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流行音乐演唱人才培养论文

一、该研究的意义

(一)充实理论利于学科建设

当前针对流行音乐演唱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可以说是空白。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自胎生起就先天不足,大量依靠外来文化移植,形成特定的文化现象,表面上欣欣向荣,却掩盖不了软骨的实质,多元并进的格局与丧失话语权共存,导致理论研究的无所适从,对流行音乐的价值判断不可避免地在摸索中步履蹒跚,疲于寻找自身的立足点,这都给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带来困惑,高等教育也因此难以形成体系。该研究从人才选拔、培养、输送三方面分别想办法,找对策,对人才种类界定、考试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了较深入地讨论,对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理论和学科建设方面起到充实作用。

(二)促进教学利于提升质量

努力探索流行演唱教学规律为积极建设和发展流行演唱学科是不可回避的。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动态地认识音乐本身的变化,流行演唱专业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才能与时俱进。清晰地定位流行音乐演唱拔尖型人才,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学合理化,也能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供论题,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三)培养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拔尖型流行音乐演唱人才不仅是为了给流行乐坛提供更多的明日之星,丰富音乐市场的风格种类,也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综合才能的流行音乐演唱专业人才,为丰富流行音乐理论乃至未来流行音乐教育添砖加瓦。例如直接输送社会需要的舞台表演人才、具有实践经验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人才,及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对音乐市场有敏感嗅觉的创意设计型人才。

(四)加强产学研用有利于高校长期发展

培养拔尖型人才在产学研用的源头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高校产学研用顺利展开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当代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产学研用的链条作用,只有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的高校教育才能在未来国内高等教育行业立于不败之地,才有机会跻身国际性高等学府。

二、流行演唱人才机制的具体实施

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拔举什么样的人才,而什么样的人才则又会帮助再生什么样的社会。高校流行演唱人才选拔需要更多元和宽容的视角,才能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众多考生中,从知识背景、成长经历、艺术积累、视听经验、审美特点、演唱方式、长相气质都不尽相同,如何大浪淘沙,慧眼识珠,不仅对主考教师专业深度、知识广度、眼界宽度及思维角度有严格要求,还对招生单位的招生定位、招生制度提出全新的要求。要培养拔尖人才,发现人才的关键。在众多学生中,知识背景、成长经历、艺术积累、视听经验、审美特点、演唱方式、长相气质都不尽相同,如何大浪淘沙,慧眼识珠,不仅对教师专业深度、知识广度、眼界宽度及思维角度有严格要求,还对培养单位的招生定位、招生制度提出全新的要求。

(一)拔尖人才选拔

拔尖人才选拔应涵盖下列几方面:

1.音乐能力测试

针对拔尖人才选拔,要求除了良好的音调表象能力(即旋律及和声)、节奏表象能力(即速度与拍子)及音乐感受能力(即分句、平衡和风格)以及音高辨别、音程辨别、拍子辨别、大小调辨别、调性中心的感知、聆听视谱辨别、音高识别、乐音及旋律识别等,还应通过面试环节测试更高层级的音乐技能(音乐风格、听视辨别、和弦识别、终止识别)。拔尖型演唱人才选拔不能只满足于音乐基本素养的完善,而是通过考察音乐本体的掌握情况,从侧面反映考生对音乐灵魂的企及。以初试曲目《妥协》为例,要求考生准确地将旋律音高(包含其中临时变化音)、基本节奏(包含其中的附点、切分等)以及乐句分段和基本情绪特征(包含断句感等)表现出来;以复试曲目《说谎》为例,要求考生不仅做到初试曲目的要求,还应该在演唱中表现出对调性中心的寻找、对离调、转调等界限的清晰表达;面试环节测试以清唱歌曲《你把我灌醉》为例,要求考生准确说出这首歌曲运用了摇滚风格之外,在清唱环节中也能将离调准确表现。

