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1、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基本模型

1.1社会、市场、岗位分析

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根据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企业资源,做到校企融合、产学结合。

1.2人才培养定位要精准

在对行业、企业、岗位分析完后,要进行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可能多样性、广泛性、个性化,每个行业、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样,必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精准的定位:是针对特定的行业、地区进行特定的人才培养,还是针对所有的行业、地区进行广泛、通用的人才培养。是求“大而全”,还是求“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精准定位。从人才就业前景分析,建议进行“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精准定位,因为这种定位其实是进行市场细分,而进行市场细分后的专业定位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4]。

1.3课程体系开发实务

课程体系开发实务的依据是人才培养定位,针对岗位开发出能够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的课程,课程开发要确保实务。

1.4双师型结构队伍

学生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传授和提升,所以双师型的优质的教师是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得以实现的最后的条件,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得要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实践能力。总的来说,方教授推荐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企业资源要丰富、人才培养定位要精准、课程开发要务实、老师要双师型。

2、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

上文提出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基本模型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么该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呢?上图1告诉我们需要务实地解决两个问题,为谁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人才规格)。也就是说首先进行社会、市场、岗位分析,然后进行人才培养定位,进而确定培养目标。

2.1为谁培养人才

(1)企业分析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即面向什么样的行业、企业和岗位),从而确定为谁培养人才。可调研几家的典型企业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都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2)典型岗位分析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什么业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这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电子商务涉及的岗位多,分布广,包含技术类、商务类和营销类。学校老师的资源和精力有限,可重点研究3至5种典型的岗位,而这些典型岗位是目前学生的客观选择。通过研究得出学生主要就业的岗位有哪些。如果经过调研之后,发觉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为网络营销、网站推广与网站运营,那么专业体系建设应该优先开发面向网络营销、网站推广与网站运营岗位的课程。

2.2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素质)

培养什么人?根据调研结果得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接着分析这些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3培养目标

经过上述梳理后,就能够很务实地描述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经过调研分析得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商务和营销类,则可以这么描述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分析判断、网络业务操作能力;养成他们积极进取、严谨务实、执着专注、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及善于学习、开放乐观、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3、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问题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整个专业构建教学体系时要进行系统地思考和设置。经过实践探索,建议从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手段三个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人才培养主体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主体的定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和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是否被激活成为关键,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才能成功。老师是整个体系的主导,主导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方向。最后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企业。企业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主体,因为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如果忽视企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缺乏相应的能力。所以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首先要对这三者进行清楚地定位和判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模式是老师主导下的人才培养的进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互动过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凸显,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企业的导向是否正确。

3.2人才培养平台打造

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定位后,就得考虑人才培养平台的打造。为了培养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需要打造多个人才培养的平台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45分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在学校内组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校园之内的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的竞赛、创业实践、工作室等。在第二课堂上,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高校电子商务大赛作为契机,以阿里巴巴、淘宝网、易趣网和一拍网等为创业平台,让学生体验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创业实践。第二课堂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是否有活力的一个重大标志。一个专业要是没有强大的第二课堂,就很难出精品,很难出大批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第三课堂是校园之外,为社会服务而进行的交流和实践的活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最终是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学校跟企业和市场对接。

3.3人才培养手段

人才培养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尤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依托的经管类专业这种“软”专业要能够培养出“硬”能力人才,就需要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经过系统地成熟地思考。

4、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应该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实训实践,二是学生实践平台的实践,三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三个方面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都要“工学结合”,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改革我们的课程,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任务和定位。

4.1课堂实训项目

课堂实训项目是属于课堂45分钟之内的学习型项目,是仿真企业业务环境的项目,是为工作而准备的项目。通过这种实训,学生应能够对职业角色进行初步定型,建立职业情感。比如说学生是从事电子商务职业,那么此种实训就从电子商务职业人的角度进行探索,帮助学生认识电子商务职业,获得职业体验并建立情感。

4.2创业平台提供的实践

大量的实训项目要延伸到课堂之外来完成。学校应当要开发出便于学生实践的创业平台,这些平台不仅能够完成45分钟课堂之内的仿真项目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能够承接真实的企业项目。这种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将学生打磨成一个基本的职业人士,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成为职业人士的初步能力。

4.3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践

这种实践由校外的企业提供实际业务,具备真实的业务环境,学生在此平台上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也就是说这类实践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工作的学习。通过这类实践能够精炼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通过校内的第一课堂的实习实训,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平台,第三课堂的校外顶岗实践以及就业能够完成专业的实践能力的系统化的过程,使得“软”专业“硬”能力的打造实现稳定和可靠地流程化,经过这个流程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是稳定的、可靠的,也是可预期的。

5、“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手段

5.1第一课堂课程的设置

经管类专业目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课程以老师讲为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课堂缺乏实训项目,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有价值的实训项目中。而第一课堂是实践教学的基点和出发点,如果第一课堂实训不到位,那么在后续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实践中就很难达到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的成效。因而如何在第一课堂中开发实训项目就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课堂的开发要基于核心岗位,开发出核心岗位课程。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精准的专业定位,面向的主要岗位进行业务分析,从而针对这些主要岗位设置专业课程。课程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整合后导入有效的企业资源来设计学习项目。

5.2第二课堂的拓展

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基地,比较难在短期内被超越或模仿。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创建学生工作室如网络营销工作室、网站建设工作室、网店装修工作室、服务外包工作室等,学生在工作室中进行创业。可根据业务规模、管理能力来设置工作室的大小。与工作室相配套的第二课堂活动有专业竞赛,包括校内的、省内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竞赛。另外,社团活动、协会活动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应纳入第二课堂,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从而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5.3第三课堂的开发

第三课堂是指校外基地,用于学生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践,老师到企业的挂职锻炼。只有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对企业的业务了解了,才能更快地调整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因而要求老师也要参与到第三课堂到企业挂职锻炼。第三课堂开发的途径有老师主动开发、学校资源的利用、学生网络资源的整合和一些其他资源。在不少的学校看来,第三课堂的开发难度较大。但是应当来说,随着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毕业生越多,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网络,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校外基地。从这一角度而言,校外基地的开发也就没那么难了,而且会越来越强大。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分析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根据需求开发对人才培养的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各个主体的地位,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手段的创新,从而解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

作者:邱碧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