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现状作出简要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一些先进的知识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评价策略。

【关键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供需现状;评价机制

1前言

在国家立法制度及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来看,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致使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求出现了失衡现象,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它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是我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必经路途。有关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非常实在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现状

根据有关文献,对“知识产权人才”普遍认同的看法是:所谓的知识产权人才,是指在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从事创造、管理、应用及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严格意义上讲,知识产权人才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即国家行政部门的知识产权专利或商标审核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人员、职业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及法务人员、知识产权司法人员、各级知识产权公共管理人员以及知识产权教研人员等。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成为了制约我国知识创新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结构来看,企业专业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及管理方面的人才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高级知识产权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致使许多企业一度陷入知识产权争议的泥沼。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需要数以万计的知识产权工作者。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知识产权教育起步较晚,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仅表现为数量不足,质量上也存有不小的差距。大部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都是为了满足某一行业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完成,所花费的时间不足,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而且,高等院校简单地将知识产权专业设置在法学学科上,其教学重点是法律课程,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理论基础薄弱。知识产权务实、复合型管理人才紧缺,是我国知识产权人才供需的客观形势。

3先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行为实践上,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一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以高等院校为主阵地,基本都采用了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进行,偏重于理论知识学习,却忽视了实践技能强化。而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发达国家,不仅重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还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务型人才培养体系。以美国为例,它在法学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专业性强、学科交融、重视实践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并渗透到了各学院当中。美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式灵活多变,目标清晰明确,课程设置简约而不简单,从教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充分发挥了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效用。我们应该客观辩证地分析有效经验,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符合我国经济、教育特点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4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策略

4.1创新培养模式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守高校这块阵地,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辅助功能,积极构建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发展,促使其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在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才政策的指导下,从主观思想上提升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层次、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还定位在本科层次上,而本科知识产权专业尚不能培养出满足需求的人才。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知识和素质,这是社会多元需求提出的基本要求。为此,应该立足长远,开创大学校园正规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学位或第二学位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知识,使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复合型人才,如此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4.2优化课程设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优化高校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势在必行。目前,设有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环节的有综合类院校和文科院校。而理工类院校又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因为它以优秀科技人才培育为主,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是创新知识的集聚地。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社会多元需求把学生培养成多重类型的人才,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水平的盲目竞争,充分发挥人才促动发展的效益。各高等院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途中,应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各方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课程设置,彰显不同院校的教育特色,例如培养出有工科知识的文科学生,亦或培养出有文科知识的工科学生。如此,将复合型人才的内涵发挥到极致,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

4.3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各阶段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实效的客观总结,为培养体制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完善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主要包括专业能力、一般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三项指标,具有综合性、多元性等特点。针对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特点,所设计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专业人才能力测评制度两项基本内容,并把重点放置到后者上。这需要国家行政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市场的需求实际,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有效经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情的知识产权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体系,并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指导人们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

5结语

总而言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体制的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关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评价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而,希望其他学者和专家持续关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并针对我国市场需求实际,提出更多的培养和评价建议,以完善我国的人才资源结构,从而促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任天.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1).

[2]童兴飞.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06)

作者:周育辉 李军民 龚金荣 冷晓海 武睿 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