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体育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才培养目标指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和基本规格。体育人才培养一方面是职业体育省队和国家队按照体育总局的规格标准培养出各个专业的优秀运动员,另一方面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体育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教育提出的要达到的标准。也就是说体育专业学生是在训练和磨砺中发挥个人特长,最终成长为体育人才的。
二、现代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一专多能”
1“.一专多能”培养模式的产生
“一专多能”指的是学校或者是在职人员培养的专业学生或员工首先具备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也要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技能,并且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专业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从专业型单一的“一专一项”转向应用型多元化的“一专多能”。“一专”要求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在单一专项上如大球(足、篮、排)、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武术、民间传统体育等达到专业水平,也就是指掌握一项专项技能。“多能”要求学生除了“一专”外,还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等其它技能和知识。
2“.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的发展
在教育全面改革的情况下,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人文知识确立了人文体育观,即体育人才培养中加入了人文思想。在主修专业课的同时设置了文史类的选修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促进了学生对体育本质属性的深层次了解,多方知识共同汲取,也对专业知识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使人才培养更具有全面性“,一专多能”真正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进入新世纪,我国在体育事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体育资源投资逐渐增多,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体育建设中,以实现竞技体育的重大突破,同时,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多能一专”。
三、现代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专多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方式虽然是国家队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制约着体育人才培养的进程。
1.教学方式滞后,不能适应时展需求
高校是我国体育事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专业体育院校或者是高校的体育专业是从专业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的,虽然国家提出了“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但是很多学校的体育专业依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讲授或是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课程安排具体、分工明确,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去学习,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的涉及量少,其他各个专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不能适应时展需求。
2.体育人才培养偏差,“多能”的力度不够
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从小就注重特长培养,他们有很多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出来,比如,体育教育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技术教学能力、动作示范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原则与方法运用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组织竞赛与裁判工作能力等这些与职业发展和就业方向相关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在人才培养中得到较多重视,体育教学、体育经济和体育管理等专业得不到重视。
3.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造成人才浪费
只要提到人才的培养人们自然而然想到学校,社会也只是认可学校教育,因此,也重视通过学校的教学计划设计、学科发展方向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的人才培养。因此学校体育受到特别关注,但是某些学校仅仅为了扩大招生而设置一些教学体系还不成熟的小专业,这些小专业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造成毕业生没有对口的就业方向,从而造成人才浪费。
四、体育人才培养建议方案
1.将“一专多能”落到实处
就目前的体育形式来说,体育人才的需求量剧增,但现有的体育人才仅仅涉及到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教练员,但是我们还缺乏比如电视及网络体育栏目的解说员、体育教育培训员、休闲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教练员、体育用品营销人员、体育编辑等社会发展之需求人才。
2.对“一专多能”给予足够重视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改革的深入,体育更趋于合理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需求的强烈,对体育人才提出多元化的要求。然而,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行业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的偏差,许多掌握单一技能的人才得不到更好的工作,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有所转变,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也要随之改变。
3“.一专多能”符合就业发展需求,要多方面培养
参与体育竞技的人必须具有专业技能,不是所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训练的人都能成为某项竞技体育的专门人才。但是当前社会发展出现了体育节目解说、体育教育培训员、体育编辑等。这些拥有体育的相关知识、受到过体育专业教育的青年人,多方面培养后可以成为相关人才,这样既扩大了就业渠道,又培养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体育人才培养必须是既满足学生个性的技能需求,又要满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求。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将学生培养成面真正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符合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的,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能从事社会体育领域相关工作的人才。
作者:李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