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论文2篇

第一篇

1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宁波大学信息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教育机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在“平台+模块”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引入校内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激发了创新潜能,建立了惠及每一位学生的全过程、多渠道、开放的、多元的、协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1.1汇聚校内优质资源,实现校内协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术研究能力

打破学校内部组织机构之间的界限,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做到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培养。汇聚校内优质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内部协同育人机制。根据宁波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整合学科与科研资源,扩大平台资源共享和开放服务功能。以“多媒体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嵌入式系统”(浙江省联合重点实验室)、“移动网应用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医用光电仪器”(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学科平台为依托,打造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立学科支撑专业发展机制,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使科研渗透教学,研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一方面,鼓励教师探索“寓教于研”和“研中有教”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充分发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软件设计竞赛、挑战杯、网络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的向心力,建立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基地、软件实训基地等平台,组建多学科交叉的指导教师队伍,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与师资共享,打破学院内部专业与专业,学校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壁垒。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学生创新团队,通过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的知识与综合能力。通过竞赛,使团队协作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构建“赛学创”循环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体系。

1.2积极引入产业资源,实现校企协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始终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地方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人才培养上的产学研良性互动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成果产业化,可以加快学科研究成果转化,缩短高校教师和行业企业的距离;一方面吸收有条件的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开课或讲座,缩短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学院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省级重中之重学科及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点,与宁波奥克斯集团共建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宁波大学—安捷伦联合实验室,宁波大学—普天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宁波大学—江北公安分局启慧研究发展中心等产学研基地也相继成立,并和利尔达、合众达、周立功公司、星网锐捷、美国TI公司、中国电子学会等企业或行业学会签约开展了利尔达物联网学院、周立功3+1创新班、锐捷网络大学、TI大学计划等合作项目,开展专业合作、课程共建、企业实习等方式构建起一个立体、综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吸收有条件的地方大企业参加,建立和完善就业、企业、产业对人才培养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3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校地协同

国务院制定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及宁波市政府的《宁波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宁波市电子信息新产业发展规划》为宁波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关键在人才。宁波大学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宁波的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优秀技术人才的使命,学校结合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宁波市政府及下属区县建立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着眼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推动人才、技术、成果、产业的有效对接与快速融合,直接服务地方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近三年,学院有3项宁波市IT产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立项,还与宁波奥克斯集团共建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与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浙江省医学光电仪器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镇海区人民政府及宁波工程学院等学校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也已正式开园,近百名毕业生在这里就业、创业。

1.4汇聚国际优质资源和智力,实现国际合作协同,培养学生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加剧,要求高校积极开展国际化合作教育,汇聚国际优质资源,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门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当今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无不通过国际化办学来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学院利用侨资性大学的社会资源优势,依托科技部“新型通信与信息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教育部“新型通信技术与系统创新引智基地”,加快引进国(境)外高层次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国际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目前,已引进10多位国外知名专家为讲座教授,定期到校讲学,促进跨文化交流培养。与加拿大、法国、英国、美国、瑞典、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短期海外交流项目等。各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国际交往能力。

2结语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机制,需要学校、社会、用人单位的合力,更需要不断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引领,信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学科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以创新基地和平台为助推,努力为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输送创新创业型电子信息类人才。通过多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我们引入了校内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激发了创新潜能,建立了一个全过程、多渠道、开放的、多元的、协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Altera亚洲创新大赛二等奖、省“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全国百名“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学校已成为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之一。

作者:应祥岳 王晓东 陈芬 李宏 单位: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篇

1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社会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学生也会认为“当老板、赚大钱”就是创新创业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一些学校的视野,导致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创新创业实质,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只能成为“纸面工程”。

2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2.1以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课程为本,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如美国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其中的核心课程就设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其选修课程则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领域[1]。经管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就要注意不仅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对其他专业———尤其是一些工科专业的兴趣,力争使学生成为知识面广、创新创业热情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举例来说,《企业经营与实战沙盘实训》就是一门融合经管类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的课程,学生在沙盘上模拟建立公司、经营公司,经营业绩直接与课程成绩联系。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方式,调动了经管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创业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2.2以建设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校企教师队伍为根本

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教师队伍是落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经管专业教师可以从融合创新创业思想的专业课程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学工口的教师主要从就业安全、应聘技巧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另外,学校要整合社会资源,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为经管专业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甚至讲课,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与经验,和学生分享创业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学校要为专任教师提供参与企业实践工作的机会,让教师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以便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咨询和帮助。

2.3以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抓手

有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背景,经管学生还需要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来实地练兵。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第一,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创新创业竞赛、实习见习等第二课堂活动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经管学生在社团中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充分交流,弥补自身经管专业知识丰富而企业产品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为将来的创新创业做好知识储备;第二,利用经管类课程孵化创业项目,如一些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在教师的指导下开设网店,利用先进的营销思路成功孵化了创业项目,获得了创业成功;第三,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如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商贸一条街和大学生创业园,并给与学生扶持和激励政策,让学生的创业项目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不断做大做强。

2.4以确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跟踪体系为保障

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检测跟踪体系。收集已离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反馈信息,把学生未来的创业成功率和创业项目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指标,据此修正和指导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与方法,提高经管专业学生在校创新创业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2.5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

一些高校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这种功利性的做法往往是拔苗助长。因此,高职院校要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素质提升的长远价值,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创新创业教育不应仅仅教育学生“如何创业”“如何赚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启迪学生的创业智慧,强化学生的创业欲望,唤醒学生的创业胆识。

3结束语

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学生要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优秀的创新创业素质非常重要。希望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能带动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开发,引导高职经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崔凌霄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