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摘要]国内很多旅游高等院校都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仍存在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特色不鲜明;旅游与其他专业知识结合的渗透性不强;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偏重经济理念的树立,忽视旅游的“人文教育”等问题。针对此,提出kaq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师资力量、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实践教学、加强人文教育和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培养适应时代新发展的高质量旅游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旅游行业的日新月异对于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很多旅游高等院校都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旅游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及应用能力等方面与当今的旅游行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应用型旅游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较弱。因而,如何避免旅游专业与行业之间供需错位现象,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人才是旅游行业及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提出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提供借鉴。

一、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KAQ人才培养模式最早是由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提出的,是一种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教育模式。是指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积极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KAQ模式中,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知识,包含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能力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素质,有学者认为其包含知识与能力,但是为了区别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与教学生“学会知识”,这里所提到的“素质”不再是知识与能力本身,而是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旅游行业作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给,虽然旅游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作为旅游专业的重要层次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

我国本科院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及教学型本科三类,根据院校所属类型不同,人才目标定位也有所差异。教学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而目前,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与旅游大专院校的培养模式雷同,如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缺乏创新性,突显不出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的优势与特色,这样使得学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

(二)旅游与其他专业知识结合的渗透性不强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也开设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虽然学生在学习旅游课程的同时,也学习了这些课程,但是学生学习的只是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这就涉及到了旅游本科教育中跨学科的整合问题,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并无对错好坏之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将这知识相互结合,渗透到旅游这个专业中,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旅游”,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及操作。而不是仅仅学习独立的某一学科知识,这样将很难真正的运用所学知识。

(三)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由于创新能力大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所以由于应用型旅游本科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导致学生创新能力较差。并且我国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由于过度强调知识的重要,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学生进入社会后拥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如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都是一个学生求职或者是未来发展的竞争力。而目前,应用型旅游院校大多却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四)偏重经济理念的树立,忽视旅游的“人文教育”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往往忽视了旅游的“人文教育”,总是强调旅游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探讨,而忽视了旅游本质以及旅游体验等对与人类社会的影响方面的探讨,使得旅游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学生缺乏所谓的旅游素养,学习缺乏动力,不认同旅游专业,进而导致其不愿在旅游行业内就业,使得现阶段旅游高校与行业供需错位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应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养模式应在当前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应用型旅游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以旅游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升值、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提升师资力量,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丰富旅游人文课程,加强学生素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

(一)明确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是:有特色,层次分明。本科旅游专业是培养掌握旅游管理与服务理论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拥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备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蕴含在旅游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之中。

(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建设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担负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无论是从思想到人品还是从知识到能力等方面都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现阶段旅游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水平良好,但仍需要不断提高。首先旅游本科院校方面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要不断引进思想先进、专业能力强的高水平骨干教师;鼓励教师参加旅游学术交流活动,选派教师进行国内、外的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与业务水平。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教师自身不仅要勤于学术,更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

(三)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个旅游院校也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应一成不变,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以及选修课。在一、二年级时,主要设置专业基础课,包括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外语、旅游市场营销等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旅游学科的基本理论。在三、四年级设置专业方向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课的设置需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优势,并且适应当今旅游业的新发展而开设,可开设旅行社方向、酒店方向、旅游规划方向等等,旅行社方向可开设旅行社管理、导游实务、旅游客源国概况等课程,酒店方向可开设餐饮管理、饭店英语等课程,而旅游规划方向可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旅游策划等课程。在选修课方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延伸及拓展。除此之外,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智慧旅游方面的课程。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来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丰富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为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设置旅游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应通过实验、实践和实习三方面实践教学来完善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技能及职业发展素养,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在实践教学计划上要遵从这一过程,即实践教学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各环节要互联互动,要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行教学安排,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构建自身能力体系。根据学生自身职业规划进行实践教学,旅游本科毕业生入职初期需要从事基础服务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可进入初级管理岗位,旅游实践教学需根据这种职业发展状况,分析各岗位所必备的技能,进一步完善学生能力。

(五)加强旅游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应用型旅游本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职业素质等方面。但由于旅游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及素质教育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学生的素质教育常常被忽视。因此,要不断加强旅游人文教育,增加旅游人文课程的课时,例如旅游美学、礼仪、伦理学、旅游体验与感知等,并增加开设旅游职业道德、职业生涯或职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等在学生素质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校方应有计划地安排旅游业内专家与学者进行讲学,让学生深刻感受旅游专家的人格魅力,以利于培养其自身素质。

(六)改革评价体系,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并重

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的形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程度进行评价,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考核。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运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这便会导致学生临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的情况,学习效果差。应该综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仅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及实践参与等设立考核项目,对其进行考查,作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的考核,可通过课堂发言和考试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于能力的考核,通过平时的校内实践课,给予学生任务,以团队形式完成,考察团队任务完成情况及各成员参与程度,不仅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感;对于素质的考核,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在此基础上,也可设置综合的类情境实践活动,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潘云鹤.KAQ模式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5-7.

[2]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3]赵志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研究述评[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3):50-53.

[4]邵小慧,罗艳菊.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30-131.

[5]程新杰.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6]张颖,赵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488-491.

作者:刘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