2.声音测试

除了通过演唱自选歌曲测评基本声音条件和演唱习惯,如声音是否通畅,声带闭合方式,用力方式、处理歌曲的方式等,还需考察音乐表达力和基本演唱潜质,评价是否能准确演绎歌曲并贴合音乐风格。例如有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包括装饰音;有准确而稳定的节拍感,对不同节拍和特殊重音变化的记忆力;有复杂和复合的节奏感,包括力度与速度的转折、过渡和变化;有单一及混合的音色感;有复杂而内在的和声感;对音乐整体及局部的结构感;对音乐有生动而丰富的形象感,包括声态、形态、动态、静态、色光态、空间态、时间态等;对音乐有感性及意境的想象感,包括情绪、气氛、气质、性格、环境及再造想象等。以初试曲目《至少还有你》为例,要求考生的气流冲击声带的方式应符合该歌曲的意境情感;以复试曲目《底细》为例,要求考生的装饰音要符合音乐旋律的走向,并符合语言声调规律;面试环节以清唱歌曲《心在跳》为例,要求考生按照歌曲情绪推进做到力度与速度的转折变化,通过共鸣腔体的变化达到音色的变化。

3.形象气质考察

作为表演人才,个人的身高、体型、外貌属于专业条件,达标与否与日后的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先天不足的困难在于后天无法改变,不似气质可后天培养,必须先天具备。此外还应通过交谈了解可塑对象的语言习惯、谈吐方式、气质类型等。当代流行音乐随着科学技术和传播方式地不断发展,不仅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视觉艺术,对外在美的要求不容忽视。因此原则上拔尖型演唱人才选拔,身高要求女生应在163以上,体型优美匀称,五官秀美;男生身高应在173以上,体型健硕挺拔,五官俊朗。作为硬性条件,形象和气质都不符合标准的不应列入拔尖人才,这与打职业篮球赛要求一定身高是一个道理。对外形判断本属于主观范畴,因此该判断应顺应当下主流审美。通过语言交谈可了解考生是否有严重的方言倾向、谈吐方式是否粗鄙庸俗,由此判断是否会影响未来学习发展。

4.知识面与知识接受考察

通过考察看出对象的审美和知识面、敏感度和综合感以及对新思潮新经验的了解程度。包含接受能力、通感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智商的重要标的。知识的积淀和接受能力左右可塑高度,拔尖人才最终成才,比拼的是文化和综合素养。文化侏儒永远不会成为巨人,通过此项考察内容可间接观察到考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拔尖型演唱人才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演唱表演能力,还应该有强烈的探索欲求知欲,这不仅能增加该类人才在表演风格突破的可能性,还能综合发展该类人才的综合素质。需要注意的是,选拔团队的组成不仅要包含专业教师,还应包含音乐制作人、词曲作家、舞台策划人、甚至社会学心理学专家和形象设计师,目的在于综合考量所指对象综合素质,防止以偏盖全。仅仅具备单方面的出色才能不一定是拔尖人才。上述拔尖人才选拔标准同样适用于招生考试。显而易见的是,传统的一唱定终身、以视唱练耳为参考的录取方式,更多考虑专业要求,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考察,而真正的拔尖人才一定是各方面都优异的人,由于国内高中教育并不重视艺术类课程,绝大多数考生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专业方面存在缺憾是必然,应该允许某些不足。招生不是招收今日之星,而是招收明日之星,考试更注重发现好苗子,从选拔拔尖人才考虑,专业高度不应作为唯一标准。招生是发现拔尖人才的第一关,如何发现有潜质的拔尖人才,不拘一格录取,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拔尖人才专业培养

拔尖人才一旦由专家团队认定,相关配套课程应因人组建。配套课程需兼顾拔尖人才的多元发展,有弹性和选择空间,高效合理,并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导师团队的配备也应因人而异,兼顾拔尖人才成长过程的方方面面。学分制本身提供了可能。

