看,营销专业的任课教师没有按照社会实践岗位要求讲授知识,同时教学内容没有跟上社
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例如,汽车销售相关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沿性。(二)教学体系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体系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必然降低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其结果就是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脱节主要包括:一方面教学模式的脱节;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滞后于市场岗位要求,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落后于市场岗位要求,进而难以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
(三)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但是,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时,没有应用好校企合作模式,主要表现为:第一,没有全面认识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第二,在校企合作方面,企业普遍缺乏积极性,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不愿意拿出更多的成本(人、财、物等)参与校企合作活动;第三,个别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销售员。
三、高职院校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销售是获取更多利润的重要环节。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
(一)以市场需求核心,设置市场营销课程。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性的学科,需要以市场需求为核心,构建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第一,按照市场发展要求设置市场营销课程;第二,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丰富传统的专业技能课程,通过开设专业技能课程、人文道德课程等,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第一,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第二,优化市场营销教材,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的专业教材。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教材使用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第三,选用的教材内容注重实效性。一方面突出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突出营销技能的实用性。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帮助学生培养市场营销应用能力,“双师型”教师是关键,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校内培训。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对校内教师进行培训;第二,校企合作,开展双向人才交流活动。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培养教师。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将校内优秀教师派到合作企业,对教师进行社会实践锻炼;第三,引进优秀教师。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战略,将外界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纳入到市场营销教师队伍中,夯实教师团队实力。
(四)建设实训基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充分发挥好校企合作模式的作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第一,提升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合作层次,最大限度争取合作企业的支持,借助合作企业的力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第二,满足企业的基本需求,将共赢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对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技能,并且这种技能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需要以市场岗位要求为核心,全面创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体系,通过不断创新,全面提升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市场营销人才。
作者:陈俊宁
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篇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营销专业毕业生与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及时改变原有的培养模式,建立适合产业发展的新型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传统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特色不明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定位模糊,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差异较大。由于行业之间的营销活动差异较大,所以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明显不同。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普遍存在重基础理论教育而忽视结合行业发展的实践教学,致使毕业生的供给与企业的需求差异较大的现象频频出现。
(二)教学偏重理论,缺乏岗位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了营销学、消费心理学、推销技巧等课程,然而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仍然是以理论系统为主线,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没有结合产业或企业实践。许多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仍停留在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忽视了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与产业脱离,导致培养的营销人才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企业的基层营销人员需求很大,很多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招聘营销人员,但人才供给不足,即使能够招聘到营销人才,企业在培养使用时发现大多数的营销毕业生只有理论,实践操作能力很弱,包括一些下学校表现、成绩都比较好的毕业生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该现象表明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是脱节的。
(四)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单一化
目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脱节;理论教学部分比较多,学生存在60分万岁的思想,在师资方面主要的营销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真实的工作经历,身师资力量薄弱。因而很多营销专业的学生实战能力不强。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课程设置
基于营销工作岗位的要求,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切源于合理的课程设置。首先,合理设置综合素质课程,增加课时和增加属于人文精神的课程内容如文学、美学、哲学、社会情感与和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和团队意识。其次,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内容上的整合与更新。营销专业与社会接触密切,所以像社交礼仪、商务礼仪、营销礼仪这些课程进行整合,避免在内容上重复;同时,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如大数据营销、微营销等,丰富学生的营销知识。
(二)实践性教学
1、注重“综合实践技能”和“专项职业岗位技能”两个教学重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加强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岗位技能,校企紧密合作。理论教学主要采取核心理论知识讲授、案例教学、管理游戏等教学方法。技能养成课聘请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主讲,主要在工作现场完成。实训课程安排到企业和市场一线,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师傅(主要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和企业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帮带的方式进行。如:在企业现场或者调查现场进行市场调查,教师与企业经理一起指导学生做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广告策划与创意及品牌经营学的策划以真实项目导入课堂,策划案是学生在企业会议室进行现场提案,由企业经理和教师做点评,学生现场改方案的方式达到“融教、学、作为一体”。
2、注重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组织管理:由院校教务处或实训管理中心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课程标准,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应重视营销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操作和完成每项教学内容,并且在学习完成后,组织学生总结并交流学习体会,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并获得自我满足。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互动性,注重与学生的协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模拟、团队协作、小组演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设计符合真实岗位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零距离合作,共同承担教学和考评,让营销专业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接触营销真实岗位,提前适应工作环境。
作者:朱洪春 刘伯超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