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1闽台高校信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1.1闽台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福建省本科高校信管专业布点于福州、厦门、泉州3个地区,每个地区各有3所,共9所高校,分别是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仰恩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原来有设该专业,于2010年始可能因就业等方面原因停止招生。台湾的本科高校分成普通本科高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高校两大类,科技大学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部分科技大学设有硕士、博士点,拥有成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综合考虑高校类型、办学定位、资料收集情况以及我校与台湾合作办学情况,选取福建地区4所高校和台湾地区4所高校,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闽台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如表1所示。由表可以看出,在台湾高校中,资讯管理系是一个开设时间较早的专业,且专业均归属于管理学院。福建高校开设信管专业相对较晚,部分高校开办专业较早,如1998年以前,华侨大学该专业时为管理信息系统专业;1995年仰恩大学开始招收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1999年更名为经济信息管理。然而,大陆信管专业归属于不同的二级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等),大部分院校沿用了国家规定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少部分院校(如仰恩大学)做了些许改变,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做出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独特定位;在专业发展方向的设定上,各院校没有明确的规定,人才的分类培养意识不强。然而台湾高校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具有各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且台湾高校注重“全人教育”i在专业方向的划分上,各高校注重学校资讯管理系的办学长处,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发展方向:

(1)台湾辅仁大学:产业企业资讯管理、企业e化与产业资讯系统整合、资讯科技应用研究;

(2)龙华科技大学:网路管理与网路程式设计、软件程式设计、资料库系统应用、产业电子化资讯整合应用与管理;

(3)建国科技大学:电子商务程式设计与应用、资料库应用与企业资源规划、商业智慧系统分析;

(4)明新科技大学:资料库规划与管理、应用软件设计开发、网路系统管理、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开发、系统分析与导人。由专业属于交叉学科,由于福建省信管专业教师大多出身计算机科学技术。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实施以来,福建省各高校均在当年将信管专业改为工学学位。信管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如何根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特征和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设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各校信管专业的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因此,学校应根据区域发展的不同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长处和教学侧重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以企业信息化作为社会需求来培养人才。

1.2闽台高校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培养目标经分解可转化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实现,包括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学分学时等。不同课程模块比例、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必修课选修课比例、理论课与实践课将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如何合理设置其课程学分、学时比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台湾高校的最低毕业学分相对一致,大部分为128学分;福建高校的最低学分差异较大,在160?185之间,这与各校制定学分标准不同有关。从课程模块设置上,闽台高校均有公共课程和特色课程。台湾高校的课程模块设置较细化,重点在于专业的选修课程上,重视学生在专业方向确定的基础上选修相应的课程,做到课程自主选择。福建高校的课程模块设置特色则在于实践课程的集中设置,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时间自由支配,提高实践课程的完成度,各校对于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从课程性质上,福建高校的理论课程比例明显高于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学分占最低毕业学分在80%?90%之间,实践课程集中在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完成;台湾高校虽未在实践课程方面设置相应的学分,但在理论课程中设有专门的实践(实验)课时,进行阶段性实践通过认定。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福建髙校较台湾高校的选修课比例较低,只占最低毕业学分的一至三成;台湾高校选修课比重相对较高,且设有相关跨校选修课程,校际间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开”政策。

1.3闽台高校信管专业主干课程开设情况比较分析

主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需求有计划地开设主干课程。1999年4月,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5所高校联合组成课题组,进行专业研究与讨论,确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6门主干课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鉴于台湾高校资讯管理系和大陆信管专业对于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经济学)要求的一致,以大陆要求的信管专业6大主干课程及其在台对等课程进行专比较分析,比较福建高校和台湾高校6大主干课程的开设情况。闽台高校对6大主干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福建高校对各课程的学分和学时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这四大课程较为重视,相应开设的每门课程学分在2?4分之间,学时在32?78间不等,并含有相关的实验课时;而对于信息管理概论及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两大课程,部分院校没有足够重视。台湾高校对资讯管理系发展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对于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管理概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及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开设情况各不相同。

1.4闽台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比较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演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见习观摩、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设计竞赛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综合集成了“实践教学体系”。台湾高校的实践教学重点在于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的手脑并用,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另外,台湾高校并未设置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而是侧重于寒暑假的专题研究,形成相应理论报告或实践成果。必修课信息系统专题要求学生以一年时间研发一个真实完整的系统,并公开发表。实践课程是考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很深刻的意义。因此,学校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内容。2.5福建高校信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比较分析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托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设计基本方法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是高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由于台湾高校没有毕业论文(设计)的课程要求,现对福建高校信管专业的近5年内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进行比较。福建高校的实践教学着重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两个方面,在毕业论文或设计方面,主要以学生自主选题、导师指导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项目;另外,福建高校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方面设置了相应的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福建高校信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于管理类、经济类、信息技术类的选题比例不尽相同。华侨大学主要侧重于管理类的选题方向,信息技术类选题也占有一定比例,但在调研访谈中,该校要提高信息技术类论文比例;集美大学2009届、2010届、2011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呈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全部选题均为信息技术类,体现该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泉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类选题逐渐占有较大比例;随着办学时间的推移,仰恩大学近三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则均为信息技术类。经济类选题在各校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中都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现状,适量加大信息技术类毕业论文(设计)的比重,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平衡各类毕业论文(设计)的比例。

2闽台高校信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性分析

(1)信管是多学科交叉专业,闽台髙校均围绕企业信息化为主题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台湾高校“全人教育”(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培养理念可值得大陆借鉴。正如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所说:“大学要真正成为新观念、新知识、新人才的源泉,就必须彻底摒弃功利化的办学趋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2)台湾高校资管专业均隶属于管理学院,但提出了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发展方向;大陆高校信管专业隶属不同学院,人才培养有不同侧重,但人才分类培养的意识不强、办学特色尚未明显形成,也未形成完善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

(3)从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看,福建高校实践培养重毕业论文环节、轻专业实习;台湾高校的实践教学重在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各项专题研究。

(4)从选课环节看,台湾高校学生对课程能自主选择,校际间实行“教师互聘、课程互开、学分互认”。福建髙校信管专业是拼盘式交叉课程设置,各课程间没有真正形成融合,校企业合作办学没有推动,没有实现弹性学分制。致谢:在课题开展过程,得到福建省和台湾高校的专业主任大力支持,分别是华侨大学谭观音主任、集美大学黄凯明主任、仰恩大学曾凤生主任、台湾辅仁大学庄雅茹教授,在此一致表示感谢。

作者:罗仙仙 朱达欣 陈明玉 庄世芳 蔡丹琳 蔡芬 卓兴良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