1.建立多组合课程群,加强课程之间有效关联

拔尖人才的课程配置可参考下列组合:专业课程——专业实践——专业配套课程群——素质配套课程群其中必修课程为硬性规定,课时是否延长由导师组灵活掌握。专业配套课程群和素质配套课程群由被培养对象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择,可配多种组合,例如创作型或表演型,目的在于因材施教,使被培养对象掌握的知识结构更合理,能更大限度地加以运用。课程组合应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考虑每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有延续性、选修课程在各阶段提升中的作用、被培养对象的兴趣、接受能力、合理预期等,各学习阶段应作阶段效果总结。需要说明的是,学分制对每一位学生都有课时规定,要培养拔尖人才必须打破这些规定。学分制目的是提供选择自由,人才培养限制越多越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2.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被培养对象能否真正成才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社会实践学到的东西,往往是课堂上无法复制的,社会实践不仅能让培养对象得到实际锻炼,培养对象的舞台表现、自信心、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甚至接受挫折,还可以反作用于日常学习,在实践与受教互补过程中逐步自我定位、自我认可、自我提高。因此,应强制要求被培养对象完成定量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选择应有的放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国内几乎每年度都有大型音乐赛事,是锻炼的极佳机会,应引导被培养对象积极参与;民间还有许多带有商业性质的比赛,亦可选择性参加。参加赛事获奖不是唯一目的,锻炼与提高是最终要求,如果过于强调参赛结果,可能会让被培养对象产生挫败感,效果适得其反。社会实践还包括跨院进修、跨国进修、跨专业交流、社区合作、文化产业介入等,应鼓励被培养对象不受专业限制,鼓励多平台尝试,丰富自己。鼓励多平台实践的目的在于发挥被培养对象的其他潜能,多方位多角度培养。真正的拔尖人才不仅专业突出,围绕专业发挥的方方面面都应达到优秀标准。参加社会实践必然会与课程冲突,社会大舞台的时机并不完全由培养单位掌控,给学分计算带来不便。解决的办法依赖实践内容的价值判断,实践价值大于课程价值,如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则课程让位,反之可反向取舍。学分计算仅仅是数字统计,界定被培养对象的阶段而不是内容,培养的内容决定一切,不应拘泥。至于价值判断,应由导师决定。

3.多导师制

对流行音乐演唱拔尖人才的培养,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对人才潜质的发掘事倍功半。任何教师都不可避免存在知识盲区,和人才理解价值偏差,甚至个人喜好会左右日常教学进程,进而掣肘拔尖人才全方位提升,因而对拔尖人才培养的导师应打破专业限制,组建专业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并行参与的导师组,共同完成拔尖人才培养。导师团队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日常授课,还应针对不同特点的拔尖人才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的实践与指导。例如通过编创大赛的形式有效实现多导师共同参与教学,调动作曲专业力量参与进来对作品进行改编,配器,使被培养对象在过程中掌握作曲配器的基本知识;例如将乐队合奏课与声乐表演课程结合,声乐指导教师与器乐合奏课教师共同完成该课程,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培养舞台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专业主课老师与录音课老师共同参与录音实践课,针对被培养对象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例如流行舞老师与专业主课老师针对如何将这两门课程的共性进行提炼,并有针对地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含如何利用流行舞的不同风格节奏训练帮助学生针对不同风格节奏的歌曲演唱进行气息与韵律之间的最高程度结合等内容;例如专业课老师之间针对被培养学生中存在的症结问题进行集体探讨授课,集多人智慧达到更好的效果。导师之间的合作是多智慧的集结,既能有效整合各专业资源,提高被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能专业优势互补,对团队合作方方面面都有益处,是应该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

