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艺术学科产学研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主要是以培养“通才”为主,除思想政治教育、英语、计算机等共同课为各科学生必修课外,各校都根据各学科的特色设定基础必修课。首先,这种传统课程模式中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比例远超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比例。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来看,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都不尽合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实。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应聘的企业要求聘用人才有很强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学生在就业前必须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并经过长时间和大量的实习和实践。其次,在学生的实习与实践课程教学中,一般是模拟和演示性的实验为主,校外实践课程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学校资金不足等原因,阻碍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应用型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实践教学遇到阻碍的一大问题。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进行,目前各学校引进的教师大都是从研究型大学毕业的高才生,理论功底扎实但缺乏相关行业的阅历和职业技能,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一般只占专业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立足本校现有的办学基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据艺术学科各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分流培养、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分级教学等方式,增加实践课程,积极探索“3+1”、“2.5+1.5”、“订单式培养”、“融入式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和多证书式教育等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与完善“情境体验”、“顶岗实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符合应用型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改革。其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科发展与社会需要,按照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将设计、创作方案转化成具体实物的实践制作能力与表演能力。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体现多样化、模块化、个性化等特点,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开发、社会服务一体化,突出一主线(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两并行(教学和科研)、三结合(理论、实践、实战)、四面向(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一线、面向岗位)的1234办学理念。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创新艺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开展应用科技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服务平台是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的基础,建立由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办产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共同组成的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科研开发、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对外合作交流的多层面、多方位的合作。积极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寻找课题,以科研课题为基础,围绕艺术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同行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交叉学科的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向社会推荐、转化,实现校企双赢。为社会提供贴身服务,努力实现“培养落地人才、研究立地项目、提供益地服务”的“三地”目标。
(三)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校地共建,推进教师队伍向双师型转型发展。实现双师型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水平的专兼职老师,从而达到调整和优化应用型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二是选派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建设的前线进行实习、挂职锻炼、调研、技术咨询服务、参与项目研究开发等方式,解决企业难题,提高实践能力。三是选派一些具有优秀青年教师或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应用型高校进行进修和访学,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培养模式,以及学科与学术的前沿动态。
(四)加强政府调控和扶持力度
要保障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除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和宏观调控政策来做支撑。“在国外,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来宣传舆论的引导者;利用财政手段重点资助高校与企业科研项目的推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咨询的协调者。”因此,政府应出台系列政策来保障高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顺利进行。如出台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来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盟;对高校和企业双方权利和义务颁布严格的法规做保障;对承担产学研合作任务的企业给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的社会实践;给予高校专项拨款或成立专项基金来解决高校资金短缺问题。
作者:高阳 单位: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