4.考试改革

高等教育如初中教育一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发展究竟有利有弊,是教育界需要严肃考虑的命题。应试教育的弊端是将一代一代的学子限制在固定答案中,形成单一思维,严重制约创意思维的发展。考试是获得定量的手段,作为阶段总结,获得定量仅仅是参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考试让参与者巩固所学的知识,明确看到自己的知识空白。中学生因为考大学需要不得不为分数拼搏,在更多是自主学习的大学阶段,应试教育手段有没有必要延续?大学是让每一个学生科学地创造性地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积累。从这个角度说,高等教育很多课程甚至可以取消考试,如果需要阶段总结,考试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平时学习就可以得出一个定量。拔尖人才培养更不能以简单的专业考试来衡定,其所涉猎的多方位多角度,不是唱两首歌曲能以涵括的,既然是多导师制,每一位导师都会有阶段效果总结,这就是定量,完全可以体现教学成果。在考试形式方面,不能只简单的分项考察,应该考虑该学科的综合特点,在考试方面也体现出综合性。例如以往的专业考试只演唱一首歌,在新的考评中应把演唱能力、舞蹈能力、舞台表演能力作为综合指标进行考察。简而言之,拔尖人才培养既然有一套专门的体系,原有体系便不再适用,试图兼顾只能是削足适履。

三、评估体系

拔尖人才专门培养应及时评估,是否达到阶段预期目标,可由下列评估体系考量:专业值:专业课程学分积点;实践值:各类社会实践参与平均积点;专业素养值:所有专业课程学分平均积点;综合素质值:素质体现平均积点;附加值:课程以外的贡献评定。换算的标准以85分/3.5积点为优秀,75分/2.5积点为良好,依此类推。优秀及以上积点以绿色柱状表示;良好以黄色柱状表示;及格以红色柱状表示。黄色柱状为警戒线,如被培养对象数条柱状显示为黄色,则离拔尖人才相去甚远。评估体系中非卷面考试类一律由专家团队综合考量,如社会实践参与、素质体现、附加值等等,是否拔尖,不由某位导师决定。评估体系不仅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还包含退出机制,被培养对象必须各方面都优秀,即始终保持在绿色柱状内,一旦进入黄色柱状且无法摆脱,即可认定无法达到要求或预期,应立即淘汰,以节省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四、制度保障

1.制度建立

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现有教育体系是经过长期经验积累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的决心比改变的决心要大得多。尽管如此,拔尖人才培养还是应该确立全新的培养模式,显而易见的是,拔尖人才的培养与普通人才的培养不尽相同,前者更多集中力量专门培养少数人,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目标,后者体现规划教育,惠及所有人,犹如我国的体育制度,培养世界冠军和全民健身完全不是一个模式,因而相应的体系也应该不同,期待新模式适应固有模式,结果必然是相互抵消和内耗。因此,事先应提供一套科学的专门制度,作为培养拔尖人才的上层基础。

2.经费保障

任何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期设定,离不开开放自由的平台。对拔尖人才的培养,经费支持是必要的,校方应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拔尖人才外出学习、演出、比赛和交流,用于引进高级专家,用于专业硬件保障和平台建立,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3.师资建设

没有优秀的导师,培养拔尖人才就是空谈。导师是否优秀,不以职称职务衡量,而以本身是否超越拔尖人才培养指标体系、是否热衷于奉献为准。因而,在确定拔尖人才培养实施之前,首先应确保建设一个近乎完备的导师团队,这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拼凑一个导师团队,几年后将会看到一个拼凑的所谓拔尖人才队伍。

五、结语

未来高等院校流行音乐演唱的拔尖型人才不仅表现为学生具有高超的演唱能力、获得各类奖项,为学校争得荣誉,还应该具备对流行音乐演唱技术或理论研究作出全新思考的能力,这离不开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音乐基础以及过人的演唱能力。制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计划,建立并实施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相互交融的教学形式,采用发现问题与解决方案研讨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发展的眼光看来,流行音乐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类型也将以新的形态出现。例如舞台表演与科技手段的紧密联系,音乐传播理念对流行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针对高校流行演唱教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也应紧跟时代,动态地进行。

作者:姚毅萱 汪敏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